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0)340

每当一提起长平之战赵括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缺粮只是导致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赵国综合实力不如秦国,加上当时赵国一系列的错误抉择,才让赵国惨败。

长平之战前夕,秦国和赵国看似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其实并非如此。

在战国前期的赵国并不强,到了战国的晚期,才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凭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国家的军事实力达到顶峰,再加上赵国也注重用贤任能,所以像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这样的良相名将辈出,所以成为了战国七雄里面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方面单独对抗秦国的国家。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而秦国自从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启商鞅变法以来,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一直到主导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候没有出过昏庸的国君,国家整体都在不断发展积累实力,秦军到处打仗基本都是别的国家";多少城池被攻破,多少城池被用来割地求和";,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虎狼之国";,已经是强大到要六国联合起来才能抗衡。

反观赵国,自赵武灵王后期由于自身的昏聩抉择,导致赵国国内动乱,自己还饿死在沙丘宫,国内不够团结,如何能够真正的强大,虽然此时赵国的军事实力确实强大,但军事实力的强大不代表国家真正的强大,真正的国家强大应该是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强大,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综合实力比起秦国还是相距甚远的。

赵括为什么会上场?

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在面对东方六国的时候,一直是处于进攻的地位,东方六国则是处处被动挨打,赵国在面对秦国军队进攻的时候,战绩更好的将领是赵奢(赵括之父)。在秦国进攻韩国的时候,廉颇认为道路艰难不能统兵救援,赵奢则力排众议,带领军队打破秦军,但等到了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奢已经去世,所以赵王最开始是让廉颇去阻击秦国。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被秦军击败,战略上被迫转入了防守的阶段,后来秦军第二次打败了廉颇,面对如此情况,赵王不仅没有认识到二国的差距,反而多次催促廉颇决战,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廉颇作为老将有自己对战场的认知,所以廉颇并没听赵王的意思进行决战,继续防御,显然这已经触动了赵王的底线。

看起来当时秦国凭借着国力的强大,人口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长平前线,而赵国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上处处吃败战,还缺衣少粮的,似乎廉颇继续坚守肯定会失败,但其实不然,秦国也是强弩之末,而且就补给线来说,如果继续僵持下去,秦国才是会被最终拖垮的那个,因为秦国补给线实在太长了。

但此时的赵王他已经被打怕了,加上秦国施行离间计,连临阵不宜换将的道理都不管了,强行要求作为名将的廉颇去抉择,面对廉颇的不肯抉择,赵王不顾一切的选择换将,可是换赵括却是一个更致命的错误决定。

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的长平之战形成的固有观点:

纸上谈兵,赵括没有实战经验,直接导致了赵国全军覆没;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千错万错都是赵括一个人的错;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但是,这真的全怪赵括一人吗?长平之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临时换上赵括也并不能解决秦军的强大以及缺粮的困境,赵括也想等来支援,但并没有等来救援,而是秦国加大兵力对赵军进行封锁,于是陷入困境的赵扩,被逼无奈和秦军决一死战。

光说将领的才能,新人赵括和白起相比肯定有不足,但赵括也绝非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据记载,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赵扩被秦军包围了整整46天,没有粮草以及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军心不乱,也可以多次发动有组织的突围战斗,直到赵括被秦军射杀,赵军才最终崩溃。

总而言之,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在于国力不济,也在于赵括经验不足选择了决战而不是沿用廉颇的防御之策,更在于赵王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虽然赵扩选择防御不能打败秦国,但绝不会形成这样的惨败,存人失地总要比二者皆失更好,前者还有一线机会从来,而后者就没有后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5747.html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会输?真的是因为缺粮吗” 的相关文章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上关羽丢失荆州是大意吗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上关羽丢失荆州是大意吗

还不知道:正史中,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关羽大意失荆州乃是一个伪命题!荆州的丢失,并不完全怪关羽,此三人的责任比关羽大得多!大意失荆州一说起荆州的丢失,大家总会把责任归于关羽,认为是关羽的高傲,导致了荆州的丢失,至于关羽的高傲...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雍正时期李卫的地位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雍正时期李卫的地位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李卫作为清朝重要的大臣,我们总是能在一些历史正剧之中看到他的身影。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时期的李卫,可以算得上一个传奇人物。他在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情况下入朝为官,最终坐到了总督的位置。并且李卫一生作风清正,鲜有黑料,这在当时的清朝,是颇为难得的。有人说,李卫是雍正的...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根据统计,我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有的皇帝便是累倒在案牍之上。那么,康熙帝和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高寿呢?你是不是会说,他们一定是服用了抗衰老的药,因为古代帝王都想追求“长生不老”。事实上,恰恰相反。说到这里,《西游记...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钟会是如何看待蜀汉北伐这件事的?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钟会是如何看待蜀汉北伐这件事的?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为恢复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多次北伐曹魏,最终,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线。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诸葛亮数次北伐...

王溥:北宋初期宰相,历任两代四朝宰相

王溥:北宋初期宰相,历任两代四朝宰相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并州祁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生于官宦世家。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后汉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