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07)410

朱泚曾是幽州节度使,在关东各大藩镇都谋求自治的背景下,朱泚却选择了亲自到长安城报道。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眼见朱泚有如此忠心,唐德宗自然也没有亏待他,朱泚的弟弟接替他成为新任幽州节度使,朱泚本人则在大唐中央 *** 担任宰相。相关事件我们前文分析过,不再赘述。

当泾原兵变发生之后,唐德宗被人打得逃出长安城,朱泚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朱泚坚定的站在皇帝身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皇帝渡过这个坎,怎么看也是要复制郭子仪成功的节奏啊。

此时的朱泚已称得上位极人臣了,再上升一档那还了得?要知道,郭子仪实现这一步时,已接近七十岁了,而此时的朱泚,只是刚过四十岁。

问题是,朱泚看着皇帝那副狼狈样,一时没有忍住,就给皇帝补了一刀:就在泾原兵变之后,朱泚自立为帝,国号大秦。

朱泚既然做出了这种选择,自然与郭子仪的成就无缘了,因为他已变成了安禄山。

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朱泚这一刀实在够狠够准,因为从表面上看,此时的唐德宗似乎是必死无疑。

当时,唐德宗被叛军堵在奉天城内,狼狈不堪。在这种背景下,奉天城突然被攻破,皇帝被俘虏或杀死,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

但是,唐德宗拥有的资源太多,所以神奇地撑过了这个坎。

正是因为唐德宗拥有的资源太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押宝在他身上,拼了命地要帮助他迈过这道坎。

唐德宗现在可怜成这个样子,你帮他迈过这个坎,以后能享受到的红利得有多大,这还用说吗?

为了鼓励大家拼命帮助自己,唐德宗拿着委任状,真可谓是随手填发。有时候委任状不够用了,就写在对方衣服上。

贼并兵攻城东北隅,矢石如雨,城中死伤者不可胜数。贼已有登城者,上与浑对泣,群臣惟仰首祝天。上以无名告身自御史大夫、实食五百户以下千余通授,使募敢死士御之,仍赐御笔,使视其功之大小书名给之,告身不足则书其身,且曰:“今便与卿别。”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是毫无兑现可能的白条,更不要以为这是哄鬼的亿元冥币,它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只是唐德宗现在手头太紧,所以才会以极低的价格批发。

只要唐德宗迈过了这个坎,你们拿着这些东西找他兑换,肯定会让你们觉得,这种投资机会你一辈子也遇不到几次。

当然了,如果大唐公司破产了,这些东西自然都会变成废纸的。不过,以大唐公司这种全球五百强里排名之一的家底,哪能这样轻易破产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你不幸在此过程中牺牲了,你所有的红利,也会自动转移到你亲人身上的。

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尽管唐德宗被叛军打得一败再败,整天都在高喊:“都是不是我好,你们不要再替我作无谓牺牲了”,但依然有大批“忠义之士”誓死站在他身后。

上召公卿将吏谓曰:“朕以不德,自陷危亡,固其宜也。公辈无罪,宜早降以救室家。”群臣皆顿首流涕,期尽死力,故将士虽困急而锐气不衰。

这很好理解,唐德宗越感觉自己狼狈,你现在所有的付出就越是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与共”啊!

在这种背景下,叛军眼看着要把唐德宗打残打死了,但唐德宗似乎是属小强的,他总能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找到续命良方。

可就在这种背景下,朱泚居然选择了自立为帝,你说这不是死催的吗?

眼红唐德宗手中资源的人,可不全都是他的身边人,就连那些远在天边的军政大佬也会眼红,然后克服千难万险,赶到奉天来勤王。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一边率军向奉天前进,一方面派人向皇帝报告这个好消息。总而言之,你们再坚持一会儿,援军马上就大批赶到了。

当李怀光的信使带一身箭伤进入奉天城时,整个奉天城都沸腾了,因为他们终于撑到了黎明的到来。

韶得间,逾堑抵城下呼曰:“我朔方军使者也。”城上人下绳引之,比登,身中数十矢,得表于衣中而进之。上大喜,舁韶以徇城,四隅欢声如雷。

事情发展到此时,朱泚的气势全消失了。

这支援军赶过来之后,朱泚暂时就无法打倒唐德宗了。更严重的是,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援军赶过来,这样发展下去,你就等着唐德宗对你进行反攻倒算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朱泚自己不珍惜当郭子仪的机会,于是给李怀光制造了一个当郭子仪的机会。因为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谁也会觉得李怀光将成为郭子仪第二。

但是很不幸,郭子仪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郭子仪作为一个军方大佬,手握无数条枪杆子,却还要时刻看着皇帝的脸色,并且任由皇帝欺负,这好像太不符合人性啊。

不要说那些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军方大佬了,就是普通老百姓,一说起郭子仪和岳飞时,也常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皇帝和奸臣那样欺负你们,你们也能忍住,我真服了你们!如果换成我,我早就大嘴巴抽了过去。

正因为违反人性,所以当朱泚有机会成为郭子仪时,他选择了自立为帝;当李怀光踩着朱泚的肩膀,也有了成为郭子仪的机会时,他显然也不想珍惜这个机会。

此为后话,我会在下篇文章中提及。现在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朱泚。

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当唐德宗出逃时,朱泚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下策就是赶紧跟随唐德宗出逃,然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他渡过这个坎,把郭子仪当成学习的偶像,实现人生更大的辉煌。

但是让朱泚做出这种选择,需要比郭子仪有更大的定力,因为这意味着他以后会与自己弟弟成为死敌。因为朱泚的弟弟当时坐镇幽州,已经公开与唐德宗决裂了,并且成为关东主要叛乱分子之一。

关键是,朱泚当时有着太多的幻想,因为从眼前的形势看,只要他站在唐德宗的对立面,就可以一举把他干掉,并且控制关中。

接下来呢,自己的弟弟是关东更大实力派之一,自己再控制关中,怎么看也是朱氏将要取代李氏的节奏啊。

中策就是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呆在长安城里坐观形势。总而言之,绝不领衔叛乱,也不是积极支持唐德宗。

这一策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装无能打官腔。

上策就是响应自己的弟弟,站在大唐帝国的对立面。总而言之,昏君横征暴敛、弄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要代表天下人民推翻大唐帝国。

如果成功了,朱泚就是开国皇帝;如果失败了,朱泚就是乱臣贼子。

想当年,李渊看到天下一片混乱,就去造大隋帝国的反。如果李渊被大隋皇帝反杀了。那李渊写在历史上的形象,肯定和朱泚没什么区别。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扯什么皇帝横征暴敛和胡作非为,那都是苍白的。

这就好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皇帝,说起来都是信任宦官、奸臣的昏君。尤其是唐德宗,那更是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弄到了天下人敢怒不敢言,于是五千乱兵振臂一呼接管了长安城。

如果朱泚把大唐帝国打 *** 了,然后通过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新帝国。以后写在史书上,怎么着也是替天行道、吊民伐罪的结果啊。

朱泚当时留在长安城,我认为他是想选择中策,毕竟中策比较灵活。

但是随后的发展却让朱泚的胆子越来越大,因为当时有许多人支持朱泚,希望他把祸国殃民的唐德宗干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更支持朱泚把腐朽的大唐帝国推翻,建立一个新帝国。

面对此情此景,谁也难免会热血沸腾的。

在这些支持朱泚造反的人当中,更具代表性的是张光晟。

话说潼关之战时,王思礼随哥舒翰出战大败,而且战马也死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年轻的骑兵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王思礼,王思礼问他姓名,骑兵说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死活都无关大局,而将军的何去何从却会影响大局,所以您赶紧走吧,不用管我!

王思礼逃回关中后,一直想知道这个在关键时候,把战马让给自己的骑兵是谁,但是十年过去了,他一直也打听不出来。

王思礼找了半天没找到人,就认为这个年轻的骑兵已经战死在了潼关战场上,而且就是因为他把战马给了自己,所以才死的。

这个骑兵就是张光晟,他知道王思礼一直在找自己,但他却一直没有露面。直到有一次,当王思礼打算处罚河东节度使的时候,张光晟才再度出场。

当河东节度使被王思礼吓得浑身发抖的时候,张光晟对他说:“我就是王司空一直苦苦寻找的无名骑兵,希望您派我当信使,我们可以利用这层身份,帮您求求情。”

我们可以想象,当王思礼听到河东节度使的信使前来求见时,绝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因为王思礼已经打算处罚河东节度使了。

但王思礼突然发现,这个信使竟然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人,那种心情变化之大,肯定是极富戏剧性的。

王思礼当时肯定在想,怎么会是你?这么多年来,你怎么从来也没有找过我?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找你,你知道吗?

就我理解,这是助人为乐之后最成功的投资操作之一。如果张光晟一开始就找王思礼,那份恩情自然能换取巨大的价值,但这价值肯定是有限的。

但当张光晟在这种戏剧化的场景下出现时,这种价值就被无限扩大了。因为,谁听到这件事,都会感到张光晟就是一个极尽传奇色彩的人物。

张光晟对一个大人物有恩,而这个大人物又一直表示想报答他,张光晟却从来不去找那个大人物。后来张光晟之所以要找这个大人物,也是因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有难了,所以张光晟才勉为其难地暴露身份,绝不是贪图那位大人物的报答。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王思礼破格提拔张光晟,就算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会非常认可。因为这种忠义之士,怎么看也好像是从英雄传奇故事书中走来出的。

当然了,张光晟后来的表现也非常优秀,只是一切离我们的主题太远,这里不多说了。我们只要知道,张光晟是一个极尽传奇色彩的人,而且以忠义著称于世就可以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以忠义著称的人,却在朱泚叛乱时选择了支持,这似乎可以证明当时朱泚叛乱非常得人心。

要知道,当时站在朱泚身后的著名人物,并不只有一个张光晟。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也都站在了朱泚身后。

先是休以才能,光晟以节义,镇以清素,都官员外郎彭偃以文学,太常卿敬以勇略,皆为时人所重,至是皆为用。

这些人其实也都站在十字路口,经过各种盘算,最后选择了上策。

他们都认为,推翻大唐帝国,建立一个新帝国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就站在了朱泚身后。

当时还有一个叫段秀实的名将,他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却坚决与朱泚划清界限,显得对大唐非常忠心,结果呢?段秀实很快就死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朱泚虽然选择错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被人推着走的。只不过他这回的命数实在太差,所以很快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1/40575.html

“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