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9)451

魏晋南北朝是个颓靡又浪漫的时代,有一位将功成名就看得过于珍贵的枭雄曾说“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桓温,他的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为此不惜放弃自己身后万代的名声。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桓温出身名门,父亲桓彝是两晋的名臣。据说他生来便不同,周岁时就被温峤看重,甚至以姓冠之于他的名。至此,桓温其名成为东晋不可不谈的一场浩劫。

他也曾是东晋的英雄。

少年时,桓温偶遇刘琨府邸的歌女,谁料歌女一见到桓温眼泪就夺眶而出,声称自己见到了当年的刘司空(刘琨)。

不过桓温就是桓温,他有自己独特的少年意气。咸和三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谋划。当年桓温不过十五岁的年纪,可他当场便放下狠话,枕戈泣血,誓要为父报仇。

咸和六年江播去世,其子因惧怕桓温前来寻仇,将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可还是没能防备桓温假扮成吊客,混入丧庐,手刃其子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他的忠孝一时间为人所称赞,桓温也因此,得了庾亮弟弟庾翼的青眼。

庾翼眼高于顶,向来不屑与人为伍。能得他称赞的人只有两位,一是殷浩,一是桓温。

庾翼看重桓温的表现,是为他寻了门好亲事。

当年晋明帝的女儿南康长公主正值待嫁之年,庾翼的强力作保为他们二人牵连上了这份姻缘。

但桓温并非痴情之辈,他的风流多情即使当上驸马还是没能掩盖。在灭亡了成汉之后,桓温将亡国公主带回府邸,在南康长公主眼皮底下来了一场“书屋藏娇”。

却不想他们夫妇俩连沉迷美色都是一等一的相似。南康长公主带着长剑怒气冲冲地闯进书房,却在看到亡国公主的那一瞬间,丢下了剑。

“好孩子,连我见了你尚且要动心,何况我家那位!”南康长公主抱着亡国公主安慰着,而一场生死较量就这么因美貌而化了干戈。

当然传言并不可尽信,只是这一场桃色绯闻让桓温这一代枭雄身上的光芒又真实了几分。

他的志向一直在战场。建元元年七月,桓温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骑马立在刀剑场上,桓温好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他一路过关斩将,野心直指胡人的领土。灭亡成汉之后,他又出征前秦、败姚襄、伐前燕,兵临长安城下,大军一路指向洛阳。

桓温领兵的这段时间里,是东晋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段光景。他的一路征战,为东晋取得了偏安以来更大的胜利。

可朝廷却并不欣喜,皇帝看着前线一日日传来的捷报,眉眼之间只有忧郁。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功高震主,这是每一位帝王都恐惧的事情。武将的威信太大,伤害的只有君主的权威。

自成汉被灭后,桓温像是被束缚住了手脚。每每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被朝廷压制。甚至,朝廷不惜重新启用无能之辈,宁可看着清谈玄学风靡在士族阶级,也不愿桓温再度出山,南征北战。

桓温收复中原的梦破灭了。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政治的昏暗。之后桓温的北伐,都成了孤军作战。他进军洛阳之时,曾立于船楼上,眺望北国,无限怅惘:“中原沦陷,大好河山丢失,有些人是要负责任的!”他怎能不知晓君主的忌惮,可是他心里的功业未完,他无法甘心就此跌落云端。

枋头之败是他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伤痛。明明麾下的将士一路势如破竹,可面对身后自己朝廷的阻挠,他连一丝反抗的话都无法说出口。

桓温那年已然到了花甲年岁,两鬓斑白的发间让他无法再去幻想自己收复中原那日的风采。挥刀舞剑者,也会有断肠情。他在北伐途中经过某地,看到自己三十年前种下的柳树已然粗壮成荫。忽然他就卸下了一身盔甲,轻抚着树干的纹理,感慨道: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恍他已经到了暮色仓皇的年岁,可是北伐未完,他依旧壮志难酬。君主的打压让这位本可以功成名就的大英雄一生郁郁不得志。桓温他恨吗?他当然恨!

总有人将他与王敦作比,他以前是不屑的。可如今他想到王敦肯为了自己的声名努力一场,这勇气就连王导都不曾拥有。

桓温在那一刻变了。他看着大好河山成了失地,眼神之中的意气风发终于换成了不甘。

“若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桓温生来就是要功成名就的,哪怕是以弑君篡位得来的名声,他也要好好收藏。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他将目光转向了天子。其实他一切失败的根源,正是由这位昏庸无能的君主带来。

改朝换代!当时的桓温脑海中只有这四个铿锵有力的字。但当时的皇帝是司马奕,虽然碌碌无为,但是即位这些年来谨言慎行,要寻出他的错处却也是困难。桓温无法,只能指控他的三子都非皇家血脉,借着太后的名声,废掉了司马奕。

新登基的皇帝是司马昱,那个曾被桓温称赞气度不凡的清谈家。

但桓温此时心中只有他的霸业,任凭司马昱再学识渊博,却也打动不了桓温死去已久的心。这年他为傀儡皇帝,他为实力权臣,二人斡旋多年,却还是没能拦住桓温排除异己、大权在握的野心。最终二人相继离世,用死亡结束了这一场波诡云谲的朝堂争斗。

到最后,说不清简文帝究竟是桓温的幸事,还是桓温的克星?

宁康元年的那场大雨,送别了东晋史上的一代枭雄。桓温看着窗前的柳树,想起自己征战一生的戎马时光,从建功立业到心死他乡,他所求的不过是山河重铸,名垂青史。可最终,山河依旧破碎,他所盼望已久的九锡(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器物,王莽、曹操和司马昭都曾加九锡)始终没能等来。

那年桓温六十二岁,老人平静地合上双目,这一生争求的功名利禄,此时都随烟消。他被追赠为丞相,谥号宣武,可他本来能成为东晋的英雄,却最终被这世道拖累,无奈做了争权夺利的政治家。

可谁能想到被万人唾骂的政治家,曾经也满怀壮志,想过收复山河,为国捐躯?

他留下的诗篇并不多,那一首《八阵图》想必是他人生最清明的写照:

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

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这样一位清谈家,最终却以权谋告终。也不知那昔年种的柳,可会遗憾他的功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6796.html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寇准的悲惨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寇准的悲惨结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寇淮是北宋的名相大臣,他是一个忠实正直的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寇准是一个对北宋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皇帝都喜欢杀功臣。当功臣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时候,皇帝忌惮功臣功高震主,往往会想办法把功臣杀掉。不过,宋真宗虽然两次贬谪寇准,但是并没有杀他。宋真宗没有杀寇准,但寇准的结局依然...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浩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坎坷。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位十分信任的人,他便是傅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说起刘禅,你也许会联想到两个俗语:“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刻板的印象,似乎已经延续了千年。正史上的阿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不可否认,蜀汉的灭亡,宠幸宦官,排斥忠良等,的确让刘...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他霸占儿媳,逼杨玉环穿上道袍,寿王为何不反抗?他的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52岁那年,唐玄宗深爱的武惠妃去世了。他郁郁寡欢,高力士进言:您的儿媳杨玉环生得倾国倾城。唐玄宗大喜,立即宣寿王妃到华清宫沐浴,自己则躲在暗处偷看!此时,寿王李瑁正...

刘备临死前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刘备临死前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架空孔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过后,刘备病入膏肓,好在当时赵云援救及时,否则刘备根本回不到蜀地,极大可能会被东吴将领生擒、活捉。届时刘备又将如何自处?如何面对孙权,这很难说。但是在刘备回到蜀地,也就是白帝城...

评论列表

燕子
燕子
51分钟前

阅读此篇文章,我深感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沧桑,桓温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和复杂多变的情感变化。功名利禄四个字贯穿了他的人生始终,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这是他一生的挣扎与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复杂的画卷。,他少年英勇、忠孝双全;中年征战沙场收复失地晚年却壮志难酬令人扼腕叹息他的悲剧性结局引人深思历史学者应关注个体的生命经历和心理变迁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这一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和思想内涵让我们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