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14)410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康熙,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朱元璋与康熙同为一代明君,所立的太子也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也都对太子进行了悉心培养,所不同的是,朱元璋不仅鼓励,甚至还帮助太子朱标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康熙却对太子胤礽处处提防,绝不允许 *** 势力坐大,究其原因,在于两人的气魄和胆识截然不同。朱元璋的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他不怕任何人造反,包括太子。而康熙的皇位是继承来的,最担心的事情恰恰是有人觊觎他的皇位,太子也不例外。朱元璋又二十六个儿子,太子朱标为长子,同时也是马皇后所生,为嫡子,于情于理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或者英明神武的皇帝,对自己儿子大多不喜欢,都觉得“不类朕”,也就是没有自己英明神武的意思,比如秦始皇看扶苏、朱棣看朱高炽都不怎么顺眼。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但是,朱元璋对朱标却非常喜欢,虽然他也觉得朱标性格柔弱,“不类朕”,但他不仅坚定地立朱标为太子,而且期间各种支持、各种袒护。朱标十岁即被立为吴世子,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时以三十七岁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坚如磐石。在朱标6岁之际,朱元璋就开始让明朝大学者宋濂教朱标识字。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让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可以说当时的明朝顶尖人才都被朱元璋投入到太子朱标的教育问题上来了,目的就是为大明江山培养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朱元璋对朱标信任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洪武十年时,朱元璋下令“朝中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这就明确地把一部分权力交到了太子朱标手里,意思是小事你做主就行了,大事再来问我。要知道,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极为少见的,因为这样一来,太子就很容易和朝中的大臣交结、拉拢,从而对皇权形成极大的威胁,只有对太子有极大的信任和真心倚重才能有此决定。朱标替朱元璋主持朝政十五年,期间多次有违背朱元璋意思的决定,也有反对朱元璋决定的时候,有一次甚至不惜跳河自杀来威胁朱元璋,但在史书上,我们却很难找到朱元璋责备朱标的记载,更没有见过朱元璋有意废黜太子的意向。为了将来朱标的皇位能够坐得更稳当,朱元璋鼓励太子培植自己的班底,当时的朝中重臣蓝玉、常升、曹震、冯胜、叶升等人都算是 *** 的核心人物。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比如,常遇春的女儿就是太子妃,而蓝玉为常遇春妻弟。常升是朱标的表弟,曹震的老婆是朱标的乳母,叶升和蓝玉又是姻亲关系,冯胜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总之,这些人手中的权力当时能顶半个大明王朝,但朱元璋对此不仅视而不见,不加阻拦,甚至还有意促成。因为,在朱元璋的心里,他不怕朱标带着这些人谋反,当年他一无所有都能空手打下整个江山,如今有将有兵还怕什么?朱元璋很自信,他既自信他的太子朱标不会造他的反,也自信任何人造反也不是他的对手。他是人间的真龙,朱标只是一条游龙,其他的虾兵蟹将就更不会放在朱元璋心上了。可惜,朱标因病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否则朱棣哪有机会当上永乐大帝。

反观康熙,则与朱元璋不同。康熙有24个儿子,太子胤礽是次子,但却是嫡子,长子胤禔是庶子,所以于情于理立胤礽为太子也是众望所归。与朱元璋一样,康熙非常喜欢胤礽,在胤礽仅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就正式册封他为皇太子。幼年时代的胤礽一直跟随康熙生活,康熙也亲自为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制定了全面、周密的培养计划。胤礽六岁开始读书,康熙为他选择了当时的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为师,后来又特召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开始在实践中锻炼胤礽,也十分的信任。比如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就命二十二岁的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

这样看起来,康熙对太子胤礽,和朱元璋对待太子朱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还是有的。康熙虽然让胤礽监国,但他对其并不放心,仍然派人对太子进行着严密监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康熙回来后立即对太子的做法进行了批评就可以推断出来。尤其是康熙中期以后,他对太子不放心的程度愈增。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册封诸成年皇子,受封诸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康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太子的力量,让诸子对太子形成牵制。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又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将 *** 的首脑人物索额图囚禁至死,在继续打击 *** 势力的同时,也对太子进行了严重警告。

毫无疑问,康熙是喜爱太子胤礽的,但他仍然害怕胤礽会造他的反,这让康熙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害怕 *** 势力坐大,要进行打击,另一方面,他看到胤礽受苦又于心不忍,所以才会出现两立两废太子的事情。最终,还是对皇位的依恋占了上风,康熙最终将胤礽囚禁,直到雍正二年病死。综上所述,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和康熙对待太子的态度并没有明显区别,但康熙虽然也是一代明君,却没有朱元璋那样的霸气,使得他对太子处处提防,既想将太子培养得更加出色,又担心太子谋反提前夺了他的皇位。所以说,康熙和朱元璋的出身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魄力和底气不同,自然在对待太子上的思路也不同,结果迥异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1/31143.html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担心胤禔夺权”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对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侠五义》中,包拯是一位著名的清官,因其面庞乌黑,额头上又有一轮弯弯的月牙,执法公正严明被人们誉为“包青天”。包拯被塑造成了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他主持正义而又无所不能,满足了专制社会下老百...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对“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动摇自己皇位基础,为何乾隆还要给叔叔们平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给八叔胤禩,以及那些和他爹雍正争夺过皇位的叔叔们平反这件事,确实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如果给胤禩等人平反,就意味着胤禩等人没...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曹洪是什么人?他最后差点死于曹丕之手是为何?

曹洪是什么人?他最后差点死于曹丕之手是为何?

曹操有夏侯氏和曹氏两大宗亲势力,其中,曹氏宗亲的实力最为雄厚。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黄初元年(220年),曹丕成为皇帝不久,就把堂叔曹洪逮捕入狱,还判他死刑,以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恨。为何曹丕要杀死自己父亲曹操的兄弟兼救命恩人呢一,投奔曹操曹洪出身沛国曹氏,为曹操堂弟,早年担任蕲春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