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的妻子为他做了什么?
说到曹雪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大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除夕之夜,家家爆竹声声,处处欢歌笑语,北京西山郊外一间四面漏风的破屋中,曹雪芹躺卧在冰冷的土炕草席上,独对孤灯,桌上放着邻居送来的一壶酒和几碟小菜。他满面沟壑,拖着一条灰白夹杂凌乱不堪的长辫子。多年贫病交加的生活已经掏空了他的身体。
除夕夜是守岁的日子,他一边饮酒,一边吟诗,凌晨三点,正是破晓之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夜色如漆如墨,他忽然一头栽倒在地,家人赶紧扶他起来,但他已经不行了。妻儿嚎啕大哭,问他有何遗言,他颤抖着双手,如蚁如蚊的说,书还没写成,我死不瞑目。妻子握着他的手说,你放心,我一定完成你的遗愿。曹雪芹听了,老泪纵横,阖然离世。
大清雍正二年(1724年)初夏的一天,艳阳高照,知了声声,曹雪芹出生于南京织造府内院。七天后,其父曹頫正给皇帝写奏章,下人请示给孩子起啥名,曹頫正好写到“淋漓霑霈”四字,又想起《诗经》中“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之句,遂给孩子取名“曹霑”。霑通沾,意为雨水浸润,喻为天恩浩荡。
曹霑一周岁,家里给他举行抓周仪式。曹霑别的一概不取,出手抓了个脂粉钗环,气的曹頫大骂,这厮长大后定是一个酒色之徒。家人为了保佑他长命百岁,就给他脖子上戴了项圈,玉佩,金锁等物,曹霑唯独喜欢玉佩,经常含在嘴里消暑(杨贵妃就有一块玉,经常含在嘴里消暑),保姆们于是逗他说,这玉是你一生下来就戴在身上的。
曹霑出身满洲正白旗,其祖曹宝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跟着洪承畴降清改籍,成了一名“包衣”。包衣为满语音译,意为“家里人”,也就是家奴。一日为奴,终身为奴,世代为奴,永不脱奴籍。主子对家奴有绝对生杀处置大权,包括婚配,财产,以及家奴家中一切事务。
当时后金军人叫作披甲人,披甲人出征,身边都要带好几个家奴,这些家奴替主子鞍前马后出生入死。曹宝便是披甲人的家奴,跟随多尔衮入关后,因屡立战功,遂由“包衣 *** ”一跃而为“从龙勋旧”。《红楼梦》中说贾府老奴焦大从战场上把贾老太爷背回来,太爷喝水,他喝马尿,其实说的正是曹宝。
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遭来灭顶之灾,曹頫被罢官,家产被抄没,四岁的曹雪芹跟着父母来到北京城,被安置在城外一处小四合院里。由于家道衰落,曹雪芹从小接触的就是贩夫走卒之流,看的也是只有贩夫走卒才看的用以消遣的“闲书”,对他影响更大的便是金圣叹批注的“六才子书”。金圣叹一生批注了六本书,分别是《史记》《庄子》《离骚》《唐诗六百首》《水浒传》《西厢记》,分别取名“之一才子书”“第二才子书”直至“第六才子书”。
曹雪芹十三岁时,雍正驾崩,乾隆即位,大赦天下,曹家也在赦免之列。十八岁,曹雪芹进内务府当老师,专门教育包衣奴才们的后代。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他就因得罪上司被扫地出门。失去公职之后,他在明亮府邸当了“西宾”,就是家教,听说了纳兰容若(康熙朝宰相明珠之子)的故事。
纳兰容若五岁,家里来了一位贵客,便是表妹纳兰惠儿。两人青梅竹马,度过了一段愉快时光。容若后来写道: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惠儿十二岁,家里安排她参加了康熙秀女的选拔,面对无法挣脱的命运,两人只能“相思相忘不相亲”。惠儿“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德郎是路人”。
容若相思成灾,一天忽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扮成和尚入宫给皇家做法事,只为见惠儿一面。等了不知多久,一群秀女婀娜多姿如风摆柳走来,惠儿走到容若身边,一眼认出了他,她的身子不由自主晃了晃,但是脚下没停,直直向前走去,眼看就要出门,她抬起手扶了扶发髻上的玉簪,意思我看见了你,你赶紧快走,让人发现便是抄家灭族之罪。
两人后来又见了一面。此时容若已经娶妻生子,成为康熙带刀侍卫,深得康熙青睐,惠儿也在众秀女中脱颖而出,成为康熙嫔妃,深得康熙宠爱。一天康熙带着后宫佳丽出去游玩,容若随侍,走到一辆马车前,车中人恰好撩起帘子,正是惠儿。二人四目相对,默然无言,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宛若大梦一场。
惠儿静静放下帘子,容若缓缓骑马走开,二人从此永诀。
回家后,容若填了一首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三十岁,容若因病去世,明珠尚未倒台。
纳兰容若与曹雪芹祖父曹寅都当过康熙大内侍卫。康熙带着容若下江南,就住在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家里,容若还给故友写了首《满江红》词。
曹雪芹在明府干了一段时间,就被明亮赶出了府邸。落魄无依,只能借住在庙院里。百无聊赖,想起纳兰容若的故事,便想起写小说。其实一个人读书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实用性”,考功名,考大学,考公,考证,图个衣食富贵。一种是“消遣性”,无聊始读书,每天闲着没事干,又没人请吃饭,诚如《增广贤文》所言,无钱休入众,只好拿起书本,沉浸在精神世界的虚无里,逃避残酷无情的现实生活。
《红楼梦》中黛玉是宝玉的姑舅表妹,宝钗是宝玉的两姨表妹。宝钗本来想入宫当秀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奈何没被选中,只好退而求其次,嫁了宝玉这个窝囊废。
因此《红楼梦》是曹雪芹根据纳兰容若为蓝本写的,并非亲身经历。大家从上述曹雪芹阅历可以看到,曹雪芹四岁时家道就败落了,并没有经历过贾宝玉这种“烈火烹油繁花锦簇”的大富大贵生活,他只是“见过听过”而已。
写了一段时间,周边人都知道,有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在写小说,纷纷传看,看了上文,就想看下文,曹雪芹说,阅读需要付费,不能白看。你给我弄来烧鹅烧酒,我吃饱喝足,给你写下一回。经过生活的残酷历练,曹雪芹已经褪去年少时的纨绔和轻狂,变的油腻滑润。他已年过三十,体胖,头广,面黑,诙谐,善谈。逢人脸上便掬出一捧笑,给人讲各种故事,换顿饭吃。
时间一长,就跟豪门牵上了线,成为豪门贵族的“帮闲”,俳优畜之。《红楼梦》里贾府养了一帮清客,其实就是曹雪芹这段时间的真实写照。他既能创作,又能唠嗑,形同一个说书艺人,或者单口相声演员,“令听者忘倦”。豪门中人俗务缠身,操心事太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终日在场面上混,神经绷的十二分紧,也就闲暇了找点乐子。
当然曹雪芹技不止此。除了会说书,还会写诗,他“诗笔有奇气”,而且有“诗胆”,写出来的诗别具一格。大家看《红楼梦》前八十回诗词非常多,水平极高,到后来诗词就少了,水平明显下降了。贾宝玉能给晴雯写《芙蓉女儿诔》,却不给黛玉写一言半语,绝对是不合常理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续作者写不了诗。
但是曹雪芹“帮闲”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又被扫地出门了,搬到西山郊外一处破屋中,日子过得清苦凄凉,“举家食粥酒常赊”“日望西山餐暮霞”。
我最早读到“举家食粥”很不理解,食粥有啥不好,怎么就凄凉了呢。后来去江南游历,方才明白其中缘由。原来米饭吃法有两种,一种是干饭,炒两小菜下饭。一种是稀饭,水多米少,糊状,上面漂几根榨菜,当地农村人都吃这个,一人端一碗,蹲在院里吃。当然南方人是习惯这么吃,并非家里没米,曹雪芹属于家里没米,只好全家“喝稀的”。餐暮霞就是吸食西天的晚霞,意即道家的辟谷。
隐居西山期间,曹雪芹主要靠卖画和当乡村私塾为生。村里读书孩子少,而且都很穷,挣不了几个钱,所谓“宁种二亩粮,不当孩子王”。其实他完全可以改善生活,去豪门之家帮闲,此时他的名声已经流传在贵族圈子里,人人都想见见他。可是只要他进入豪门讨生活,就得参加各种应酬聚会,写各种唱和诗文,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日子一天天过去,书就写不成了。鱼肉熊掌不可兼得,在吃饭和写书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所以曹雪芹的选择,都是遵从了自己内心,追求了自己理想,宁愿啥都不干,也得把书写完。人各有志,无可厚非。
曹雪芹去世后,妻子耗尽心血将其遗稿誊清,核对,点评,校注,是为《脂砚稿红楼梦》。脂即脂粉,砚即砚台。字字读来都是血,行行看去皆为泪。据说《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便是曹雪芹夫人原型。
曹雪芹去世十年后,乾隆皇帝读了《石头记》手抄稿,大笑道,这不就是明珠家事嘛。所谓“明珠家事”,就是纳兰容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