旷伏兆:从挖地道、挖石油到挖隧道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抗战时期,被日军惊呼为“奇幻战争”的中国地道战,是 *** 军史、战史上的光辉典范。而这种战术的创始人,就是新中国首次授衔的中将旷伏兆。
挖地道藏奇兵,打得敌人魂飞胆战。旷伏兆1914年出生于江西永新,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 *** ,历任班长、指导员、营长、团政委等职。1943年3月,旷伏兆调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委兼冀中地委书记。到任第二天,他在雄县杨庄一农户家听地委副书记杨英汇报时,村庄突遭日军包围,被匆匆隐藏到这家的“蛤蟆蹲”里躲避而侥幸脱险。事后,他觉得这样太危险,设想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蛤蟆蹲”挖通连起来,并作为新的斗争形式。他的这一设想得到了时任10分区司令员刘秉彦的全力支持。随后,他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召开党政军民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在二联县米南庄进行试点,与乡亲们一起挖洞掘土,就地解决难题,创造性地建起了能打、能走、能攻、能守的战斗地道,使得整个村庄成为完整的“天(房上)、地(地面)、阴(地下)三通”战斗堡垒村。接着,旷伏兆又将这一经验推广至地委辖区的(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将原本散落在家家户户的“蛤蟆蹲”建设成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地下长城。旷伏兆发明的战斗地道充分发挥人自为战、村自为战,以守代攻、以逸待劳的村落游击战的作用,能持久坚持武装斗争,在平原游击战争中,逐渐成为其他各种斗争的支柱,是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196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此为原型拍摄的战争故事片《地道战》,公映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使抗战时期冀中的地道战名扬世界。
挖石油寻宝藏,组织华北勘探会战。1960年4月29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任命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高等军事学院深造的旷伏兆为地质部副部长,协助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党组书记何长工开展工作,主要分管石油勘探和与石油部的协同等生产工作,之后又任党组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到任后,旷伏兆熟悉工作后,即根据李四光针对黑龙江大庆和吉林扶余相继勘探出石油而作出的“看来松辽油区,大局已定,今后该是我们跳出门槛,往南移动”的科学判断,率地质学家朱夏、关世聪以及地质部有关司局、政策研究室同志,奔赴松辽地区就勘探队伍南移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旷伏兆和工作组同志先是在长春听取了地质部基层地质、物探工作者意见,然后又转到哈尔滨听取石油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石油部和黑龙江省领导的意见并达成石油勘探共识:缺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巩固国防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为国家分忧就必须加快石油勘探速度,迅速形成石油生产能力。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通过会战加快勘探,形成石油生产能力。其间,旷伏兆与黑龙江和石油部领导会商确定,松花江以北以石油部为主组织会战,以南由地质部统一指挥。随后,旷伏兆又在地质部各勘探队伍中进行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的学习教育,在勘探队伍中有效树立了大局观。
1960年9月,地质部党组在天津组织召开了在我国石油勘探普查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华北石油地质工作会议,也称“天津会议”。会上,旷伏兆根据“松辽地区通过会战加速勘探普查,今后石油地质勘探普查力量部署,重点应由松辽向辽河、渤海及华北地区转移”的实际,强调:为了打好华北战役,勘探普查工作力量部署必须采取重点突破与区域普查相结合的 *** ,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各兵种联合作战,紧密配合,互相衔接。在这次会上,旷伏兆基于对冀中情况的熟悉和情感,还提出了将博野坳陷改名为冀中坳陷,为华北地区油气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会后,在旷伏兆组织指挥下,华北油气勘探普查大会战迅速掀起热潮,山东东营、北京大兴河营、天津大港等地不久就相继突破了出油出气关。这次大会战为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旷伏兆在地质战线奋斗了15个春秋,为组织领导地矿、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地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挖隧道修铁路,凿穿山梁贯通天堑。1978年5月,旷伏兆被任命为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吕正操领导下,主持党委日常工作。铁道兵是一支工程部队,技术含量高,且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旷伏兆经常深入施工一线、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
1979年4月,他在太(原)岚(县)铁道兵第二师铁路施工工地视察时,听说位于吕梁山深处的崇山峻岭中的一座1000余米长的隧道在施工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导致施工进度缓慢,立即驱车前往那座隧道亲自察看。隧道石质破碎,顶部不断往下滴水,接近坑道的部位,还有塌方的痕迹……他凭借在地质部学到的地质知识和积累的丰富地质经验,经过仔细观察岩石构造,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排险方案,很快解决了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干部战士们称赞“旷政委是内行”。他在另外一座隧道施工工地视察时获知,因整体道床施工缺一种型号的钢轨,即将影响到工程进度,便立即通过同行的铁道兵司令部领导责成后勤物资部门请求鞍钢给予支援,七八天后,210吨钢轨顺利运到工地,确保了施工进展。
旷伏兆到铁道兵工作后,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小学生,认真学习铁路施工知识,虚心听取专家和官兵意见,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工作。他大抓部队的艰苦为荣、劳动光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教育,有效激发和保持了铁道兵部队的旺盛斗志。他历经了京原线、兖石线战备铁路修建和引滦入津工程等重大任务,足迹遍布铁道兵在大兴安岭、天山南北、吕梁山区、沂蒙山区等各个工地,为铁道兵部队建设和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铁路修建等重大任务作出了卓越贡献。
旷伏兆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也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总能“挖”出一片新天地,创出一片新辉煌。这源于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胆忠诚,得益于他始终保持老红军政治本色和战斗作风,得益于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尊重人才、尊重群众的科学精神。他“挖”出了一世辉煌,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永远值得学习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