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过人军功显赫的李存孝,为何会英年早逝?
李存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唐末时期时局动荡,战火纷飞,各军阀之间割据混战,其中当属唐末节度使之一的李克用这一支为强。李克用虽然是突厥人,但这对于匈奴、回鹘等少数民族,甚至汉族自己人都在作乱的唐末来说,并不奇怪。
更何况李克用最开始还是忠心耿耿一心向唐,只是同样是统领千军万马的男儿,怎会没有一点野心。而支撑起他的野心的,便是他的13个儿子,又称十三太保。不过这13个儿子中有12个都是李克用收的义子,其中又以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最为出名。
在中国历史上,“神将”李存孝的名气仿佛比不过同为战神的白起、韩信、李靖、吕布等大将,又仿佛没有西楚霸王项羽那样具有极高的人气,但是所谓的“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中讲的就是项羽和李存孝这两个武功盖世,性格耿直,却又同样下场悲凉的人。
李存孝出生于公元858年,和义父李克用一样来自于突厥的沙陀部落,小时候只是李克用的俘虏,在军中服侍李克用。后李克用见其长得威猛,有大将之子,便将其收养为义子,赐名李存孝。
如今很多人知道《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但那毕竟只是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不过故事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李存孝就是那个真正存在的、在十几岁的年纪就为了救父打死猛虎的真英雄。
时至今日,陕西省秦岭脚下还流传着他打虎的事迹,人们还将其“少年打虎”的形象剪成窗花,贴在门户上,以此来镇邪,保佑家家户户平安。然而,被老百姓们视作保护神的李存孝,最后却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有了姓名,还有庇护,这就是李存孝对李克用忠心耿耿,甘愿为其赴汤蹈火的原因。然而正是因为他拼了命的立功,勇猛杀敌,又没认清自己只是一枚棋子的事实,最终还是被辜负了。
李存孝勇猛过人,天生神力,追随李克用南征北战,平生未尝一败。从最初的平定黄巢起义,逼死黄巢,再到后来的收复潞州,讨伐幽州,一直都是屡战屡胜。按理来说,这样一名神勇的大将,应该受到重视,连连升迁才对,李存孝却恰恰相反。
由于李存孝过于威猛,军功显赫,遭受到了不少人嫉妒。再加上李存孝行事“不带脑子”,为人过于耿直,不懂得藏锋匿芒,也得罪了不少人。此外,自古以来,君主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所以即使李存孝总是立下头等战功,却被李克用处处打压,没有多少实权。
李存孝想不通其中缘由,只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心中闷闷不平,结果就被自己的干哥哥李存信挑拨离间。李存孝本无谋反之意,但他的好哥哥们一直排挤他,为了抢他的功劳,不惜使用奸计谋害李存孝。
李存孝被蒙在鼓里,还以为李存信是为了他好,只得“叛出”逃命,投靠了唐昭宗,此举正中李存信下怀。然而,公元894年,李存孝在面对自己义父带领着曾经的“伙伴”来围攻自己的时候又心软了,选择了人生中之一次投降,也是最后一次投降。
李克用虽与其“父子情深”,但是“为了军规”,还是不得已判处李存孝车裂之刑。直到行刑时,他才知道是李存信在背地里使坏,却又不知这其中多少有李克用的默许,和对他的忌惮。
然而李存孝功夫极高,纵使车裂也杀不死他,反而因为身体的本能反应,将五马反拉得倒退而回。李存信便将其手筋和脚筋全部挑断,使其不能发力,这才让李存孝被彻底分尸。而李存孝也成为了历史上被车裂还能不死的唯一一人。
李存孝去世时才36岁,而随着他的死亡,李克用一脉也迅速衰落,失去了争夺江山的更佳“棋子”。历史记载中,李存孝虽死,他的余威仍在,晋军在打仗的时候仅仅让替身拉出一面李存孝曾经的飞虎旗,就将敌军吓得溃散而逃,可见其在敌军中植下的凶名之盛。
李存孝在安葬在了山西太原西山风峪沟口的太上脚下,只有一座小小的石砌坟丘守护着他,但是1000多年来,没有任何人敢来打扰他,更没有人敢前来盗墓。所以,他的坟丘一直保存得很好,后世人见其碑文被风化严重,还不断地为他重新更换新的墓碑,以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