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胜的实力如何?如果他还活着陈友谅是什么结局
陈友谅,字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乃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对于每一个失败者而言,他们失败的理由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对于统帅者而言,最常见的失败理由便是因为多疑。
显然的,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很多,最为典型的便是崇祯皇帝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陈友谅也是如此。陈友谅的手下有一个名为赵普胜的猛将,此人英勇善战,善使双刀,但是却被陈友谅杀死,这才导致了最终陈友谅的落败。
赵普胜为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是安庆和池州一带的守将,擅长使用双刀,因此有了“双刀赵”的称号。
公元1351年,徐寿辉在蕲州起义,赵普胜与俞廷玉四父子、廖永安、廖永忠两兄弟,以安徽巢湖为根据地,大举发展水师,鼎盛时期,有上千艘战船。次年,赵普胜配合徐寿辉的部队成功占领了太平路诸路,并且依次成功打下了铜陵、安庆、湖口等重要城市。1355年,在被元军大肆镇压的情况下,赵普胜率领众部下投奔徐寿辉。
赵普胜可谓是个全才,他不仅擅长于水战,而且也擅长于陆地作战。赵普胜投奔了徐寿辉之后,便帮助他打了很多胜仗,因此陈友谅对其也赏识有加,命其抵抗朱元璋。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徐达,此人为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历史上,徐达曾经多次率兵攻打陈友谅,并且为赵普胜所击败,无功而返。同时,赵普胜还精兵法,知道打游击战骚扰对手。朱元璋见此也是苦恼不已,他知道有赵普胜的存在的话,自己就很难击败陈友谅,于是乎,他开始采取了“反间计”的战术。
作为多年的老对手,朱元璋对陈友谅是十分熟悉的,他知道此人是个多疑之人,于是便决定采用反间计。朱元璋先是用重金收买赵普胜身边的食客,然后让他们去陈友谅身边传播赵普胜想要归降朱元璋的谣言。
陈友谅本来就是个多疑之人,况且赵普胜有功高盖主的嫌疑,于是他便有了疑心,并且派遣自己的使者去赵普胜的营中查看情况。赵普胜对这样的局面完全不知,他见到使者过来了,便大肆跟他炫耀自己的战绩,想要让陈友谅知道自己的功劳。便是因为这样的做法,最终让陈友谅下定决心除去赵普胜。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突然从江州来到安庆,并且派人传话给赵普胜,说想要跟他见见面。赵普胜听到了消息之后十分高兴,准备了好酒好菜来迎接他。
但是赵普胜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陈友谅这一次来的目的是为了要他的命。当然,陈友谅也没有落得好处,不仅失去了这样一员猛将,同时也失去了属下的信任,最终在和朱元璋的争霸中落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