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开国将领丁普郎的身上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17)390

丁普郎为朱元璋麾下效力的3年时间里,创造的“逆天”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一、黄陂农夫,义举骁将

丁普郎,湖北黄陂人,本是农民出身,如果不是遇到元末大乱,他或许一辈子都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而引领丁普郎改变命运之人,就是徐寿辉。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在颍州发动黄河民工起义,登时天下大乱。由于起义者头戴红巾,因此称呼为“红巾军”。

三个月后,蕲州的一位布贩子徐寿辉也扯旗造反,在鄂皖交界的天堂寨发动起义,史载:

其众以红巾裹首,与汝、颖妖贼同。

意思是,徐寿辉的起义军也头裹红巾,因此也称为红巾军,为了区别他和韩山童的红巾军,史学上称徐寿辉的这支义军为“南方红巾军”,和韩山童的“北方红巾军”对应。

徐寿辉起义不久,便招兵买马,带人攻破了蕲水县。附近的农民饱受元朝欺压,纷纷响应徐寿辉。这里面,有一位黑脸大汉,和徐寿辉很对脾气,他就是丁普郎。

丁普郎投奔徐寿辉后,很快得到徐寿辉的重用,史载:

明朝开国将领丁普郎的身上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

寿辉将丁普郎等连陷汉阳、兴国。曾法兴等陷安陆,执知府丑驴,不屈,法兴义而释之。

最初,徐寿辉一共派出去两路大将去开疆扩土,一路由丁普郎带领,攻打汉阳和兴国;另一路,由曾法兴带领,攻打安陆。丁普郎带着起义军一路如犁庭扫穴,锐不可当。可见,丁普郎在徐寿辉起义初期,是非常受重用的,而且他的能力也得到了证明。

由于当时元朝的大军主要都在镇压北方红巾军,因此,徐寿辉在南方发展得非常快,他麾下也聚集了如邹普胜(太师)、倪文俊(元帅)、丁普郎、曾法兴、欧普祥、陈友谅、明玉珍等人。可以说,在整个长江中游,无人能和徐寿辉匹敌。

在那个乱世,丁普郎只是众多揭竿而起的豪杰之一,他反抗压迫,对徐寿辉忠心耿耿,他也没想到,若干年后,他会改弦更张,投奔到朱元璋的麾下。

二、四大金刚,无往不利

且说南方红巾军搅动风云,徐寿辉在众人的拥立下称帝,建立“天完”王朝。(注意,“天完”二字,是元朝国号“大元”的头上各添几笔,意思是盖过大元。)徐寿辉一路攻下汉口、襄阳、荆州、九江、南昌等重镇,随着势力的发展,徐寿辉麾下的人才越来越多,这其中,有2个人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

之一个是赵普胜,此人原是巢湖水军出身,擅长水战。元朝末年,他和廖永安、俞廷玉三人瓜分巢湖水面,后来廖永安、俞廷玉投奔朱元璋,赵普胜选择投奔徐寿辉。

廖永安是朱元璋麾下之一水军将领,他的弟弟廖永忠更是明朝开国大将,俞廷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俞通海之父。赵普胜能和廖永安、俞廷玉呈鼎立之势,可见赵普胜不是泛泛之辈。

第二个是傅友德,没错,大家没看错,是明朝开国功臣傅友德。明朝开国之后,傅友德随徐达、冯胜北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朱元璋后期数一数二的猛将。

但是,傅友德最初并不是在朱元璋麾下,他的命运比较坎坷,红巾军起义后,他先投奔了韩山童。后来由于元朝军队的镇压,傅友德跟随红巾军大将李喜喜投奔了南方红巾军,因此到了徐寿辉麾下。

在当时,徐寿辉麾下有四大猛将,人称“四大金刚”,他们分别是赵普胜、丁普郎、傅友德,还有一个是邹普胜。邹普胜是一位亦僧亦道的方外之人,是徐寿辉起义的幕后指挥者,也是徐寿辉钦封的太师。

根据历史评价,四大金刚是徐寿辉晚期最猛的四位将领,他们留下了一次次辉煌的战绩。然而,就在他们所向披靡的时候,他们所处的大环境却变了。因为他们背后的“大当家”,从徐寿辉,换成了陈友谅。

原来,陈友谅此人颇具野心,他占领江州(九江)后,请徐寿辉来江州视察。

《明史·陈友谅传》云:

江州,友谅治所也,伏兵郭外,迎寿辉入,即闭城门,悉杀其所部。即江州为都,奉寿辉以居,而自称汉王,置王府官属。遂挟寿辉东下……

等徐寿辉刚进江州城门,陈友谅一声令下,关闭城门,将徐寿辉的亲信全部杀光,然后软禁徐寿辉,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友谅自称汉王,封赏文武百官。

陈友谅在软禁徐寿辉后,带着徐寿辉顺流而下,打算攻打远在南京的朱元璋。攻破南京上游的太平时,陈友谅以为自己对南京志在必得,于是杀掉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建立“陈汉”政权。不料,在接下来的龙湾之战中,陈友谅被朱元璋麾下大将康茂才所骗,兵败龙湾,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到江西境内才缓过气来。

徐寿辉之死,整个南方红巾军系统本来就陷入混乱,现在陈友谅又兵败了,因此,那些不服陈友谅的人纷纷站了出来。例如徐寿辉的亲信明玉珍就率兵攻打陈友谅,兵败后退守重庆,建立明夏政权,从此和陈友谅一刀两断。

明朝开国将领丁普郎的身上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

那么,徐寿辉之死,“四大金刚”是什么态度呢?当时,四大金刚中,赵普胜已经被朱元璋用反间计杀死;邹普胜表态愿意忠于陈友谅;丁普郎和傅友德二人,则打算离开陈友谅,另谋去处。接下来,丁普郎和傅友德二人,遇到了雄才大略的朱元璋。

三、决战鄱阳湖,殒命康郎山

1360年,陈友谅兵败龙湾之后,一路退守。朱元璋趁势沿江追赶,大军攻下长江重镇安庆,再往西攻下了陈友谅老巢九江(江州),陈友谅一方面退守武昌,另一方面命丁普郎和赵普胜在小孤山阻击朱元璋。没想到,丁普郎和傅友德却率领部下投降了朱元璋,《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径拔江州,倾其巢穴,太祖从之。遂率兵西上,长驱过小孤,友谅将丁普郎、傅友德率所部归附……闻明师攻江州而叹曰:“此吾主也!”以所部谒见于小孤山。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攻陷九江,达到小孤山的时候,丁普郎、傅友德遇到了朱元璋,他们二人见朱元璋豪气干云,感叹到:“这样的主子,才是我们应该跟随的啊!”于是,二人率部归来,从此,成为朱元璋麾下的干将。

关于丁普郎投奔朱元璋,《明史》中有一段记载不得不提,《明史·丁普郎传》云:

普郎初为陈友谅将,守小孤山。偕傅友德来降,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

众所周知,傅友德在朱元璋麾下是攻城拔寨,所向无敌的悍将。《国朝献征录》曾说“明兴猛将云从,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次则傅颍国耳”,意思是说,朱元璋麾下名将如云,最勇猛的是常遇春(开平王),其次就是傅友德(颍国公),也就是说,若论勇猛程度,傅友德在朱元璋麾下可名列第二位。

那么,《明史·丁普郎传》竟然说“(丁普郎)偕傅友德来降”,把丁普郎放在傅友德之前,可见,丁普郎作战能力不输给傅友德。或许正是因为丁普郎是难得的勇将,朱元璋才立即升任丁普郎为“枢密院同知”。

丁普郎在朱元璋麾下一共效力3年,这三年,他“数有功”,可见立了不少功勋。三年之后,陈友谅发动60万大军围攻洪都,朱元璋带领20万大军来援,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更大的水上战争”——鄱阳湖之战。在这场战役中,丁普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在大义上,丁普郎是朱元璋的将领,攻打陈友谅算是为主效力。在小节上,丁普郎攻打陈友谅,也是为了旧主徐寿辉报仇。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的之一战发生在康郎山,史称“康郎山之战”,当时,陈友谅战舰高大,人数也是朱元璋的三倍,因此,朱元璋并不占便宜。但是,丁普郎似乎毫不畏惧,他驾着小船,带领众将冲在前方,用火器和弓弩攻打陈友谅的舰船,史载:

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丁普郎等进兵薄战。身先诸将,击败其前锋。

明朝开国将领丁普郎的身上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

当时冲在最前面的四位将领,分别是徐达、常遇春、廖永忠和丁普郎。徐达、常遇春的能力不必多说;自从廖永安死后,他的弟弟廖永忠就是朱元璋麾下水军之一将领,而丁普郎和他三人并列,可见其勇。

陈友谅也非弱者,他为了对付朱元璋的冲锋,陆续派出张定边、陈友仁、陈友贵、张必先等猛将迎敌,朱元璋这边很快就处于劣势。

待到中午,陈友仁和朱元璋的大军在水面上遭遇,陈友仁乃是陈友谅的亲弟弟,此人外号“五王”,十分骁勇。陈友仁更先用七八条战船围攻朱元璋麾下大将张志雄,张志雄本来就以少对多,不占优势,陈友仁又用挠钩和长槊等武器居高临下攻打,张志雄抵挡不住,挥剑自杀。丁普郎见状,带人前来解救张志雄,他冲上敌船,大杀四方。从辰时杀到午时,持续了4个小时,最终精疲力尽,惨死沙场。

丁普郎死了,死得非常惨。

《明史》记载:

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敌惊为神。

意思是说,丁普郎从辰时杀到午时,身上被利箭射伤十余处。最后,他的头被敌人砍掉了,他仍然自立不倒,持兵器继续杀人。敌军见了,惊为天神,纷纷丢盔弃甲而逃。

头不在了,还能杀人,无头神将,就此诞生!

四、无头神将,精神永续

“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

丁普郎在元朝末年,绝对是一位称职的良将。

丁普郎的这个战斗纪录,令人惊骇,也难以置信。根据生物学的说法,人的头部和躯体是相互依存的。躯体需要大脑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来支撑,而大脑同样需要心脏来供应血液,若头颅和躯体一旦分离,即使心跳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失去了大脑的“命令”,也很难再持续战斗。

然而,丁普郎却做到了,他的记录有些“逆天”,后人难以解释。以至于,在后世军事史上,无人能破他的记录。

康郎山之战异常惨烈,陈友谅的两个弟弟陈友仁、陈友贵战死,朱元璋这边损失了35位将领,其中,丁普郎居首。

明朝开国将领丁普郎的身上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

鄱阳湖之战结束后,朱元璋杀掉了陈友谅,在康郎山下立“康山忠臣庙”,丁普郎的名字,位列之一位。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丁普郎为济阳郡公,命当地官员,世代祭祀康山忠臣庙。

明朝洪武三年,宋濂在编撰国史的时候,曾写了一首《火烧木寨古风》,其中最后一句是:

烈火焚烧百号船,洪波漭尽千帅旅,立国英雄汗马多,至今惟把丁公数。

这里的“丁公”,指的就是丁普郎。由此可见,鄱阳湖水滔滔,明朝的那些活着的人,对丁普郎这样的战神级别的人物,有着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怀念。

笔者认为,丁普郎在元末史上,绝对算是一位强者。他出身农家,揭竿而起,说明他对封建压迫是深恶痛绝的。

在徐寿辉被杀后,他不愿与陈友谅同流合污,说明在他心中,忠义为先。

在康郎山之战,丁普郎奋不顾身,身中十余箭而不退,说明他是一位不惧生死的勇者。

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溯,发现丁普郎身上有民族大义,有忠孝之心,更有一往无前的勇敢毅力。抛开封建制度的背景,丁普郎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不正是中华儿女长期继承和发扬的吗?

所以,丁普郎的“逆天”记录虽然后人不能破,但他的精神记录,却一直被延续,600多年过去了,精神不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1/31800.html

“明朝开国将领丁普郎的身上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对联蜀抗曹是好政策,为什么孙权要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要知道,东吴和蜀汉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结盟的状...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君逸臣劳,君尊臣卑,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孙盛这段话是东晋史学家孙盛评论孙权养士的,他认为孙权为了让属下能够为其死心塌...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你真的了解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四十五年,王云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纪大了,难免会放松,找几个老友来家中打牌,打到最后一副扑克牌;第二日,王云锦向雍正行礼,雍正从袖中取出王云锦遗失的牌,并表示要带回去继续玩,这可把王云锦惊出一身冷汗。...

白起当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长平之战灭掉赵国会怎样?

白起当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长平之战灭掉赵国会怎样?

历史上,白起曾经提出一股作气灭赵的建议,当时秦王未采纳。那么白起当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长平之战后灭掉赵国会怎样?历史会改写吗?秦国攻击韩国野王,使得上党郡变成了一块“飞地”,韩国为了破财免灾,向秦国请求割地求和,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是上党郡郡守冯亭不尊王命,主动献城给赵国。赵孝成王采纳平原君...

甘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甘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甘罗出场的时候,是秦王嬴政三年,当时的丞相是吕不韦,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甘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甘罗12岁当宰相(上卿)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年少有为最经典的典故。也成为很多家长用来教育自己孩子,激励自己孩子要努力学习,出名要趁早,少年有为的一个鲜活的教材。不过,可能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