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许攸被曹操所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23)370

历史上曹操是“唯才是举”的典范,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曹操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偏偏是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却是最多面,最复杂的,真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形象来概括曹操的形象。

曹操一生做过很多事,杀过人也救过人,写过诗打过仗,你说他宽容吧,因为许攸态度不恭敬就杀了他。

你说他气量小吧,曹操人生中更大的一次失败,论惨烈程度是超过赤壁的,张绣差点杀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

事后曹操还对典韦的死痛苦不已,就是这样一个张绣,最后居然就投降了曹操,你说曹操为了笼络人心,不杀他也说得过去,可是曹操居然还和张绣成了儿女亲家。

有如此容人之量,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有容人之量的人,却因为许攸多次对他不敬,口出狂言,居然就杀了这个曾经自己的好朋友加官渡之战的更大功臣。

这个看起来更不可思议,但曹操无论你是否喜欢他,都不得不承认,他不是个普通的人物,我们决不能用平常人的眼光来看他。

他不是阿Q那种,一朝权来掌,手持钢鞭将你打的人,他手里的权力,是为他的梦想服务的,曹操不知道被多少人骂过,他绝不可能仅仅是因为许攸傲慢的态度去杀他,

透过显现看本质,曹操杀许攸,有着更深层次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贯穿曹操的一生,甚至还贯穿曹魏的命运,最后曹魏就是因为这个矛盾亡了国。

要想弄清楚这个矛盾,先得从一份告示说起,这就是曹操发布的有名的求贤令,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很是骇人听闻。

历史上许攸被曹操所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说天下人但凡是身负侮辱之名,就是名声很不好;见笑之行,很多人都笑话你;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治军之才的人,我都要用。

这就是曹操的用人标准,不管你的出身,不管你的名声,只要你有能力,我就用你,我们看着这似乎也没什么,但是这在当时确实非常让人震惊的一件事。

因为东汉一直沿用的人才政策是举孝廉,人才的标准非常看重出身,这也就是为什么袁绍要不停说起,自己四世三公家世显赫的原因。

这在当时就是人才的标准,不是按能力,而是按出身,但曹操打破了这个传统,宣称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你有能力,我都用你。

这其实就是寒门是士族的斗争,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重用寒门子弟,一时间让曹魏阵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在那个门第观念很严重的时候,你重用没有出身的人,一定会遭到士族的反对,因为这很明显打破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而许攸就是个典型的士族,年轻的时候跟袁绍曹操都相识,也算是个上层社会的人物,曹操别看他也跟袁绍混,但别人并不把他当士族,因为他是宦官的后代,宦官和士族是多少年的死敌,所以士族势力一直对曹操都是看不起的。

官渡之战,许攸从袁绍出来投奔曹操,对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至关重要,烧了乌巢粮食,袁绍很快就失败了。

这是许攸的功劳,堪称救命之功,都说官渡之战后许攸飘了,动不动喊曹操阿满这个小名,从他们自幼相识来看,这件事不算特别的过分。

而且更要注意一点的是,当时曹操还只是丞相而已,他和许攸名义上都是汉朝的臣子,许攸直呼其小名,虽然有不恭敬的嫌疑,但也说不上是多么的违法礼法。

后来许攸在攻克邺城中又立了大功,于是经常志得意满地说,要不是有我,你们能从这门下过吗,那副嘴脸得意极了。

就这?

历史上许攸被曹操所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是的,史书上,许攸最过分的事情无非就是这样的口吐狂言而已,这样的话曹操杀他是不是草率了一点呢。

事实上一点也不草率,曹操是要杀鸡给猴看,邺城是袁绍的重要城池,为了表示统治河北地区的决心,曹操准备把自己的大本营从许昌迁到邺城。

曹操迁都目的就是为了要笼络士人,告诉他们河南河北一视同仁,但笼络人心这种事,不是一味宽容就行,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秀肌肉。

许攸非得往枪口上撞,曹操杀许攸算是对邺城的一种警告,从此这里的主人姓曹了,更是做给当时的士族人群看,表达了曹操的用人策略。

许攸被杀了,但曹操和士族之间的斗争却一直持续,至到死这事都无法解决,最终曹丕继位,但没了曹操的权威,曹丕根本玩不转忠于曹操的青州兵,最后干脆解散了他们。

这标志着,曹魏用人策略的转变,最终慢慢地摒弃了原有的策略,重新确立了士族的地位,并建立了九品中正法,把士族的的利益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从此士族掌握了做官途径,对曹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是这些士族们看重出身,一看曹家根本不是什么士族,曹家人血统一点也高等,所以后来掌握了士族的代表人物,司马懿和他的后代,就把曹魏的政权给篡了。

整体来说,许攸之死,跟他嘴欠有关系,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实的原因是因为许攸士族的身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2172.html

“历史上许攸被曹操所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还不知道: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前面一个朝代受宠的大臣,到了后面一个朝代,可能并不被皇帝待见。因为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治国理念,李卫就是这个不被新朝皇帝乾隆帝待见的大臣。他身在庙堂,兼顾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和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因各种影视剧给现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嘴滑舌、贪污受贿等各种不好的行径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不过,在官场上他却是一个政治高手,...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的官职设置中,讲究虚实结合,既有实际品级的职事官,也有虚衔的荣誉称号。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帝王跟正常人一样,并非生下来就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皇室十分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即便太子(或其他皇子)做了皇帝,也需要继...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学者们普遍认为,曹参之...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经犯下哪些错?5大错误直接让历史倒退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穷苦出身的放牛娃,他开局一个碗,但结局硬是一统天下,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可以说,他的功劳是不小的,但是他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他执政期间,开了5次历史倒车,后果严重。第一,朱元璋恢复分封制分封制这个制度已经很久不出现了,上次出现还是在汉朝西晋,分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