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何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才开始北伐?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在北伐曹魏途中,病逝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从公元226年开始,蜀汉连年北伐曹魏,到公元234年,8年的时间里,蜀汉前后五次北伐,但由于蜀汉和曹魏实力差距巨大,北伐多以失败告终。诸葛亮死后近20年后,蜀汉才由姜维统军北伐曹魏。
那么为何弱小的蜀汉为何一定要北伐曹魏呢?为何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北伐事业被搁置了呢?
蜀汉必然进行北伐的原因:致力于兴复汉室,一统中原
蜀汉实力弱小,但北伐才是出路,否则只有灭亡。
蜀汉疆域最广的时候,占据益州、荆州、汉中之地,士兵10多万,但这和曹魏的50多万士兵和孙吴的20多万士兵还是没有占据优势。公元219年,蜀汉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自此成为孙吴的地盘,关羽也被孙吴杀死,蜀汉统治者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动几十万大军攻打孙吴,战争开始时蜀汉节节胜利,孙吴陷入危机,但孙吴集团及时调整策略,任命陆逊为主将,运用火攻战术实现以少胜多,打败了刘备的大军,自此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也病逝白帝城,此后的蜀汉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
蜀汉的统治中心在益州,这里自古是易守难攻,从外部很难攻破,但时间久了,益州的统治者就会心生懈怠,益州内部一乱,从外部就可以轻易攻破,蜀汉后主刘禅在诸葛亮辅佐时期可以保证益州几十年不遭战火,但在刘禅和诸葛亮百年之后,蜀汉政权的安稳就无法保障了。
所以蜀汉虽然实力弱小,但在和孙吴结盟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北伐一条路,就像诸葛亮在《初出师表》里说的: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所以蜀汉只有北伐擦为一条路可选,北伐与否最终都会灭亡,不如伐之。
为了北伐诸葛亮做的努力。
而诸葛亮也为了北伐的夙愿,殚精竭虑,8年时间5次北伐曹魏,但诸葛亮做事事必躬亲,劳心劳神,最终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蜀汉的北伐大业也就此搁置。
诸葛亮连年北伐的后遗症:蜀汉国力消耗巨大,急需休养生息
战争一直都是一场综合国力的大比拼,曹魏国力强盛,又多以逸待劳,国力损耗不多;但蜀汉就不同了,原本就实力不足,从蜀地向前线运送粮草军械必然要走蜀道,非常不便,耗时耗力,再加上前后五次北伐,胜多败少,蜀汉国力消耗巨大,国内的厌战情绪也逐渐增长,连年征战也让蜀汉国内人民负担加重,急需休养生息。
所以此时,将军姜维是继承诸葛亮北伐夙愿的继承人,但考虑到蜀汉国内外的局势,只能等到蜀汉恢复元气,才能把再次北伐的事宜提上日程。
诸葛亮死后,蜀汉短期并无北伐信念
诸葛亮死后,蜀汉由费祎辅佐朝政,他对蜀汉是忠心耿耿的,也是才干出众的能臣,但却没有多少北伐的想法,再加上蜀汉国力的损耗,此时蜀汉的政策是休养生息。
而姜维虽然想北伐,但他没有兵权,只能等待时机,北伐的事业就这样被搁置了。
姜维原是魏人,人微言轻,威望不足,没有足够的军权支持北伐
同时姜维原本是魏人,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时,战争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姜维也被迫投降了蜀汉,虽然此后的姜维对蜀汉是忠心无二的,但他终究是个魏人,缺乏威望,蜀汉的军政大权不会轻易交到他的手里。
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其实在诸葛亮死后的4年之后(238年),姜维就进行了他的之一次北伐,但却在南安和魏军相持不下,此次北伐也就此不了了之。
直到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姜维依然进行了第十一次北伐,他没有辜负诸葛亮的信任,一生都在为北伐事业而奋斗。
图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对蜀汉的影响。
虽说姜维北伐总的来说是胜多败少的,但连年征战还是造成巨大的国力消耗,再加上蜀汉后期,名将凋零,北伐造成蜀汉“兵困民疲”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同时魏国的损耗也极其严重,蜀汉的北伐其实是延缓蜀汉灭亡的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