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的3000死士来自哪里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据《晋书》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以上《晋书》中的“帝”不是司马懿,也不是司马昭,而是指晋景帝司马师。他阴养3000死士,却没有人发现,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来的。他们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前一夜,突然就聚集起来。司马师亲率3000死士,屯司马门,控制了京城洛阳,并取得了成功。那么,3000死士到底来自哪里呢?又为何没有被发现啊?
个人认为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平时“藏”在这三个地方,具有隐蔽性,因此没有人发现,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司马师的3000死士,一部分可能来自退伍军人。他们被安置在乡下,必要时集中训练。
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尤其是在魏明帝曹叡时期,他受到重用,常年与蜀汉诸葛亮军队对峙。尤其是在大将军曹真死后,司马懿成为了西南战线的一军之帅,真正掌握了兵权。司马懿也是少数掌握曹魏兵权的外姓人,在曹操时期,宗亲八 *** 掌握着大部分兵权,魏文帝曹丕时期,曹休、曹真先后成为大将军,掌握着曹魏兵权。
现在,由于曹丕和曹叡对宗亲大将的打压及宗亲大将的凋零,司马懿终于有机会掌握兵权了。他在掌握兵权后,和蜀汉丞相诸葛亮军队在祁山对峙多年,不落下风,并多次成功击退了诸葛亮的进攻。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马懿还平定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
司马懿在军中多年,树立了威望,成为了曹魏军中一哥。曹芳时期,司马懿受到曹爽打压,变成了毫无实权的太傅。他当年的手下将士岁数也不小了,到了该退伍的年龄。可是他们退伍后,无处可去。因此,司马师可能用其父司马懿的名义,收留了这些人,将这些人妥善安置在乡下,给了这些退伍军人一个好的归宿。
其二,司马师的3000死士,一部分可能来自家族仆人及佃户。他们平时在司马家族庄园务农。
司马家族在曹魏时期,也算是名门望族了。公元201年、208年,曹操两次征召司马懿出仕,这就说明了司马家族不一般。古代,一个大家族,门阀士族,动辄成百上千人,这些人,大部分是仆人、佃户。如徐州土豪糜竺和糜芳兄弟两人,就贡献出数千仆人,来支持妹夫刘备的事业。
这些人大部分应该是司马家族的仆人及佃户,少部分在府中,大部分在庄园务农,需要时,再 *** 起来。对这些人来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就是他们的主人,主人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得干啥。他们也不需要知道因果缘由,严格执行主人命令即可。因此,高平陵之变前夕,司马师一个命令,他们就能 *** 起来。
其三,司马师的3000死士,一部分可能来自中护军。他们就是中护军将领和士兵。
司马师于公元237年担任散骑常侍,后来经过多次升迁,升为中护军。中护军是一个什么职位呢?中护军,原来称为护军,最早出现是在秦朝时所设置的护军都尉,汉朝延续了秦制。公元207年,曹操将护军改为中护军,领军改为中领军,他们的职责为掌管禁军,宿卫皇室,是关键岗位。曹魏建立以后,改为护军将军,又有了掌管选拔武官的职能,地位进一步提高。
高平陵之变前夕的司马师就是中护军,他“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他掌管着选拔下级武官的权力,选拔了不少自己的亲信。这些人可能成为了这3000死士的来源之一。司马家族控制曹魏大权后,设置四护军,统领都城外禁军。
只有司马家族的核心人员及亲信才能担当这项职务,先后担任过这项职务的人员有司马师、司马昭、王肃、司马望、羊祜,其中王肃是司马昭岳父,司马望是司马昭堂兄,羊祜是司马师妻弟,这都是亲戚啊。
曹爽掌权时,中领军由他的胞弟曹羲担任,曹训为武卫将军,都掌管禁军,而中护军这一职位,由于利益交换因素,被司马师所得。司马师也正是利用中护军这一关键职位,可能暗中收拢了不少反对曹爽专权的死士。
总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控制了皇宫及洛阳。而这3000死士的主要来源就是以上三点,换句话说,这3000死士主要藏身于以上三处。
《晋书》中说,3000死士散落在民间,就是指的是“民间”,而是指的在隐蔽处的意思。你想,民间的3000人,没打过战,能担当政变的重任吗?因此,这3000人大部分是曾经当过兵,上过战场,或者还在军队中服役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