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打算是什么?对他有何好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04)420

吴三桂一个典型的万事只考虑自己利益的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崇祯下诏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害怕损失实力,想着先让唐通等人和李自成鹬蚌相争,他坐收渔利,既得勤王之功,又能保存实力,所以一路上磨磨蹭蹭。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还在半道上,李自成就已经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这时,摆在吴三桂面前的只有三条路,要么死拼为国尽忠,要么投降另谋富贵,要么投降关外的满清。

当时的李自成并没有忽视吴三桂这支军事力量以及他镇守的锁钥重地山海关,他派明朝降将唐通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开出封侯的条件。吴三桂在大势所趋下,为了给自己重新找个好前程,为了保全家人性命(当时他家人在北京),他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投降李自成,为此他甚至还对部下进行了试探:

今闯王使至,其迎之乎?抑斩之乎?

部下皆曰:今日死生惟将军命。

结果吴三桂都走在去北京的半道上了,遇到从京城逃出来的家人告诉他,他的父亲吴襄被拷打追赃,爱妾陈圆圆被掳走,吴三桂派出的密探也证实了这个消息是真实的,这个事情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但共同结论是吴襄被抓是真实的。

而在当时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吴三桂是宁可信其有,他不再相信李自成了,他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他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因此他马上停止前进,带领所部兵马立刻折返,一路劫掠杀向山海关。这样以来,吴三桂就和李自成彻底决裂了,他发誓“讨贼”,誓与农民军不两立!其实到了这步田地,吴三桂只有倒向满清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吴三桂降而复叛,李自成只能带兵去剿灭或者重新招抚了。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打算是什么?对他有何好处?

吴三桂此时面临的是满清和李自成的两面夹击,以他的军事力量不足以同时两线作战。既然和李自成决裂了,那就只有转向满清求助了。吴三桂知道李自成不会放过他,他动作很快,马上派出信使去联络满清的实际掌权者多尔衮,结果信使在半路上就遇到了满清的大队人马。原来多尔衮已经获悉农民军攻打北京,因此尽起满清精兵,想趁火打劫,从中分一杯羹。多尔衮看了吴三桂的亲笔信后,马上改道杀向山海关。

吴三桂和多尔衮书信来往两次,双方其实是在试探谈判,吴三桂的之一封书信上只说是借兵,报仇后许诺裂土以酬,这从吴三桂给多尔衮的书信可以看出来:

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负之身荷辽东总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义,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谊,谅王亦知之…………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但多尔衮却很精明,他知道吴三桂已经无路可走了,要趁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收降吴三桂,进而鼎定中原,夺取天下,因此他开出的条件很优厚:

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福贵,如河山之永也。

当初李自成只是开出封侯的条件,多尔衮直接抛出王爵来诱惑。

吴三桂看信后有些动心了,只是他还想要的更多,因此回信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从他的第二封信就可以看出来。

今三桂已悉简精锐,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民安,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 *** 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最后这句“何事不成哉”大有深意存焉,一切尽在不言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自成来得快,已经跟吴三桂干了一仗,双方互有伤亡。多尔衮到了跟前却磨磨蹭蹭,他要借机迫使吴三桂投降。救兵如救火,吴三桂无奈之下,只好亲自跑到清兵大营面见多尔衮,高兴的多尔衮感叹:天下在掌中矣!双方就合作的具体条件展开了谈判。

吴三桂的目的很明确:请大军共诛李贼耳!

多尔衮的目的也很明确:吴三桂投降,以及出兵助战应得的报酬。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打算是什么?对他有何好处?

吴三桂给出的报酬,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 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

二。 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

三。 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

三个条件以前两条最为重要。

问题是吴三桂的要求能实现吗?他对时局的估计是只要打败农民军,就算大功告成,南北即可议和,以黄河为界,他身居两国之间,可收南北之利,成为一方大的诸侯。他的这种军阀心态在后来起兵叛清的时候再一次暴露出来,在势如破竹饮马长江的大好形势下驻足不前,导致战争形势逆转,这是后话了。

以当时满清的实力,能得到这样的利益是和多尔衮的预期不谋而合的,双方在对付农民军的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很快达成了共识,杀马盟誓,吴三桂剃发,多尔衮出兵。

结果合力杀败农民军后,清兵入关,多尔衮却闭口不提当时的协议,这从后来吴三桂起兵叛清的檄文中可以看出来:

吴三桂在讨清的檄文中公开声讨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而清朝对“背盟”一事不敢正面反驳,避而不答。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因此,吴三桂接引清兵入关,最初也只是想借兵复仇,寻机成为一方诸侯,只是后来形势不由人,虽然剿灭了农民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加之自己实力不济,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最后也算识趣,干脆死心塌地地为清朝卖命了,最终成了清朝的平西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4074.html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打算是什么?对他有何好处?” 的相关文章

将王位传给帝辛,帝乙这么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将王位传给帝辛,帝乙这么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国君,商王文丁 之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帝乙一生,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第三子子期是侍妾所生,另外3个儿子,都是嫡妻所生,他们分别是:长子子启、次子子衍和少子受德(后来的商纣王)。当时“嫡长子制”已经在王公贵族中深入人心。而且嫡长子子启内有才干,外有贤名,次子子...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对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257年—322年12月6日),字泰章(《晋书》作大章,大字在当时常作为泰字的简写,当以墓志为正),颍川颍阴人,西晋大臣。东汉司空荀爽玄孙,司徒荀勖第三子,司空荀藩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雅有才识,深得太尉王衍称赞,荐为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历任左...

历史上乾隆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乾隆恢复了张廷玉的名誉,是因为什么?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先解释一下文章标题的“抄家”。正史记载,张廷玉没有被抄家,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是让张廷玉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但执...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如厕时,为何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旁等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慈禧太后作为清王朝最后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可以说榨干了清朝最后的一滴血,不仅拿着国家税收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还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堪称民族罪人。慈禧的奢靡生活是民间热议的焦点...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蜀汉军队只有十万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北伐仅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明知必败还要打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诸葛亮北伐时期已经明白了蜀汉实力悬殊,当年自己给刘备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要交好东吴才可以有机会和曹魏争夺天下,但刘备因为关羽兵败身死和荆州丢失的原因迁怒于...

曹操既然早就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他

曹操既然早就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何不早点杀了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这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说曹魏是其中最强的一方,曹操的手下有很多能人,武将的话如许褚以及张辽,文将如司马懿、荀彧等都是深谋远虑之人。大家都知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