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12)3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主父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本来是形容一个人的性格非常豁达大度,而且心胸宽广,但是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

而且大部分人真实的样子恰好与这句俗语相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寒门出身的学子,他不断在皇帝身边成长为最主要的顾问之一,可谓一步登天,飞黄腾达。

但他却是个瑕疵必报的人,在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同时,却也在给自己的灭亡一步步埋下隐患,他就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大夫主父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图片:走向灭亡剧照

一、睚眦必报的人

1、主父偃的小算盘

在历史上主父偃是个很有才的人,他在汉武帝朝的时候靠着一道“推恩令”的“大一统”主张,迅速上升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之一。

根据史料的记载,他最猛的时候,曾经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升了四级官,一直做到中大夫,放眼整个朝廷根本没有人做到这一步。

成为中大夫的主父偃,也就是皇帝身边最重要、最资深的顾问之一,不过主父偃这个人有才归有才,性格上的缺陷也不小,他出人头地之后不想着怎么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反而心中开始算计起自己的私利,还经常为了谋取利益不顾眼下的形势。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图片:主父偃与汉武帝剧照

有一年,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打算把自己的外孙女许配给诸侯王,当时有一个叫做徐甲的内官由于是齐国出身,就打算毛遂自荐到自己的家乡为齐王提亲。

这个时候主父偃听到这个消息,就主动联系到了徐甲,希望他到齐地之后能够一并把自己的女儿介绍一下。由于徐甲办事不稳惹怒了齐王的母后,于是这两段姻缘都没有成功。

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事,儿女亲事有一方不愿意的也就算了,毕竟汉武帝的母亲也没有说什么,可是主父偃就不这样想了,他觉得齐王是看不上自己的女儿,那就必须要报复他。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图片:到齐府提亲剧照

2、与诸侯王的对立

于是主父偃主动上疏汉武帝,说齐地的主城临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商业十分发达,基本上仅商贸这一块一日就能有千金的收入,只可惜这些都入了王府的金库,不能成为国家运用的资产。

另外,他还造谣说齐王的人品很差,甚至做出了一些有悖人伦道德的事情。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立刻任命主父偃为齐国相,手持皇帝令牌前去问罪齐王。

齐王本就不是个什么有本事的人,听说汉武帝来问罪,立刻被吓破了胆,还没等主父偃到临淄,他竟然选择服毒自尽了。

但是在自尽前给赵王送过去了一封遗书,陈述自己其实是清白的,什么违法和违背道德的事情都没做,完全是被主父偃冤枉的。

这封信被赵王接到后,立刻联合很多诸侯王一同告到朝廷,他们认为主父偃贪赃枉法还迫害齐王,应该被问罪。

说白了,主父偃哪怕和齐王没什么,但他的推恩令已经和各地藩王形成了对立,也必将被针对。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图片:赵王收到遗书后剧照

二、主父偃的性格决定了命运

1、过于嚣张遭反噬

由于和诸侯王在意识形态与利益上不断对立,最终汉武帝为了平息诸王的怒火,便下令将主父偃抓了起来。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真的下大狱要动刑判决之类的,完全只是演戏给诸侯王看。

在汉武帝心中主父偃还是十分重要的,只不过想要释放总得找个理由,所以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就征求了御史大夫公孙弘的建议。

结果公孙弘却解释道:“齐王被主父偃逼死之后,由于他本人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封国已经不存在,如今被中央收回设置了郡县。可是主父偃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如果不进行判罚,就没办法向全天下人解释,大家都会认为是陛下贪图土地,逼着齐王自杀。”

公孙弘的这番话应该是汉武帝怎么也没想到的,等于直接给主父偃判了死刑,汉武帝要求正式将主父偃下狱接受严格审查。

在我们中国民间还有一句俗语:“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这句话用在主父偃的身上可以说十分恰当,当年他风光的时候欺行霸市、疯狂敛财,上到诸侯王下到平民百姓,几乎是有利就图,这也让他在朝廷中树敌无数,眼看被汉武打入大牢,昔日不敢说话的这些人纷纷落井下石,拿出手中掌握的证据。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图片:诸侯王们拿出手中的证据剧照

2、报复亲人掩退路

其实在主父偃去齐国担任齐国相之前,他在家乡的哥哥、弟弟以及原来的亲戚朋友,有很多都主动不远万里来迎接他,不过主父偃在看到他们的时候却说:“当年你们都不拿着我当人看,现在觉得我发达了,就开始低三下四的来迎奉了。”

其实主父偃的言下之意就是觉得父老乡亲们都是一帮典型的势利眼,根本不值一提,接着他还说:“看在以前都相识相知的份上,今天就赏赐给你们五百金吧,说着就把钱撒了一地,他自己则转身离开,这就是著名的散金断交”。

此后有人说主父偃的结局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所以才回去主动和自己的家人们断交,果然,主父偃出事之后他的哥哥和弟弟都没有受到牵连。

不过就大多数学者来说,依然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因为按照主父偃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来看,他根本不具有这样长远的眼观,否则也不会不管不顾的只会疯狂敛财了,应该知道为自己留一条生路。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图片:疯狂敛财剧照

总之不管怎么说,汉武帝还是响铃斩杀了主父偃,并且株连了他的全家,在主父偃身上也很好的体现出了一句话,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30948.html

“主父偃作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最后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的地步” 的相关文章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刘备平定蜀地,以许慈、胡潜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后主刘禅时期逐渐升至大长秋,后卒于任上。其子许勋官至...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八岁被李世民立为皇太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子嗣也很多,一共有14个儿子和20多个女儿。但面对如此众多的子女,李世民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的两任太子,都远不...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因病去世。人物生平好学守义陆瑁(?―239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