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大臣谯周是什么人?他为何要劝刘禅投降?
大家好,说起谯周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不久之后,魏国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
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南中地区的将领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谯周的劝降,成为刘禅在关键时刻放弃抵抗的原因之一。对于谯周来说,不仅是蜀汉后期的大臣,更在益州本地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这,自然是他能够影响刘禅决定的重要原因。以下,笔者就来说一说谯周这位历史人物。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谯周于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虽然谯周幼年丧父,但是,他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知晓天文。在很多人看来,谯周可以说是蜀汉的一位才子了。建兴年间,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
《三国志·谯周传》中记载: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这也意味着诸葛亮北伐的结束。谯周当时在家,听闻这个消息,随即前往奔丧。与此同时,蜀汉后主刘禅诏书禁止大臣前往奔丧,但因为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同年,蒋琬领益州刺史,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因此,我们可以说谯周是蜀汉之一才子了。
在此基础上,谯周也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比如大家熟悉的陈寿和罗宪,就是谯周的学生。一方面,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另一方面,罗宪(218年—270年),字令则,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魏晋时期的著名将领,在蜀汉后期,罗宪担任巴东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于蜀汉灭亡后降魏,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魏国的要冲永安。后仕晋官至冠军将军、假节,封西鄂县侯。泰始六年(270年)去世,谥烈侯。
二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刘禅立刘璿为太子。谯周被调到太子府为仆他后转为家令。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经常外出游玩,沉醉于声色之中。此时的刘禅,可谓挣脱了束缚,开始无所顾忌了。在此背景下,谯周上疏给刘禅,援引古义,劝谏刘禅应该尊奉先帝刘备遗德,减少乐宫、后宫的增造。谯周因此被转任为中散大夫,仍然侍奉太子。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因此疲惫不堪,谯周因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对于谯周来说,在蜀汉后期坚决反对姜维。一定程度上,谯周的态度是具有可取之处的。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大臣去世后,姜维频繁进攻强大的曹魏,这让蜀汉的国力受到了较大的损耗,甚至可以说是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一。而谯周坚决反对姜维北伐,无疑是希望保存蜀汉的国力,避免过度的消耗。
三
后来,谯周升任为光禄大夫,成为不折不扣的蜀汉大臣。虽然谯周没有参与蜀汉朝政的处理,但是,谯周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也即很多蜀汉官吏都比较推崇谯周,后生学者们有疑问都喜欢去问谯周,而谯周也能引经据典来解答。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爆发之前,后主禅因为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不会来,所以不作城守调度,这让曹魏大军初期的进攻比较顺利。
不过,姜维及时来到剑阁一带,挡住了钟会率领的曹魏大军。如果事情就此僵持下去的话,那么,蜀汉很可能不会在公元263年走向灭亡。但是,让蜀汉上下想不到的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来到了蜀汉腹地。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卫将军诸葛瞻抗击邓艾,诸葛瞻下属黄崇劝告说:“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但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夺取了险地。诸葛瞻督军到涪城并与魏军发生战斗,邓艾大败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在绵竹之战中,邓艾大破蜀军,斩杀诸葛瞻及张遵、黄崇等人,魏军占领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面对突然到来的邓艾大军,后主刘禅非常紧张,于是召群臣商议对策。
四
最后,在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有大臣提出了迁都南中和投奔东吴的建议,一时间,各种建议层出不穷,让后主刘禅不知如何决断。在这个关键时刻。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前面已经说过,谯周作为益州本地的著名学者,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在他表达投降曹魏的主张后,无疑影响了众多蜀汉大臣,再加上诸葛瞻已经葬送了蜀汉精锐的御林军,这促使后主刘禅最终放弃了抵抗。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执掌曹魏大权的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晋王。对于司马昭来说,认为谯周有保全蜀国之功,于是册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行至汉中一带,因为患病而停滞不前。
司马炎称帝后,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谯周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谯周病重卧床不起,被拜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无功,请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马炎不允许。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秋,谯周被封为散骑常侍,因为病重无法参拜,在同年冬天病逝。对此,在笔者看来,谯周力劝后主刘禅投降,显然不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毕竟谯周当时已经60多岁了,也即他主要是希望早日结束战乱,并保全益州百姓免于战火。甚至可以这么说,谯周代表了益州本地士族的利益,所以他才能影响后主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