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去担任蜀汉镇北将军这一官职的人分别是哪些?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镇北将军,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军事职官名称,为镇北将军、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镇西将军所组成的四镇将军之一。重要将军名号,统兵将领,位次四征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四方。其中,就三国时期的蜀汉来说,镇北将军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因为蜀汉的北方,就是强大的曹魏。所以,镇守蜀汉北部的武将,具有较大的防御压力。
当然,在夷陵之战期间,蜀汉在东边也存在较大的防御压力,比如赵云就一度担任镇东将军。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镇北将军之于蜀汉更加重要。在蜀汉历史上,共有三位镇北将军。其中,后两位可谓名副其实,也即起到了镇守蜀国北部边境的作用。但是,就之一位镇北将军来说,反而归降了曹魏,这是为什么呢?
镇北将军:黄权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中记载: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吴王孙权,黄权劝谏刘备。但是,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到了公元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名将击败,不仅刘备损失惨重,黄权也因此归途隔绝,无法回到益州。因为不能归降东吴,黄权只能率军归降了曹魏。在归降曹魏后,黄权被魏文帝曹丕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时,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也即成为曹魏排名非常靠前的武将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镇北将军黄权归降了曹魏,但是,刘备没有怪罪他,反而厚待了黄权在蜀地的家人。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其中黄邕袭封爵位。此外,黄权留在巴蜀之地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时,黄权的儿子黄崇随诸葛瞻抵抗邓艾大军,最终战死于绵竹。
镇北将军:魏延
《三国志》中记载:“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对于魏延来说,不仅是蜀汉第二任镇北将军,还是之一位汉中都督。早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219年,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而到了公元221年,魏延又从镇远将军晋升为镇北将军,在升迁速度上,魏延在蜀汉可谓平步青云了。
作为蜀汉之一任镇北将军,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魏延镇守下的汉中可谓固若金汤。诚然,这里面有诸葛亮北伐中原为其分担压力,但是,从结果上来看,魏延作为镇北将军,无疑是非常合格的,也即高效完成了汉中都督和镇北将军的工作,并且还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过程中立下战功。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和杨仪争权,最终被马岱斩杀。而这,无疑是蜀汉武将的一大损失。当然,比较幸运的是,在魏延之后,第二位镇北将军同样非常出色。
镇北(大)将军:王平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汉中都督魏延被杀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汉中都督吴懿去世后,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
《三国志·王平传》中记载:“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但是,王平沉着冷静,重创曹爽率领的10多万大军,也即完成了镇守蜀汉北方边境的重任。
在历史上,有“萧规曹随”的说法,意思是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而就镇北大将军来说,在汉中的防御策略,基本上继承了魏延的方案,这是其能在兴势之战中取得胜利,击败曹魏大军的重要原因。到了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镇北大将军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在王平去世后,镇北将军一职一度空缺,比如接替王平担任汉中都督的胡济,曾担任镇西大将军、右骠骑将军等官职,也即并没有被任命为镇北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