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称帝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姐姐哥哥的?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其坐上皇帝宝座后,虽然曾大肆屠戮功臣,但他在位期间,政绩确实卓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作为皇帝,富有天下,确实很尊贵,不过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出身并不高,他本是农家出身,早年家里非常贫困,为了生活,曾给人放过牛,也曾做过和尚。后来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才一步步的发迹起来,直到后来登基为帝。
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亲是陈氏。朱五四和陈氏生四子二女。
在元朝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取名,一般情况下,是以父母的年龄相加,或者是以出生日期取名的,如果将来有幸发达了,就会再取个正式的名字。
比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父亲是朱五四,又名朱世珍。
朱五四和陈氏的四子二女,分别是:长子朱重四、次子朱重六、三子朱重七、四子朱重八和太原长公主、曹国长公主。
作为朱元璋的哥哥和姐姐,朱元璋登基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哥哥姐姐们的呢?
其实,由于朱元璋早年家里生活贫困,再加上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朱家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以至于朱元璋的哥哥姐姐们,在朱元璋17岁之前,还没发迹的时候,都已经死了。
当然,说到底他们终究和朱元璋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所以当朱元璋做上皇帝后,还不忘加封追赠他们,而对于他们的子女,朱元璋也自会有一定的照顾。
朱重四
朱元璋的长兄是朱重四,后改名为朱兴隆。公元1344年,是灾旱之年,从而导致饥荒,结果朱重四和父亲朱五四、母亲陈氏都饿死了。朱元璋做上皇帝后,追赠加封他为南昌王。
朱重四的名声虽然不大,但他却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儿子,就是朱文正。朱文正是明朝开国名将,曾主管过更高衙门大都督府事务。
朱元璋起事时,朱重四已经不在人世了。朱文正在母亲的陪同下,就去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对侄子朱文正还不错,可以说是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当朱元璋做上皇帝后,朱文正因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从而招来朱元璋的猜忌,结果朱元璋就把朱文正软禁,没过多久,朱文正就忧郁成疾离开了人世。
其实,当初朱元璋曾有过处死朱文正的想法,好在被马皇后劝住了,最后只是将他软禁。
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朱元璋猜忌朱文正,但朱文正去世后,朱元璋后来还是封朱文正年仅8岁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于桂林。
所以,总的来说,朱元璋对长兄朱重四一家还是不错的。
朱重六
朱元璋的次兄朱重六,又名朱兴盛,他生卒年不祥,生有一子朱旺也死的早。朱元璋登基为帝后,没有忘记他的二哥,不仅追封他为盱眙王,而且还追封其子朱旺为昭信王。
朱重七
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又名朱兴祖,他去世的早,没有孩子,朱元璋称帝后,也没有忘记这个一母同胞的三哥,于是追封他为临淮王。
大姐:太原长公主
朱元璋的大姐太原长公主,名字不祥。朱元璋对她的印象不是很好,所以朱元璋追封她的时间晚,照顾她家也少。
因为太原长公主很早就嫁给了王七一,她出嫁后,对娘家的照顾不如妹妹曹国公主对娘家照顾的多,所以朱元璋和曹国公主的姐弟情义很好,而和太原长公主的姐弟情义不怎样。
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当初朱元璋起事时,遭到元兵的追捕,于是就逃到大姐夫家,但他的大姐和大姐夫却害怕连累,竟然不仅收留朱元璋,这让朱元璋非常生气,并一直记心里。
后来朱元璋发迹了,虽然他的大姐太原长公主早已经去世了,但想到当初大姐一家不收留自己,心里就不痛快,所以朱元璋就不提大姐的事,反而以二姐曹国公主为大姐。
直到后来李文忠回乡祭奠母亲曹国公主时,发现大姨夫妇的陵墓很破旧,于是就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这时考虑到,此时自己已经是九五之尊的天子,若再小肚鸡肠,不顾及一母同胞之情,实在说不过去,所以这才追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
朱元璋这一件事,在事情的经过和处理上,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封侄子刮羹侯颇为相像。
二姐:曹国公主
朱元璋的二姐曹国公主,名为朱佛女,可惜的是,她在3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的大姐太原长公主嫁人后,很少接济娘家的人。但二姐朱佛女和二姐夫一家却经常接济朱元璋,朱元璋心里一直很感激二姐一家,所以朱元璋后来称帝后,对二姐一家非常的关心照顾,不仅追封二姐,而且还大力封赏二姐夫。
比如,朱元璋称帝后,就追封他二姐为孝亲公主,后来又改为陇西长公主,后又因其子李文忠是曹国公,所以又加封她为曹国长公主。
对于二姐夫,朱元璋则封他为恩亲侯,镇国上将军,后又为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曹国公。
后来朱元璋的二姐夫去世,朱元璋又追封他为陇西郡王,并追赠“三世皆为王爵”。
从这一连串的加封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二姐夫一家人真的格外照顾。
而李文忠则是明朝开国功臣、开国名将、曹国公,他在大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朱元璋器重,曾主管过更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也曾主管过更高学府国子监,可谓是能文能武。
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并让他配享太庙,其肖像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