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会选择咒骂过的李世民为皇太子?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1)37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玄武门之变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孟子离娄上》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重视孝道的古代,传宗接代,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放到如今,也是如此。比如大龄青年单身免不了过年回家被催婚逼婚等。

可唐高祖李渊却诅咒自己的亲儿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李渊痛骂其不忠不孝,并诅咒李世民,可后来为何还要封李世民为皇太子?

按照现在很多现存史料记载,唐朝的建立,离不开李世民的努力,很多人说,唐朝的江山一半是由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还是那个忠心耿耿的唐国公,根本生不出起义之心;若没有李世民,瓦岗寨四十六友,依旧是一群与朝廷作对的草莽;若没有李世民,唐朝江山还在风雨凋零中。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会选择咒骂过的李世民为皇太子?

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曾许诺将皇位传给李世民,可他坐稳皇位后,却对李世民多有忌惮。在李建成与李元吉的离间下,李渊也背弃了曾经的诺言,以长幼有序为由,让李建成做了太子。

太子李建成嫉妒李世民的功绩,不顾手足之情,联合齐王李元吉以及后宫嫔妃多次陷害于他,给他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李渊优柔寡断,轻信李建成,也对深得民心,身边能人辈出的李世民也心生忌惮。所谓三人成虎,不多久,李渊逐渐开始相信,准备治李世民的罪。

《资治通鉴》中就曾记载:“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 ,上信之,将罪世民。 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 ”

幸得当时的宰相陈叔达上书劝谏,说到:“秦王对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不可废除。再加上秦王的性情刚烈,如果大力打压,恐怕他会心愤难平,或许会发生不测的事情,到时陛下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其实说到底,是因为当时秦王李世民威望高,身边能人辈出,所以才令李渊心有忌惮。李渊虽未给李世民定罪,可两人的父子之情,却逐渐消磨殆尽了。

世人皆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的污点,可若不是李世民先发制人,他早已经成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刀下之魂。

齐王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站在统一战线,对二哥李世民也颇为不满,曾多次暗地请求李渊赐死李世民。

《资治通鉴之一百九十一卷》记载: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

但被李渊拒绝,并说秦王安定天下,功不可没,没有犯明显的罪状,又有什么理由杀死他呢?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会选择咒骂过的李世民为皇太子?

但李元吉不依不饶,甚至大义凛然地说:“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

意思是说,秦王在平定东都之初,一直观望,迟迟不返长安,并沿路广施财物,树立自己的恩德,又违抗父皇的诏命,这难道不是造反吗?就应该立刻处死他,哪还用得着担心找不到理由呢?

更可笑的是,李渊听此一言,并没有因兄弟反目,而盛怒,反而陷入了沉思。有这样背后插刀的兄弟和这样优柔寡断的父亲,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子李建成若日后登基,哪里又会留李世民性命?

李建成艳羡李世民招揽的亲信,曾联合三弟李元吉,想策反尉迟敬德,可碰了一鼻子灰。两人在尉迟敬德那里碰壁后,又心生毒计,派人刺杀尉迟敬德,但尉迟敬德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身上早已经充斥着杀伐之气,寻常刺客根本不敢近身。

李元吉不愿就此罢休,便利用李渊对自己的信任,诬陷尉迟敬德,幸得李世民及时赶到,他才免去死刑。经此一事,李氏兄弟终于撕破脸,李世民也开始策划夺皇位一事。

武德九年,李世民于玄武门射杀李元吉与李建成,而此时李渊还在海池划船。为杜绝后患,李世民将两人儿子尽数杀光。

李渊得知后,悲痛之下发出长喟:“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意思是说,你杀我子孙,日后你的子孙也是这样。

李渊如此怨恨李世民,为何还让他当皇太子?原因有二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会选择咒骂过的李世民为皇太子?

其一,若不让李世民当太子,唐朝则后继无人,且李渊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如此优柔寡断,未尝没有考验两人之意,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李世民都是做皇帝的更佳人选。

其二,玄武门之变后,当时唐高祖李渊还在海池划船,后来李世民让尉迟敬德进宫“保卫皇帝”。

李渊见到一身武装的尉迟敬德,很诧异,便询问何事,尉迟敬德便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发动叛乱,秦王派兵杀了他们,担心皇上受惊,派我来保卫。此时的李渊其实早已心知肚明。

而宫内兵权也大多掌控在李世民手中,朝中大臣也多半支持李世民,严格意义来讲,李渊早已被李世民架空,由他来封赏太子之位,只是给李渊一个体面,李渊根本没有能力阻止李世民当太子。

武德九年,唐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颁布诏书:朝政所有事宜皆由太子决断!两个月后,便将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

《资治通鉴·卷之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 ,一遇风云便化龙,与其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的污点,倒不如说它是李世民化龙的风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2/35806.html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会选择咒骂过的李世民为皇太子?”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纮与昭,号二张;纮柔克,昭纯刚。纮先死,德不亡,昭后死,誉益彰。——萧常提起东吴的大臣,大家最容易想起的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实这几位都是侧重于军事,东吴早期的文臣代表是“二张”——张昭、张纮。他们为孙...

张辽身为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之首,与高顺的地位相比如何?

张辽身为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之首,与高顺的地位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割据诸侯之一,也曾割据一方,手下有八健将,张辽是八健将之首,排名第一,那么,吕布的另一位大将高顺,为何不在八健将之列?高顺的地位和张辽相比,究竟谁高?张辽是吕布八健之一,这不用细说,张辽最开始是跟着丁原,后来,跟随何进,...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关羽当初低层社会卖枣的 关羽的傲气是怎么来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曾以贩枣为生,身为社会底层人的他傲气从何而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义薄云天的关羽都十分推崇,称他为武圣,为他建庙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华夏民族对于‘忠’和‘义’的无限向往,大家将美好的人格放大想象,加诸在关羽身上,甚至神话起...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奉年少从军,骁勇善战。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对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在刘备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应该感谢刘备,刘备摁住了他人性恶的这个方面,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孩子怎么样?小时候上讲得七进七出啊,看见刘备说,主公,我把幼主救出来了。大家说此时此刻谁对...

明朝魏忠贤掌权时期军队是什么实力?

明朝魏忠贤掌权时期军队是什么实力?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627年8月,天启帝朱由校驾崩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将老宦官魏忠贤押送到凤阳安置。魏忠贤的十大罪状随即被崇祯一一列举出来,公之于众。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最终吊死在阜...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为了能扩大势力,在招降明将这件事上颇下功夫。据说,明将洪承畴被俘后,不论皇太极如何苦劝,就是执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为什么最终洪承畴却又投降了呢?洪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