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为什么能受到多位皇帝的重用?他负责的是哪一部分?
夏原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明朝日益壮大的时候,大明王朝迎来了朱棣治理下的永乐盛世,朱棣则是最敢花钱的一位国君,他在位期间,曾经五次北伐,还把自己的都城移到了北京,这无疑是得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的,尽管自己花钱比较多,但是也没有使永乐朝代垮掉。
令人更惊讶的是,他还十分顺利地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后代,接着又延续了新的一朝盛世,在这些光艳亮丽的背后,总是会有人默默付出,而这些都多亏了当时的财政管家,那就是夏元吉,他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一个国家的财政管家对于一个国家财政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是一个十分贪婪的人,不为自己的国家大局着想,而是时刻想着自己的私人利益,那么这个朝代的国库将会遭受到威胁,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会明显下降。
也正是因为夏原吉是一位优秀的财政管家,所以在明朝时有人经常评价他,有他在国家就不怕国库空,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见当时夏元吉在当时名声还是比较好的,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也看出了他的能力也是十分强的。
在夏元吉做官的37年间,他是明朝担任财政管家最长的一个大臣。财政管家这一职务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在于此,当时的皇帝如何才能把这个重担肩负在夏元吉的身上呢?这当然与夏元吉本身的品性和能力脱不了干系。
夏元吉出生于湖南江阴,早年丧父,便跟着自己的母亲一起长大,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但是他勤奋好学,并想通过努力学习来赡养母亲,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所以夏元吉便十分节俭,后来在乡里被推荐为太学,即使入仕为官后,他也不铺张浪费,而是崇尚节俭的作风。
有一次朱元璋在巡视太学时,他发现许多的太学生们都在玩耍,场面十分热闹,但唯独有一个人坐在那儿十分安静,而没有加入到他们的混乱战场中,夏元吉就这样被朱元璋看到。因此,朱元璋对他的印象就比较好。
后来便受到朱元璋的提拔,但这与他本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并不是偶然的机会使得他得以重用,无论他在面对多么繁琐的事物,他都不慌不忙,井井有序地完成它们,因此,朱元璋也十分的欣赏他的做法,深受皇帝的重用。
尽管夏元吉很受皇帝的赏识,但是他并没以此为傲,因为他品行兼优,在对待同僚的时候,他总是以宽厚仁慈待人,从不会因为自己的官职比别人高而表现出傲慢的姿态,不计个人得失,而且他也不会参加一些 *** ,做对朝廷不利的事。
在永乐年初的时候,在苏州松江一带当时发生着水灾,而且状况十分严重,夏元吉就被委派到那儿治水,因此,他很爽快地接受了任务,他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疏水工程,他三年如一日的勤奋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最终治理的非常的好。
然而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十分的勤奋努力,每日都在寻找治理洪水的 *** ,寻找洪水的根源,进而从根源处得以解决。除此以外,夏元吉拒绝优待,每天穿着粗布衣服,而且每天都是徒步的往返,没有展现出自己的大臣架子。
因为他深知,人民都十分的辛劳,他不忍心自己在这贪图安逸享乐,他为人民着想,因此他在当时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经过他不断的努力治理后,水患便得以根治,这也就足以表现出夏元吉才能出人的一面,因而十分受到皇帝的赏识。
掌管财政大权是一个非常难做的工作,因为它关系着朝廷内部的收入支配,而且这也是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公私分明,设想一下,如果这个财政管家十分的贪婪,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能就会受到波动,但是夏元吉却让皇帝十分的放心。
明成祖朱棣,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皇帝,他很想用伟业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国君,因而这便需要一大笔的开支,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库很强,做很大的工程是没有难题的,但是不幸的是,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才刚刚结束,当时处于战火之下的明朝经济并非雄厚。
所以没有雄厚的资金是很难完成大工程的,但十分幸运的是,明成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大管家。当然,夏元吉并非一味地顺从皇帝,当他感觉没有必要投资的时候,他就会劝谏皇帝,让他不要去做,可见夏元吉是一个十分明智的人。
在永乐19年,明成祖决定进行新一轮的北伐,大臣们都知道,这个时候进行攻打是不利的,因为当时还有迁都这一件大事,同时展开两项大的工程,国库资金明显不够,但是明成祖北伐心意一觉,他并没有听取夏元吉的劝谏,在而一怒之下把夏元吉关入了大牢,还派人抄了他的家。
在仁宗登机之后,他又重新重用夏元吉,而此时的明朝国库就变得空虚,夏原吉于是向皇帝,劝谏,由于此时的国库比较空,所以不要动用太多的金钱。一方面为了减轻赋役,因此来安抚民心,另一方面要暂停现有的大工程。
夏元吉在担任财政管家时,清廉一生,没有贪婪之念,所以受到了多位皇帝的重用,皇帝都愿意把经济大权交到他的手中,对他十分的放心,这足以看出夏元吉品行优良,不愧是一位优秀的财政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