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宁死不做官的司马直,最后是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21)351

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河内郡人司马直被朝廷任命为钜鹿郡太守,按理说,这事儿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名利兼收、光耀门楣的大喜之事,可对司马直来说,却成了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不是司马直不想升官,而是这官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做。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宁死不上任

在司马直被任命太守前,正值黄巾军起义,朝廷不断将大量钱财投入到军事战争之中。值此财政紧张之时,南宫又遭遇了大火,重修宫室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缺钱就必须想办法捞钱,宫中宦官张让、赵忠给皇帝出主意,一手收取天下田每亩十钱作为“修宫钱”,一手再将卖官敛财进行到底。此后上任官员无论是买官或是朝廷任命,都必须先到皇帝的西园去“议价”,皇上会根据其职位的等级来规定一个价目,名曰“助军修宫钱”。官员上任后必须想尽办法先凑足这笔钱送给朝廷,才能戴稳这顶乌纱帽。而司马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任命为官的。

宁死不做官的司马直,最后是什么结局?

按照当时的“官价”来说,钜鹿郡太守一职应徼两三千万的“助军修宫钱”,朝廷考虑到司马直为官向有清名,于是特地给他减了三百万钱。当时好多人都花钱买官敛财,按说这也是笔有利可图的买卖,但偏生司马直就是人如其名,宁折不弯。他毅然拒绝了朝廷的任命,怅然感慨道:“我本应是为民做主的父母官,如今却反要我去剥削百姓,我于心何忍啊!”无奈朝廷不允,执意要他上任,于是司马直在行至孟津关时给朝廷上书一封,力陈时事之弊,然后吞药自尽。虽然灵帝在收到司马直的死谏书后暂停了“修宫钱”一事,但这毕竟于大势无补,潜藏在“修宫钱”背后的巨大黑洞正继续吞噬着这个王朝的基奠。

二、治世的背后

为何到了汉灵帝时期整个 *** 竟能做到如此厚颜 *** 地去敛财?因为那时的朝廷真的被穷逼疯了。整个东汉时期,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尤其是通过光武时期的努力和积累,明帝和章帝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又累积了大量财富,甚至重现出盛世的景象。但海晏河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隐患。

宁死不做官的司马直,最后是什么结局?

从东汉创建之始,整个朝廷就不再只是刘氏的“家天下”,而是天子与门阀贵族的“共享天下”。整个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不断与皇帝分权,外戚的来源已经形成了固化的贵族阶层。作为皇后一脉的外戚和接棒大权的朝廷重臣大都是出自南阳大族派的阴氏、邓氏、阎氏和西北军阀派的马氏、窦氏、梁氏。这些门阀贵族的权势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官僚仕进和经济税收。本应由朝廷控制的政权和财权两大命脉逐渐落入他们手中。失去了一部分政治权利和财政收入的东汉朝廷就像是一台只能部分运作的机器,缓慢而卡顿,即使是有真正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也万难推行下去。

在明帝和章帝时期,朝廷一直在维系着和北方匈奴战争的巨大军事开支,随后又有了羌族的叛乱。为了应付财政短缺,顺帝时竟公开向王侯借取国租并降低了官员们的俸禄。 *** 的财政开支一直在加剧却无法增收,最后只能通过西汉时的老路子“卖官”来暂时敛财。“卖官”的路一开就意味着朝廷在失去了良性财政增收方式之后借以让渡选官权利来换取暂时的钱财,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最后甚至演化为“逼廉为贪”的地步。

三、王朝的沉疴

实际上东汉从一开始就带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顽疾。在王莽短暂的闹剧谢幕后,光武帝刘秀引领的东汉又重新接续了西汉王朝的大业。东汉的各项制度基本上承袭了西汉,整个东汉一朝也只有小幅度的修补,这就意味着在继承了西汉的“玩儿法”的同时,也将西汉的痼疾一并接收了。

西汉后期卖官鬻爵的愈演愈烈就已经彰显出了王朝严重的财政问题,而这财政问题还得从汉武帝时说起。文景之时任用“黄老之术”,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民间经济自由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武帝时为了抗击匈奴,砸入了大量的钱财在军事战争上,前几代皇帝累积下来的财富也即将“见底”。为了实现财政创收,武帝任用商人为官为 *** 敛财,实行了一系列国家垄断经营措施,如铸币权收归国有、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等。

*** 与民争利,是社会市场经济自由度降低的开始。一旦市场失去良性竞争环境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全国不同地方的土质、气候等情况不同,农业生产工具一般都会带有“因地制宜”的特性,而铁器官营后,确实可以提高铁农具的质量,却严重脱离了生产实际。加上在 *** 尚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进行调控的前提下,所有垄断产品的价格又都是由 *** 而非市场来规定的,这就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逐渐失去活力。之后虽有政策上的反复,但总的格局和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弊病造成的财政问题一直延续到东汉。

最终灵帝在行政机构低效及财政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开始设置州牧一职担任地方的总管,州牧集政权、财权、军权为一体,本意是为了加强行政效率,更好地集中地方资源进行调配,最后却不可遏制地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在灵帝驾崩后不久,大将军何进联合袁绍欲除掉宦官势力,却给了董卓进京的机会,由此掀开了汉末三国纷争的大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1/32469.html

“宁死不做官的司马直,最后是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能够成为女皇 吕后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武则天能够成为女皇 吕后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对武则天为何能强于吕后成为女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女人专权把持朝政的例子也有一些,比如芈月、吕后、武则天以及清朝的慈禧等人。但是能够真正登上皇帝宝座、获得历史认可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位。我们这里主要谈武则天和吕后,这两个人,在智慧和谋略上都及其相似,但是...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是什么 对蜀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是什么 对蜀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对关羽为何会发动襄樊之战?对蜀汉战略有何影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原本威震华夏的关羽,在此战中虎头蛇尾,不仅没能拿下襄樊,反而丢失了蜀汉在荆州所有的根据地,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蜀汉也因为此战让蒸蒸日上...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手中为何总是拿着一把羽扇,是怎么来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不论是出入庭院还是带兵打仗,手里都会拿着一把羽扇,那么这把扇子有何讲究和来历吗?坊间关于羽扇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是师傅水镜先生送的。师傅给了诸葛亮两样宝贝,羽扇和八卦衣。 师傅也有交代,每遇...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对魏延替代马谡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说好守是因为诸葛亮足够重视,给的兵力还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务不是攻城也不是消灭魏军,阻挡魏军不要过境就行;说不好守是因为街亭无险可守。马谡是蜀汉阵营中青代的佼佼者。满脑子兵书,一肚子经典战例,诸...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对赵云大战长坂坡时为何曹营名将不挺身而出,反而集体沉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非曹军针对赵云布置的军事行动,甚至所谓的长坂坡之战根本不是一场战役。赵云大杀四方属于意料...

宋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琪(917年-996年10月25日),字俶宝(一作叔宝),幽州蓟县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琪自幼长于契丹治下,是契丹会同四年(941年)进士,在契丹灭后晋之战中随军进入中原,后成为赵赞的幕僚,随其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他担任幕职近三十年,直到五十岁时才...

评论列表

吴涛
吴涛
1天前

作为一位爱好历史的读者,我对司马直的事迹深感敬佩,他宁死不上任太守一职的行为彰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即使面对权势的诱惑和压力也无法动摇他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百姓的责任感;他的清廉正直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体现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反抗与警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历史人物# #汉灵帝时期故事分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