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有儿子却传位给弟弟 赵匡胤是不是自愿的
对赵匡胤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在怀疑,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在有自己的儿子且儿子成年的情况下,为什么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事实上,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谈具体个例的都是耍流氓。具体到赵匡胤,不用怀疑。他之前指定和属意的继承人就是赵光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能曾经有想改过主意,儿子大了,局势稳了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五代乱世的皇位传承惯例
站在后人的角度,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终结了五代乱世,延续三百多年,是一个长寿的王朝。但是站在赵匡胤的角度,他篡周建宋,这事和前面朱温建后梁,石敬瑭篡唐建晋,刘知远建后汉,郭威建后周貌似也没有什么不同。外有契丹强敌,内有强藩虎视眈眈。南方南唐、后蜀、吴越等各占一块。赵匡胤也不敢保证他的宋朝会不会是“后宋”。
在那个喊出“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时代最强音的乱世,作为郭(柴)荣忠臣的赵匡胤同样可以转眼就篡了老上司兼伯乐家的后周天下。
赵匡胤刚上位时你说他担不担心自己的王朝也像前五个朝代一样昙花一现?
赵匡胤刚篡位时33岁,当时确实有孩子了,他敢立自己的孩子为继承人吗?不敢,他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活到50岁孩子长大吗?也不敢,郭荣生龙活虎的,也不过就36岁就挂了。为了保证他家的大宋不再是一个短命王朝。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继承人有能力镇得住那帮骄兵悍将是必须的。
而他的三弟赵光义,即使在陈桥兵变时就已经是主角之一,实力强大。传位给弟弟不失为保住赵宋江山的一招妙棋。
这里我们再来确认一下五代准储君的常规配置:五代不立太子,一般以亲王尹京的配置作为隐储存在。这样的好处就是没有太子名分,在皇帝生前对皇帝构不成威胁(皇帝不但要防外人,自己人也要防)。万一皇帝有事,尹京的亲王也来得及作出反应。
像李嗣源的属意的继承人李从荣是秦王加河南尹。李重美(李从珂的准继承人)封雍王、河南尹。石重贵即位前是郑王、开封尹。刘知远长子刘承训是魏王、开封尹。未来得及即位死在刘知远之前,让刘知远悲痛欲绝。
离赵匡胤最近的就是他的伯乐周世宗郭荣。即位前封晋王、尹开封。
所以赵匡胤即位之后封光义为晋王,开封尹,事实上默认了赵光义的储君地位。而且对大将一百个不放心,搞出杯酒释兵权名局的赵匡胤不但放任赵光义在军中发展势力,而且在皇帝的禁脔禁军之中赵光义也有亲信。如果不是赵匡胤默认,赵光义怕是死一万次了。而且赵匡胤到死,成年的两个儿子徳昭和德芳都没有封王。足见赵匡胤的态度。
赵匡胤曾经改变过主义,但来不及了
人的想法是会改变的,随着宋朝统治的稳定和南方割据势力慢慢被解决。儿子也已成年,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的威胁也大为减弱。赵匡胤肯定想过更换继承人为自己的孩子。著名的事例就是开宝九年赵匡胤想迁都洛阳。明面上的理由是洛阳形盛。但离开赵光义的根植已久,势力强大的开封才好慢慢削弱赵光义,逐渐培养自己儿子的势力显然也是赵匡胤的想法之一。
但群臣的一致反对和赵光义“在德不在险”的态度让这一次的迁都之议不得不终结。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赵匡胤活得再久一点。他可能还会再找其他机会,慢慢削弱赵光义的实力,逐步培养儿子们的实力。但历史没有如果。不久之后,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的事件发生,赵匡胤暴毙。赵光义上位,最终北宋一系在赵光义的子孙后代中传承。
到了南宋,从孝宗开始,皇位又在赵匡胤的后代中传承。这一对相爱相杀的亲兄弟,也算是有始有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