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都有哪些人?他们都是都是什么结局?
赵国名将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大秦赋》是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赋》中,不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等秦国君主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骜、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桓齮、王龁、杨端和等秦国将领,同样让人没有忽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秦国的武将让人印象深刻,赵国作为秦国一统六国的更大对手,也有不少一流的将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李牧、庞煖、廉颇,可谓《大秦赋》中的赵国三大名将。那么,问题来了,在历史上,李牧、庞煖、廉颇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廉颇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中山郡苦陉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战国四大名将出现了三位,而白起因为在邯郸之战期间被秦昭襄王赐死,所以没有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册封上卿。在战国时期,上卿是接近丞相的官职,比如秦国大臣姚贾就长期担任一职。当然,和姚贾不同的是,廉颇则是不折不扣的武将。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廉颇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实现“将相和”。长平之战前期,坚守不出,成功抵御秦军进攻。只是比较遗憾的是,因为赵孝成王用人失误,也即用赵括取代了廉颇,这才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在长平之战后,廉颇参加了《大秦赋》开篇的邯郸之战,成功抵挡了秦国大军的进攻。邯郸之战后,燕国想要对赵国落井下石。对此,廉颇击退燕国进攻,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此战之后,廉颇拜相国,册封信平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赵悼襄王赵偃即位后,廉颇因为郭开从中作梗,从而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和楚国。最终,在战国后期,廉颇在楚国都城寿春病逝。因此,在赵悼襄王赵偃这位君主在位时,自然没有廉颇的身影了。对于赵偃来说,主要依赖和重用的,则是庞煖和李牧这两位名将。
二、庞煖
虽然庞煖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但是,他依然是战国时期比较一流的将领。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煖”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煖误作庞涓的),《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是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我们不能确认庞煖的准确出生年月。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赵偃和郭开这一对君臣,让很多人咬牙切齿,比如廉颇的离开,赵悼襄王和郭开可谓难辞其咎。在廉颇离开赵国后,庞煖获得了赵悼襄王的重用。
赵悼襄王三年(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当时燕国国君燕王喜见赵国的大军多次遭到秦军的围困,而廉颇离开赵国,赵悼襄王便任命庞煖担任赵军统帅,便想趁赵国衰败之机,出兵攻打赵国。对此,庞煖率军击败了燕国大军,并本就弱小的燕国更加衰落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吕不韦不断出击,给韩国、魏国、赵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魏赵韩三国,应该也意识到秦国一统天下的志向了,为了避免坐以待毙,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41年正式组成了联军。
此战,五国联军一度攻打到蕞城这个地方,所以也被称之为蕞之战。当然,《大秦赋》则给出了秦始皇嬴政故意诱敌深入的观点,不过,不管怎么样,庞煖可以率领五国大军毕竟秦国都城咸阳,直接威胁到秦始皇嬴政的安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在蕞之战失败之后,庞煖对齐国没有参加联军的行为非常不满,在撤军之后攻占了齐国的饶安等城池。
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乱,罢免相邦吕不韦之后,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赵国。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面对秦国大军,庞煖因为让赵国损失了20万大军,所以没有脸面回到赵国都城邯郸了。当然,在《史记》等正史中,庞煖确实在赵悼襄王在位后期销声匿迹了。换而言之,庞煖最终的结局,历史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三、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郭开等人的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对于李牧指挥的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古代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总的来说,在赵武灵王开启胡服骑射的变法后,赵国不仅训练了精锐的士卒,也得以培养了赵奢、廉颇、庞煖、李牧等众多名将。对于《大秦赋》中拥有一定戏份的廉颇、庞煖、李牧,就成为赵国后期的更大仰仗。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些名将的存在,促使赵国能够和秦国长期抗衡。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些名将凋零之后,赵国的灭亡自然是无法阻挡了。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28年,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秦始皇嬴政派遣王翦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虽然公子嘉又建立了代国,继续抵抗秦始皇。不过,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还是彻底消灭了代国,解决了赵国的残余势力。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