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什么死后37年没有下葬 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对孝庄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年幼的康熙一直都是在辅臣的辅佐下管理朝政的,孝庄太后也经常教导玄烨,多参加辅政大臣的议政会议,学习学习执政经验,康熙也是事事听从祖母的安排,随着康熙帝一天天的长大,渐渐地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便除掉了朝中恶霸鳌拜,在铲除权臣鳌拜的过程中,史书虽然没有说明这是在孝庄的指导下完成的,据清史的大量记载,不难发现,在这一期间,康熙帝曾经频繁地出入太后的寝宫。因此除鳌拜也是在孝庄皇后地指导下进行的。
康熙亲政以后有关军国大事仍然常常向孝庄请教商议,据史料记载,孝庄不干预朝政,但是康熙有事情还是多向孝庄请教,说明既是康熙对祖母的尊重,也反映出孝庄在政治谋略上有过人之处。
公元1675年,三藩叛乱,孝庄向康熙推荐说,图海才能出众,宜任之,而此时的图海已经被免职了。康熙随即招图海入朝,并授以将印。果然在图海的指挥下,很快就平定了布尔尼叛乱。使得局势转危为安。这一切都说明了孝庄文皇后
才智过人,只不过甘为人梯在背后默默付出罢了。
顺治朝时期,孝庄亲自节省了万两白银用来帮助国库赈灾济贫。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孝庄又先后两次拿出了宫中的银两,缎匹犒赏官兵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因此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是亲自到太皇太后的宫中,报告胜利的喜讯,其实这也就是对祖母感谢之情的真实体现。康熙26年,也就是公元1687年,孝庄病危了,康熙帝也是非常的担心,非常难过终日是心神不定,亲自步行去天坛祈祷,说是宁愿折自己的寿命来为祖母添寿,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康熙向苍天祈祷之时流下了泪水,据说竟然冻在了脸上。
由此可见祖孙是情深似海啊。也体现出了祖母孝庄在康熙帝心中的位置。但是天不随人愿,公元1687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历经清王朝三帝更迭为大清国殚精竭力鞠躬尽瘁了一生的孝庄文皇后病逝于北京故宫的慈宁宫。享年75岁。
在弥留之际,孝庄文皇后仍然不忘国事,谆谆叮嘱皇孙不要过于悲伤,要以国事为重,丧事简单办理便可。孝庄皇后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依然是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如此这般怎能不令后世子孙敬仰与怀念。
但是孝庄死后其实37年都没有真正的下葬,直到重孙雍正执政期间,才将其正式下葬。孝庄下葬在史学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稍微正规一些的史学记载,都没有这方面的描述,可以说关于孝庄的秘闻那都是捕风捉影,但是从孝庄遗言中就能看出原因,遗言的内容就是她希望葬在北京这个地方。
因为她的一生都是陪伴在康熙和顺治的身边有了深厚的感情,就将她葬在离顺治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皇太极埋在沈阳的昭陵,而孝庄则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逝世的。两地相隔确实有点远,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去过沈阳故宫的朋友一定知道,其实皇太极在世时,庄妃的地位并不高,位列五宫之末,是地位更低的妃子。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孝庄不愿意到地下去见皇太极也正常。如果葬在了沈阳的昭陵那地位也不是最尊贵的。并且相对于自己的丈夫,儿子和孙子在孝庄的心中的位置应该是更胜一筹,而儿子顺治就埋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孙子就在不远的北京。
所以老年孝庄不愿意离开这爷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样一来却给康熙出了个难题,清东陵的之一位皇帝是顺治,作为入关后的之一位皇帝,他的旁边之后埋葬的只能是自己的嫔妃和后世子孙。作为母亲的孝庄显然是不能埋在清东陵的,否则怎么都说不过去。无奈之下康熙只能将孝庄生前住的慈宁宫拆了。
重新在清东陵的左侧,是建在整个清东陵的左侧,而不是建在清东陵内的左方,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孝庄比顺治更加尊贵。建筑名称叫暂安奉殿。把孝庄的棺椁停放在其中,并没有下葬,但是后来康熙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来安葬孝庄,这一放可就是长达37年之久啊。直到康熙死后,雍正继位才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雍正将“暂安奉殿”改建成了陵寝,至此才让孝庄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