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中王禀扮演者什么角色?北宋难道没有可用的将领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宋将领王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及宋朝,最让人称道的是经济繁荣,而最让人遗憾的是对外作战能力太弱。自大宋建国以来,便以重文轻武为国策,在军事方面,将调兵权和统兵权相分离,导致兵将分离,将不专兵。这样一来,确实可防止有人以手中军权谋反,但长此以往,也导致不管在训练方面投入多少,可宋朝军队还是屡战屡败。宋朝割地赔款是常有之事,但最耻辱的莫过于靖康之耻。
靖康之变可谓宋朝的百年国耻,其屈辱程度令时人不堪提起。岳飞的《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为何岳飞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呢?这要从朝堂局势说起,当时的宋徽宗宠爱小人佞臣,导致朝政日非,民不聊生。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频发,好不容易将起义镇压下去,宋朝还未稍作喘息,女真族又已兴起。女真族日渐壮大,也对宋朝愈发虎视眈眈,便以“张觉事变”为借口攻打宋朝。金军来势汹汹,一路上几乎毫无阻碍,吓得宋徽宗想弃国南逃,后来还将皇位传给了宋钦宗。虽然宋徽宗在逃亡过程中也不忘与金人议和,但是金人的胃口已经是很难满足。
在短暂的撤军后,金兵很快卷土重来。这次金人直接打到了开封城,且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掠走。尽管如此,金人犹不甘心,他们所想要的远不止这些。金银、布帛、马匹等都被金人洗劫一空,他们还将祭天礼器、图书典籍等掠走。除此之外,金人还掠夺了大量的妇女,更讽刺的是,竟然还有宋朝官员助纣为虐。吏部尚书王时雍因为帮助金人掠夺妇女,被送“金人外公”称号。开封府尹徐秉哲甚至连蓬头垢面、身患疾病的女子都打扮好送给金人。靖康之难,使得宋朝国库蓄积为之一空,导致了北宋灭亡。那么,北宋难道没有可用的将领吗?
北宋还是有爱国爱民且能征善战的将领的,奈何朝廷不会用,譬如种师道。无论是抗击西夏、辽国还是金国,种师道绝对称得上是良将,深得百姓拥戴。但在靖康之难中,种师道难以发挥作用。金人南下时,宋徽宗愿意重用种师道,但他战和不定,让种师道难以安心作战。到后期,宋徽宗更是一心讲和,还将主战派的李纲贬出京城。国家风雨缥缈,帝王不思进取,自己又报国无门,这让种师道内心抑郁,最终病重而亡。
宋朝在靖康之难中打得最让人肃然起敬的一战,应该是保卫太原的一战。后金完颜宗翰率兵攻打太原时,童贯见势不妙,便想弃城而逃。他曾和当时的太原知府张孝纯及副总管王禀商议此事。但是张孝纯坚持不走,认为身为国家重臣,此时逃跑,无颜面对百姓。后来,童贯自己连夜逃回汴京。守卫太原的便成了张孝纯和王禀。
王禀其人,其生平记载颇少,可谓声名不显,但在守卫太原一战中,其表现足以名垂青史。金兵打到并州时,并州城内的居民不足两万,士兵更少,对抗金兵无疑于痴人说梦。当时王禀在并州城建起重城,并给十五到六十岁的百姓都分发武器,全民昼夜守卫并州。张孝纯在府中坐镇,而王禀则负责督率守城。当时金兵甚至将云梯、偏桥、抛石车等攻城武器用尽,附近的大石块也都投尽,仍然没有攻下并州。尽管守城如此辛苦,王禀和百姓仍然没想过放弃,但不料贪生怕死的宋钦宗却主动将太原割给了金人。旨意到达并州后,王禀心中大为不满,他指责朝廷弃子民于不顾。王禀愿誓死守卫并州,而当地军民也唯王禀是从。
王禀虽为官员,但做事总是身先士卒,深得百姓爱戴,甚至金人都知道王禀大名。金人九次攻城,九次被击退。但是并州城没有等来援军,也没有等来粮草,后期已经是弹尽粮绝,连王禀的战马都被杀来吃了。纵然如此,王禀最终也没有守住并州城。但王禀最终践行了他的诺言,以命守城。并州城破后,王禀与其儿子王荀都自杀殉城,而数十位跟随王禀的军民也自尽身亡,没有一人苟且偷生。王禀此举,让金人惊异而又恼怒,但他们却是无可奈何。
靖康之变,确实是大宋之耻,但王禀此举却为北宋保存了最后的尊严。他告诉了金人,城可以被破,人可以被杀,但是精神是绝不会屈服的。在中国,其实从古至今便不乏这样的人,王禀最终没有守住并州,但他却是名副其实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