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孝恭孙皇后的跌宕人生,她是个怎样的人?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宣宗孙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大明风华》中汤唯饰演的女主角孙若微身披女主光环一路披荆斩棘,事业爱情双丰收,引得许多人羡慕喜爱。但是电视剧毕竟是演绎,历史上的孙皇后可没有这样的好评,史书几乎是以刻薄的文笔对她尽以描述,就差直白地说她心计狠毒,挑拨帝后关系,小三上位了。但是也不能磨灭她辅弼幼帝,稳固朝纲的功劳。孙皇后一生骂也是她,赞也是她,这就是宣宗孙皇后的跌宕人生。
一、孙家有女初长成,天差地别身份换
有明一朝,老祖宗是草根起家,因此在选妃选后这件事上有明确规定,不选达官显贵之女,选择家世清白的小门小户的姑娘。据《明史·列传之一·后妃一》记载:“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孙氏自幼聪敏美貌,10岁的小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进退有度。进了宫被当时还是太子妃的张氏看中,一举入选,成为了太孙妃的之一候选人。可以说,孙氏与宣宗朱瞻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所以说,尽管小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但是孙氏的少女时期过得还是比较舒适的。
但是,天数有变,没想到几年的宫中准备生活,但是真正到了要立太孙妃的时候,立得却是来自济宁的胡善祥,只因钦天监测天象得出胡氏至贵。因而,“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嫔”。一妃一嫔,现在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将来朱瞻基登基,这就是后与妃,妻与妾的天地之别。孙氏梦碎,欲哭无泪。也许就从那一刻起,她知道了权力的重要性,天真烂漫的孙氏已经死在了宫里,活下来的就是心机深沉的太子嫔了。
二、后宫盛宠帝王心,一朝逆袭化凤翔
青梅竹马,一直以为会是自己妻子的女孩一时间成了自己的妾室,孙氏的委屈与难过也让朱瞻基感同身受。但是当时他只是皇太孙,虽然他很得爷爷朱棣的喜爱,但是攸关国祚,他也不敢妄言什么。但是当成祖驾崩,仁宗身体不好,没当几天皇帝也去了,朱瞻基正式登上大宝,成了天下共主。他一即位,马上加封孙氏为贵妃。按照明朝的规矩,贵妃是有册无宝的,只有皇后才有册有宝。但是宣宗打破惯例,《明书》中明确记载:“敕尚宝制金宝如后,赐孙氏”,这种独一份的尊荣,足见皇帝对她的情深义重。也许是因为心上人不得正位的委屈,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的逆反心理,即使胡皇后端庄和善,并无错处,但是宣宗与她感情始终一般,多年来一直宠爱孙贵妃。还有一种说法是宣宗这个人比较爱玩,经常唱个戏斗个蟋蟀什么的,胡皇后经常规劝他切勿玩物丧志,但是孙贵妃却很能和皇上玩到一起去。因此《明史》记载:“上颇事游幸,且好弄,后数数规讽,上稍厌后”。皇帝对皇后的不喜见于史书,足见帝后之间的矛盾已经趋于表面化了。
一面是不得宠爱的皇后,一面的圣眷不衰的贵妃,后宫的天平开始失衡,只待一个时机,便会出现变动。这个时机就是,孙氏有子了。相比祖父父亲,宣宗算是子嗣稀薄,大婚十年只得了三个公主,皇子一个没有。但就在这时,孙贵妃得子。对于中国孩子,史上也许出于对孙氏心机之深的猜忌,史书曰:“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说她杀母夺子,对外宣称生下皇帝之一子。而宣宗迅速以贵妃产子为理由,说中宫病弱,长年无子,当退位让贤。为国诞育皇子的孙贵妃自然是不世之功,当为后。
皇后不同于其他妃嫔,后位变更关乎国本,无过废后,在古代是为大不祥。因此从后宫的张太后到前朝的大臣们,没有一个同意的。但是此时的朱瞻基早已不是当年有心无力的皇太孙了,他御极十年,早已习惯乾坤独揽,这次他不再向任何人屈服,坚持逼着胡后退位,迅速立孙氏为后。至此,这个10岁入宫的小女孩,在经过了20多年忍耐沉浮,终于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三、太后辅政挽狂澜,稳坐朝纲驭巨变
君王宠爱,有子傍身,自己又是皇后之尊,后宫无人风头能出其右。至此,这个邹平来的小女孩,已经完全化雏成凤,实现了人生的涅槃。不出意外,她应该在后宫荣华富贵地过完自己的下半生。但是也不知道,朱家是不是缺乏长寿的基因,还是朱瞻基长年的戎马生涯损耗了身体,宣宗在三十八岁的年龄就去世了。太子初初7岁,寡母稚儿,眼看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大明江山又要风雨飘摇了。但是谁都没想到,这时站出来稳固了时局的却是被天下鄙夷的孙皇后。于是三杨辅政,七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年号正统,孙氏升为皇太后,随住乾清宫。孙氏自此踏出后宫,不再屈于后宫间的小争小斗,她开始投身于朝堂政治之中。也许是10岁入宫,得当时的张皇后一手抚育,也可能是和宣宗琴瑟和谐,之前也和夫君探讨过前朝实务。初涉朝政的孙太后并没有手足无措,也没有昏庸乱政,后宫她与张太皇太后有商有量,前朝她与辅政大臣共辅朝纲,因此稚子当朝的大明朝依然稳固安泰,这不能不说是孙太后的功劳。
光阴似水,10年的光阴转瞬而逝,英宗也成长成了青葱少年。不同于祖辈父辈浴血沙场,在祖母母亲的庇护下,英宗生活的安逸平安,这也养成了他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他向往祖先的功绩,也不知自己的斤两。在心腹太监的怂恿下,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却在土木堡遭瓦剌骑兵围歼,朱祁镇被俘,瓦剌大军以英宗为质直逼京师,兵临城下,明朝危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朝堂一片混乱,大批朝臣要求朝廷南迁避祸。此时,站出来却是孙太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不顾还在敌人手中的亲子,她毅然立了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然后启用主战派的大臣于谦,誓要与京师共存亡,共同演绎了一出惊天动地的“京师保卫战”,明朝保住了。这一系列的果断操作,手段之果决,谋略之深远,让全天下瞠目。
四、大忍蛰伏待时机,权谋夺政还亲子
可以说在土木之变的事件处理中,孙太后已经忘却了母亲的身份,而是以太后的角色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但是,这不代表她能忽视自己的亲生儿子。夫君早逝,她一手养育了儿子长大,如今却在瓦剌人手中吃苦受难,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孙太后怎能不日日挂念。如果说京师保卫战是君臣一心共同护国的成果,那么之后的朝堂就显现出了几分微妙的味道。景泰帝原本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王爷,但是如今他坐上了宝座,这个位置一旦坐上,没人愿意下来。他不再是那个战战兢兢的庶子,他废除了太子改立了自己的儿子当了太子,野心昭然若揭。
所有人都以为,孙太后肯定会大怒,会采取手段。但是事实证明,孙后城府之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她平静地接受了现实,任凭景泰帝废立太子,她做的就是保护好被放回来的儿子和还年幼的孙子,自己也不再过问朝政,祖孙三人在后宫一隅过着隐忍平静的生活。但是景泰帝也许真的不是真命天子,他的皇后和太子先后去世,再无子嗣。国不可无嗣,有朝臣建议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景泰帝就是不松口。此时,孙太后不再隐忍,她明确支持部分朝臣实施“夺门之变”,拥戴作为皇室嫡长的太上皇朱祁镇重新复位,《明史》中“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这明确表明了孙太后在此次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事变成功,朱祁镇复位,朱见深也重新成了太子,孙太后关键时候及时出手,稳了国祚护了亲儿。
孙氏10岁进宫,一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当过贵妃、皇后、皇太后,还抚育了成化皇帝朱见深,看尽了大明王朝的巨变沧桑。她一生有两大殊荣:一是身为贵妃却授册授宝,而是在世时以太后位上了尊号。一个是夫君对她的爱重,另一个是子孙对她的敬崇。所以说尽管很多人对她评价不佳,但是与国与家,她可以说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一个很成功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