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诗词文献9年前 (2015-09-24)1670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表现在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以及明朝中晚期,始创者为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朝之一任宰相赵普。

赵匡胤曾向赵普询问对策,赵普坦言:“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并给出解决 ***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于是,在赵匡胤问计的当年,就有了在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以宋初的情况来看,这个做法很对,唐末乱世怎么来的,大家都清楚,虽然到后来有些矫枉过正。赵匡胤自己本也是领军武将被黄袍加身,为防止有人模仿,自然对赵普的建议无比赞同。

从宋朝后来的情况看,“以文抑武”这个皇权和士大夫集团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规则被严格执行,武将集团被彻底打压下去,相应的,文官士大夫如日中天,和皇权共享天下。

赵匡胤的本意是防止皇权被武将威胁,可有能耐威胁到皇权的却不仅仅是武将,特别是在宋初,文官集团同样对皇权有很大威胁,而且,更隐蔽,文官集团不用改朝换代,但他们压制皇权比谁都厉害。

众所周知,唐末乱世,乃至之前的各朝代,比武将更牛的是世家大族。他们才是真正掌握资源的主要社会构成体,而宋初的文官集团,其实本就来自于从唐末延续下来的世家大族。

宋朝虽然用科举和废奴等措施压制世家大族的重新崛起,又用重商的手段吸引世家大族忽视土地,但出现效果是需要时间的,培养寒门和平民官员也需要时间。

在宋初,治国依旧得依靠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就以“以文抑武”的最初参与者赵普来说,他本人就是官宦世家出身,他在提高文官地位的同时,也是在提高世家大族的地位。

当世家大族占据朝堂大多数位置的时候,即使全部是文官,同样会出现赵普所讲的“君弱臣强而已”,且这种情况在宋初,就算赵匡胤重视科举等措施,也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原因也很简单,宋初的读书人或者说士大夫,百分之九十依旧是出现在世家大族中,这是教育条件形成的,当时,读书还是个奢侈品,活字印刷也没有出现,要培养出读书人,没钱可不行。

笔墨纸砚、书本、包括十年寒窗的生活费用,普通人根本就负担不起。赵宋皇室抑制了武将,但如果不想办法拉寒门和平民子弟入局,皇权还是有可能重现被世家大族压制的情形。

皇权最有效的利用手段当然还是科举,用寒门和平民读书人来掺沙子,让他们的数量超过世家大族出身的读书人,哪怕是平齐,也能有效制约以世家大族为主的文官集团。

但事情总是需要有个过程,于是,就有了从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时期的每科十来个,或者二十来个进士,发展到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的每科几百个进士。

虽然起了一些作用,但寒门和平民的参与量还是太少,比例相比起世家大族出身的读书人,数量简直不够看,怎么办?皇权很着急,可读书成本摆在那,短时间很难解决。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一直到宋真宗赵恒执政时,总算想到个办法,从激发寒门和平民的欲望着手,吸引他们去读书,去参加科举,为此,宋真宗放出去了自己亲自作的那首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田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劝学诗》在宋朝几乎人人皆知,诗中描述的田宅、豪车、美女等物品对世家大族没什么吸引力,他们就不缺这个,但对寒门和平民的吸引力就不言而喻了,读着这首诗,还种啥田?

作出并推广这首诗,就是因为宋真宗在发现朝堂上的文官集团中,依旧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读书人占多数的情况下,用来吸引寒门和平民子弟读书并参加科举,而放出来的的大杀器。

正是在这首诗的激励下,大量寒门和平民子弟开始读书,他们的父母也愿意省吃俭用的来支持,虽然他们读书出头的可能性还是小于世家大族,但蚁多咬死象不是?

类似的诗词,和宋真宗的《劝学诗》相得益彰的是后来的神童汪洙所写的《神童诗》,其中某些诗句的鼓励意义,配合起《劝学诗》的诱惑,合起来简直是绝配,比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田舍郎是啥?是指乡野农家子,世家大族土地虽多,但他们是雇佣佃户的,只有寒门和平民子弟才是田舍郎,加上“将相本无种”的鼓励,寒门和平民子弟能不受鼓舞?

宋朝开始的寒门和平民出身的官员在朝堂上逐渐增多,不是因为学习成本的降低,也不是科举制度的改善,毕竟,科举制度严格了,也需要寒门和平民能读得起书或坚持读书才行。

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宋仁宗时期就出现了,但大规模推广使用却不在宋朝,所以,宋朝时学习成本的降低程度有限,真正让寒门和平民去踊跃读书及参与科举的,还是如《劝学诗》、《神童诗》这些鼓舞人心的诗词。

宋真宗用洗脑式的宣传手段来达成目的,其实也是无奈之下的办法,实际效果当然不错,不过,世家大族在宋朝虽然和武将一样,被逐渐抑制。但包括寒门和平民在内的新的士大夫集团,同样团结起来将皇权压制住了,这就是宋真宗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9/22424.html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华峤:曹魏太尉华歆之孙,写成了记载东汉历史的《汉后书》

华峤:曹魏太尉华歆之孙,写成了记载东汉历史的《汉后书》

华峤(?-293),字叔骏,曹魏太尉华歆之孙、西晋太常华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闻多识,有良史之才,被司马昭辟为掾属,补尚书郎。晋武帝立,迁太子中庶子,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惠帝元康初,封乐乡侯,转秘书监,以《汉纪》烦秽,改作《汉后书》,起于光武帝,终于汉献帝...

应玚:东汉末年文学家,擅长作赋,诗歌亦见长

应玚:东汉末年文学家,擅长作赋,诗歌亦见长

应玚 [yáng](?—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应玚擅长作赋,有文...

曹正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一位

曹正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一位

曹正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操刀鬼,开封人氏,出身屠户,在山东境内开酒店,曾协助鲁智深、杨志夺取二龙山。后与三山头领一同归顺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一位,上应地嵇星,负责屠宰牲口。征方腊时战死于宣州,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角色出身曹正是...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在《明史》将相列传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巾帼英雄秋瑾所作的诗词,诗中的“...

陈子龙的一首《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表达了什么?

陈子龙的一首《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表达了什么?

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陈子龙的《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明)陈子龙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注释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

《夏日山中》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夏日山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注释裸袒(tǎn):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脱巾:摘下帽子。露顶:露出头顶。松风:松...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度通:渡)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历史浅谈:郦道元和他的成名作《水经注》

历史浅谈:郦道元和他的成名作《水经注》

提到郦道元,我们就会想到他的《水经注》,《水经注》究竟写了什么,把郦道元的历史地位推的这么高?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相传是给汉代桑钦的《水经》做了若干大的补充的而一部书。但经过清代学者和现代研究表明无论汉代桑钦著作还是晋代郭璞著作都是错误的。大致是三国时期的人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