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功过如何?他的历史评价怎样呢?
说起清朝最强盛的时期,可能就是“康乾盛世”了吧,康熙是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也犯了比较多的错误,总的来说功大于过,但是是他阻碍了中国迈向世界的脚步,很是可惜。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说到乾隆皇帝,自然最容易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起,到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时止,其时间跨度11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更高峰。
这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盛世,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治者更是沉醉于中华大地的天朝盛世。然而,这也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笔者认为更大的转折在于乾隆朝代。为何笔者认为乾隆皇帝是一位扼杀中国认识世界的机会的“十全老人”?其实这里包含了两个观点,其一为乾隆扼杀了中国认识世界的机会,此乃大过;其二为笔者比较认同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所立的功绩,此乃大功。下面呢,笔者先述说大功,再述说其大过。
乾隆,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更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比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更长,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更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大功所在--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国运昌盛,文武兼治,推动清朝统治到达更高峰
《清史稿·高宗本纪》:”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於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 这句话的意义也就是标题所指的意思。乾隆在祖父康熙、父亲雍正的打下的坚固统治基础上,继续励精图治,最终延续了清朝前期的盛世,使康乾盛世长达110多年。
之一,内政“宽严相济”,令“康乾盛世”达到顶峰。在乾隆统治前期,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揽得众多能人志士。同时,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而且,乾隆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统治期间并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政治震动,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
第二,弘历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即十次重大的战役,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通过这十次重大的用兵,加上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大大地拓宽了清朝的疆域,并且巩固稳定了新疆和 *** 的统治,为后代中国的疆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是乾隆对历史的一次重大贡献。
第三,文治集历史大成,达到封建文化顶峰。其一,乾隆自己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喜欢作诗,相传他的诗达四万多首,每每外出游玩,喜欢在各种建筑上留下诗句。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文治成就,那就是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让中国古代的书籍得以在乾隆时代更好地集成和发展。
(图)昔日的清王朝都城的“上国心态”
大过深刻--大兴“文字狱”,拒绝通商接触世界,愚昧地反对科学
说到乾隆的过失,那真是令人惋惜。乾隆好比唐玄宗,最昌盛的时代由他而起,亦由他而衰。前期乾隆励精图治,可是后期由于被胜利蒙蔽了双眼,一而再再而三让清朝走向衰败。而更大的过失,莫过于让中国错失了与工业革命世界的沟通机会,最终失去世界之一的位置,沦为备受欺凌屈辱求生的弱国。
之一,思想极度专制,大兴“文字狱”,扼杀了思想多样化,失去了多元化的思想。由于文字狱,许多文人因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沦为阶下囚,甚至满门抄斩,导致文人不敢多加创作,失去了许多民心,并且从根本上导致文化发展停滞,甚至退后。试想,平民百姓都不敢多去思考新的东西,就算想到了但说出来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谁还会去作深入的思考呢?乾隆时期,恰逢欧洲的之一次工业革命,欧洲的力学、数学、化学、天文学等蓬勃发展,而中国却禁锢于一成不变的八股文,思想的停滞,必然导致社会的停滞,最终落后。
第二,愚昧的认为西方的科技是“奇技淫巧”,不懂科学也不相信科学。当外国使者带来枪支、铁船样品进贡时,乾隆却不屑一顾,随意地将其赏赐给官员,愚昧地认为这是无益的东西,且认为西洋除钟表外无一物胜于天朝万物。当时工业革命时代不断发展,伴随蒸汽机出现,各种蒸汽纺纱机、轮船、火车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乾隆仍旧沉醉于他的至高无上的天朝盛世。
第三,也是笔者认为更大的过失,就是长期闭关锁国不知觉醒,错失与世界接轨的重大机会。当英国使者来到,请求通商时,乾隆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坚决地拒绝英国试使者的要求。如果当时乾隆答应通商,清朝的国民就能接触外界的模样,即使慢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但凭借国内原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要超过英国或许不在话下。就由于乾隆一个决策的历史性失误,导致中国慢慢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没落,最终留给后代子孙一个难以收拾的摊子,使清朝蒙受巨大的屈辱,更导致黎民百姓处于一百多年的水深火热之中。
毕竟历史不能倒退,笔者认为乾隆功过相抵,二者力量均衡。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乾隆前期的确让封建社会到达了一个巅峰的状态。而对于过失,乾隆没有察觉到世界的快速发展,除了自身极大的思想限制之外,环境对他也有影响。闭关锁国是从清朝建国后便开始实施,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社会,祖宗一直这样做,乾隆也不敢贸然改变祖宗的做法,避免落得数典忘祖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