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20)430

还不了解:隋炀帝和唐太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炀帝和唐太宗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历史上两人的评价为何天差地别?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各位是不是单听到这两个名字,就本能地感到了其二者的明显反差?作为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暴君”,杨广简直可以说是各朝帝王里最典型的“负面教材”,史书中只要一提到他,几乎就都是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类形容,连像完善科举、开凿运河这类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业绩”,也基本无法得到历史公正的评价。

反观唐太宗李世民,则是被后世广泛赞颂的一代“英主”,他凭借自身的雄才伟略、励精图治,带领着一众名臣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使得“盛唐”之华景成了中国君权政治的历史巅峰。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唐太宗像

的确有点像

但实际上,对隋唐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发现二人实际从发迹到制政再到晚年,都有很多相似的“人生污点”:

首先,二人都是通过如出一辙的非法手段获取皇权。杨广诬陷太子杨勇致其被废,假传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此后还将自己的十个侄子全部杀掉;李世民则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诛杀了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登上王位后也将其二人的子嗣全部诛杀。

其次,军事方面,二人都犯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毛病。以征高丽为例,隋炀帝在大业八年(612-614)至大业十年间三次讨伐高丽均以失败告终,置民生疾苦于不顾,最终导致各地农民起义的兴起。再看唐太宗这边,贞观十九年(645年)御驾亲征高丽,战争打了半年不但未能征服高丽,还是得唐军损失严重;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派牛进达率军进攻高丽,仍无果而返;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不顾宰相房玄龄的临终恳求,预备次年发军队三十万再次讨伐,结果却造成了四川雅、邛、眉三州的山獠暴乱,直到次年病亡,征伐高丽的事情才得以暂停。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影视剧终的李世民

再次,在情欲本性层面,二人也不相上下。历代史书中的亡国之君大抵都是贪婪骄纵、好色 *** 的形象。这一方面,《隋书》中对隋炀帝的描述主要在两件事:

一是贪图南朝陈后主的宠姬张丽华的美貌并想要纳其为妾;

二是在他老爹隋文帝病重时,想要强迫他的小妈,隋文帝宠妃陈夫人,犯了淫庶母之大逆不道之罪。

反观李世民,真的好不到哪去,他先是贪图自己亲弟弟(李元吉)之妃杨氏的美貌,并将其纳为己妾;同年又在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造反被诛后,夺其美姬收为后宫。

杨广

最后,关于肆意挥霍,二者也只是形式不同。隋炀帝在位期间是典型的能折腾,伐高丽、营东都、凿运河、南游北巡视等举措无不是滥用民力、劳民伤财的损招,被历史扣上了贪婪荒诞的帽子。对于这一点,唐太宗虽然表面上收敛了很多,且有意吸取隋炀帝的教训。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有钱不花我等什么?实际上,其也曾因修建洛阳宫而劳民伤财,还纵容自己的儿子享乐,下诏说“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

从以上种种史实可以略见,李世民较之杨广,该做的事真没少干几件,站在天子之位,人性之贪婪与自私并无过多收敛。

儒家王道的极拷问

那么二人的历史评价究竟为何会呈现如此“两极分化”,今天二哥就试着从儒家王道思想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入手,对上述问题发表几点薄见。

天时方面,二人本质的差别是“一兴一亡”。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不但没有把自己老爹留下的江山坐稳,甚至还没有节制的肆意挥霍,加之在位期间天灾不断,黄河泛滥、关东受灾,导致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给各系反对势力提供了充分的“造反”理由。唐太宗李世民的继位虽算不上名正言顺,但其在夺取皇权后却特别喜欢将杨广的失败经验作为反省自身的“负面教材”,将“以史为鉴”转化为了自己实施皇权统治的指导思想,打了个完美的“时间差”。此外,自古成王败寇,《隋书》是唐太宗的信臣魏征负责编写的,掌握了话语权的当权者,通过丑化前朝君主的昏庸腐败来强调自身统治的正统性,几乎是历史之惯用伎俩。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地利方面,从宏观历史和地缘角度上讲,唐太宗的伟业可以算作世代民族融合的积淀和和升华。

隋朝的南北一统,客观上为唐代的大一统起到了铺垫作用。且在李世民夺取皇位之前,李家父子就已通过多年征战,平定了隋末的各路起义军。浅水原平定陇西薛仁果;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消灭北方地方军阀;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比起隋炀帝面临的四面楚歌,唐太宗李世民在上位之前就已扫清了各路障碍。边疆问题上,李世民本身就有部分外夷血统(母系中有部分鲜卑成分),在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历史背景下,催生了其“华夷无猜”、“爱之如一”的治边观念,这样一来,国土的最终一统便也显得顺理成章。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人和方面,这一点可以说是二人更大的差别所在。

隋炀帝生性嫉贤妒能、刚愎自用、排斥进谏,其曾公然向大臣虞世南宣告“我性不欲人谏。若位望通显而来谏我,以求当世之名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于地”,明确表态自己不喜欢听取大臣的谏言。此外杨广还十分自负,高颎和贺若弼两位忠臣,因为对隋炀帝纵欲声色、大兴土木、讨好突厥等有所不满而私下议论,就被炀帝以诽谤朝政罪而先后诛杀。自此,隋炀帝身边仅存一帮阿谀奉承、贪得无厌的宵小之徒,再无忠君为国的忠臣良将。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与隋炀帝形成鲜明对照,唐太宗是历代帝王中“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的典范,面对掌权初期构成复杂多样的朝野群臣,唐太宗选择了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善于树立正面典型,引导臣子的忠君之心,同样借助与前朝的对照来构建和谐的君臣关系。在他的核心统治集团中, 有善于谋断的房玄龄、杜如晦,精于军事的李靖、李勣,敢于谏诤的魏徵,以及长于识人的王珪等人。这是一个配合默契、结构精炼的高效领导集团,分工明确、权责一统,作为权力中心的李世民,与群臣各司其职,形成了“君臣共治”的政治风尚。

可以看出,从人之秉性上讲,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确难说有什么本质差异,但唐太宗的贤明知理、张弛有度的统治思想,更适合中国古代儒学以道德仁义为制政基础的王道观念,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下,李世民摒弃了隋炀帝的治世弊病,巧妙地把握了历史的风向。可以说,正是杨广的失败教训进一步反衬了李世民的“伟光正”形象,终使李世民留下千古美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0/26941.html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对两人评价为何那么大” 的相关文章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杨浩出身隋朝皇室,为秦王杨俊与王妃崔氏之嫡长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叛隋,弑杀隋炀帝而拥立秦王杨浩为帝。然而仅过了半年,杨浩就惨遭宇文化及杀害。杨浩可以说是隋朝最为悲惨的皇帝,一生经历三起三落。那杨浩是如何由落魄皇孙成为皇帝的呢一,...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们俩关系好到了哪种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病逝,九月初,其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受雍正遗诏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后,一改雍正朝时,雍正皇帝较为严苛的执政态度,上来就是一连串操作,将雍...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对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大唐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开放的国家,但依然没有开放到能接受一个女子做皇帝的事(太宗估计想都没敢想),所以武则天上台后大肆屠杀,只剩下圆滑明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