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29)44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招降了方国珍之后,开始正式筹划北伐元朝。为此,朱元璋还特地从南京来到开封,亲自部署这场“灭元之战”。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会议上,常遇春吹牛道:“我们以百战之师,攻打元朝残喘之卒,定然能长驱直入,不日必将灭元。”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军事眼光远远在常遇春之上,朱元璋说:“元朝建都百年,哪有这么容易,我们需要徐徐图之。”最终,朱元璋决定先取山东,再去河南,最后攻取元朝大都(北京)。谋定而后动,朱元璋封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二人领兵25万,带着冯胜、薛显、傅友德等一众猛将开启了明军北伐之旅。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第二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这一年,徐达和常遇春二人从山东打到河南,再打到河北,到七月中旬,徐达领兵攻下通州,通州已失,大都门户大开,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带着太子和后妃仓皇而逃,由居庸关逃到了开平。

元顺帝逃到开平之后,朱元璋没有让徐达和常遇春回南京,而是命华云龙、孙兴祖留守北京,让徐达、常遇春转头向西,以收复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当时秦晋之地是元朝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防御力量,包括王保保、李思齐等人手握重兵,以抵抗徐达等人。

徐达和常遇春在西北征战近一年,在二人的铁血攻击下,李思齐投降,王保保兵败,仅带着18人逃往草原。

在平定西北之后,徐达、常遇春兵分两路进入草原,目标正是开平城。就是这场战争,徐达故意放走了元顺帝。

元朝有三大首都,分别是大都、中都、上都。其中,开平城便是元朝的上都,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区域内,是忽必烈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二座都城。由于这座城市建在草原之上,四周无险可守,对于军事家徐达来说,若蒙古没有强悍的骑兵拱卫,攻打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大难度。但出人意料的是,徐达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三面围城,在北面留一个口子。

对于徐达的这个命令,作为副将的常遇春非常不理解,常遇春找到徐达,大发雷霆,不认可这个部署,因为如果单放开一面,元顺帝必然会逃跑,自己便失去了立大功的机会。

然而,徐达作为主帅,没有理会常遇春的 *** 。

洪武二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徐达一声令下,明朝大军如潮水一般从三面涌来,城内的蒙古士兵再没有100年前成吉思汗时期的凶悍,望着徐达的战旗,他们在瑟瑟发抖之余,没有过多的抵抗,而是仓皇从北面逃跑。当然,跟着他们逃跑的还有元顺帝。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一年前,徐达、常遇春攻打大都,元顺帝在开战前顺利逃跑。一年后,二人攻打开平,元顺帝在开战时又顺利撤离。又过了半年,元顺帝在应昌驾崩,直到他去世,他或许都认为自己运气极好,让自己有幸死在草原之上,而没有被徐达活捉。实际上,他不知道,这是徐达故意放他离去。因为在这场角力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徐达领会到了,而常遇春没有领会。

在打扫战场时,常遇春得知元顺帝已经逃走,很生气地找徐达理论。徐达解释道:

是虽一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冯梦龙《智慧全集》)

徐达的意思是:元顺帝虽然是外族之人,但毕竟做了很长时间的天下之主。如果活捉回去,你让陛下(朱元璋)怎么处理他呢?是把他封为王侯,还是杀了他为百姓出气呢?我认为,以陛下的性格,这两者都不会做,所以,我故意放元顺帝逃跑,这样大家都不为难。

徐达这般解释,常遇春哪里听得懂,他嚷嚷着要向朱元璋告状。当年,常遇春在半路上病逝,但他关于这场战争的奏报早就呈到了朱元璋的御桌上。朱元璋得知徐达的处理结果后,暗暗点头。等徐达回京,朱元璋什么都没说。《智慧全集》云:

及归报,上亦不罪。

朱元璋没有怪罪徐达,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认可了徐达的做法。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元朝乃明朝的宿敌,徐达为何敢故意放走元朝末代皇帝呢?这是因为徐达琢磨透了朱元璋的心思。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解释道:

何以知之?于遥封顺帝、赦陈理为归命侯而不诛知之。

有两件可以证明徐达揣摩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之一,元朝末代皇帝驾崩后,朱元璋遥尊他为“顺帝”,很坦然地承认了他帝王的身份。

第二,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后,俘虏了陈友谅之子陈理。朱元璋最初对陈理的处置是:不杀他,封他为归命侯。但是,几年后,朱元璋还是觉得这样处理陈理不妥当,便把陈理送到朝鲜安置了。

因此,徐达认为若活捉元顺帝,会让朱元璋难做,这种思维是有道理的,只是常遇春没有看透而已。一代名将徐达,虽然出身草莽,但心中自有丘壑。他不但打仗有一套,在揣摩人心方面也很有功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33862.html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对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的刘备和在野史以...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代,是风云激荡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的三国争霸,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最为精彩的一段华章,同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也传诵千年而不朽...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皇九年(...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说起刘禅,你也许会联想到两个俗语:“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刻板的印象,似乎已经延续了千年。正史上的阿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不可否认,蜀汉的灭亡,宠幸宦官,排斥忠良等,的确让刘...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提起康熙的皇后,几乎所有人想起的都是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弥留之际生下的孩子,被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封为了皇太子,被康熙抱在怀里长大。由此可见,皇太子是子凭母贵。更让所有人相信,康熙的...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以及党羽一网打尽。按照史料记载,这次事件中,司马懿一共镇压了五千多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曹魏的宗室。整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皇帝曹芳也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为何大力推行

你真的了解雍正大力推行的密折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四十五年,王云锦是第一名,雍正皇帝是65;年纪大了,难免会放松,找几个老友来家中打牌,打到最后一副扑克牌;第二日,王云锦向雍正行礼,雍正从袖中取出王云锦遗失的牌,并表示要带回去继续玩,这可把王云锦惊出一身冷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