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刘协,即汉献帝,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之弟,生母是灵怀皇后王荣,东汉第十四位皇帝,也是东汉末代皇帝,在位21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他幼时被董太后抚养;汉少帝即位时,被封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189年,他即位为帝;后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曹操去世后,他被迫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234年,汉献帝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历史评价
袁山松:“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汤、武而杀君,操因尧、舜而窃国,所乘不同,济其盗贼之身一也。善乎!庄生之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信矣。”
范晔:“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
《后汉书》赞曰:“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后世纪念
禅陵位于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禅陵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汉献帝陵坐北朝南,陵内有两个陪葬墓。
汉献帝陵现存封土,由于长年自然和人为破坏,现呈不规则方形土冢,南侧和西侧均已呈直立状。现存每边长约20余米,周长100余米。封土夯筑,但夯层不明显,夯土中包含有汉代筒瓦、板瓦和鹅卵石。新发现的清代“汉禅陵基址碑记”和“汉献帝陵寝碑”立于冢前。
陪葬M1: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此冢封土原比禅陵略小,但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径约2米,高约1米。
陪葬M2:位于禅陵东南80米,封土呈半圆状,筑夯,现有高度约2.5米。
汉献帝陵保存的两通碑:
1、汉禅陵基址碑: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4米,宽0.55米,厚0.23米,上刻“碑记”二字,碑文小楷,阴刻。
2、汉献帝陵寝碑:碑为青石质,上圆下方,高1.55米,宽0.585米。楷书,阴刻。
轶事典故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称父亲为“大”,称母亲为“美”
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后,山阳(今焦作)的老百姓改称皇上刘协为“大人”,改称皇后曹节为“美人”,尊他俩为父母,简呼其为“大”、“美”。久而久之,民间通呼,尊父亲为“大”(da发第三声),尊母亲为“美”(mei 发第四声),尊 *** 为“美美”(mei mei 先读第二声,后读第四声)。直到今天,焦作农村五十岁以上的儿女称呼父母为“大”和“美”的,仍比比皆是。
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
汉献帝刘协贬居山阳城后,远离政治,一心融入民间,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和皇后曹节一起悬壶济世,医治百姓。他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老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沿习成俗,焦作民间对老中医格外敬重,尊之如君,对中草药可赊可欠,但从不还价,在农村中针灸、拔罐从不收费,以示遵守汉献帝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
叫外公外婆为“魏公、魏婆”
汉献帝和曹皇后(曹操的二女儿曹节)所生的儿女应叫曹操为外祖父。因曹操被封为魏公,所以焦作民间效仿曹节儿女的叫法,把外祖父呼成“魏公”,把外祖母呼成“魏婆”,蔚然成俗,一直流行至今。
娘瞧闺女
在全国各地,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出嫁后的闺女,到了这天,总是携儿带女,手提大包小包礼品,回娘家向父母贺节问安,以报父母养育之恩。而在焦作民间,却颠倒过来,流行“娘瞧闺女”的习俗。缘由是汉献帝被贬为山阳公,皇后曹节随之被软禁在山阳城。曹节逢年过节不能去京城看望母亲卞太后,而她的母亲卞太后不怕儿子魏文帝曹丕,可以任意到山阳城探望二女儿曹节。后来民间效仿,端午节、中秋节盛行“娘瞧闺女”,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