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传庭:曾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最后还是败给了李自成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16)310

对孙传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初期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力强盛。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而到了明朝后期,明朝不仅受到了后金的多次进攻,内部也有李自成起义军需要平定。正是在内忧外患之下,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将曾经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不过,此人最终还是败给了李自成,他战死不到半年,明朝就走向灭亡!

首先,对于这位名将,正是大名鼎鼎的孙传庭。孙传庭(1593~1643年),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孙传庭一表人才,多有谋略,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进入明朝都城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执掌大权,弃官回乡。在明朝末年,魏忠贤一度权倾朝野。当然,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之后,魏忠贤及其党羽走向了覆灭。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出任验封郎中,后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

孙传庭:曾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最后还是败给了李自成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孙传庭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平定起义军。孙传庭在榆林打造了一支兵马,号为秦军。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起义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在明朝末年,有两位闯王,一位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李自成,另一位则是闯王高迎祥。

面对闯王高迎祥率领的大军,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已经提前预料到了对方的这一行动,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明朝都城处死,而其部下李自成继任闯王。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国时期,魏延曾有子午谷奇谋,这遭到了诸葛亮的否定。现在,通过闯王高迎祥的案例来看,想要通过子午谷来偷袭长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即诸葛亮否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实际上是比较正确的。

崇祯十年(1637年)初,马进忠等部再渡西折入陕,进袭商州、洛南、蓝田等地。孙传庭率部与各路明军以优势兵力接连打击了起义军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等部,才使关中以南地区趋于平定。崇祯十一年(1638年),孙传庭打退了驰援陕西起义军的马进忠、马光玉所率领的宛、洛之部后,又与洪承畴在潼关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闯王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而走。从这一角度来看,孙传庭可以说是明朝末年起义军的克星。尤其是对于两位闯王来看,孙传庭不仅俘获了闯王高迎祥,还让李自成也差一点遭到相同的结局。

孙传庭:曾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最后还是败给了李自成

不过,正当孙传庭准备一鼓作气,消灭李自成等势力的时候,因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便得到喘息。对此,在笔者看来,明朝的灭亡,虽然直接原因是李自成攻入都城。但是,后金(清朝)大军长期的牵制和威胁,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正是需要两线作战,导致明朝将士疲惫,也让李自成可以卷土重来。

崇祯十二年(1639年),孙传庭上疏请见皇帝,但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孙传庭心中愠怒,引病告休。但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其禁囚,以待判决。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军河南,在孙传庭下狱的三年期间,熊文灿、杨嗣昌在平定起义军的战争中连遭败绩,闯王李自成在河南打开了局面,拥兵数十万。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对抗李自成等起义军上,显然孙传庭技高一筹。对于其他明朝将领,不仅没有平定起义军,反而屡战屡败,让李自成的势力不断壮大。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第二次围开封之时,崇祯帝从监狱中提取孙传庭,令他率劲旅往援开封。不久形势发生了变化,李自成解围开封,擒杀汪乔年,于是孙传庭改赴陕西。孙传庭在陕西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小有积蓄,崇祯帝不断催促孙传庭进军,孙传庭于十月份带着新募的士兵出征。当然,尽管是新招募的士兵,孙传庭还是带着他们击败了起义军,这不得不说是孙传庭指挥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孙传庭大军打扫战利品之际,起义军主力杀了个回马枪,孙传庭抵挡不住,兵败如山倒,孙传庭率残兵败将狂奔回陕西。

公元1643年九月十四日,孙传庭和李自成在郏县进行激战,李自成大军战败逃跑,孙传庭紧追不舍,李自成本人也差点被擒。后来李自成逃入襄城,孙传庭也尾随而至。在这个关键时刻,大雨整整下了七天,城外露舍的将士苦不堪言,由于道路泥泞,孙传庭大军的粮车难以移动,从而导致其后勤出现问题。

孙传庭:曾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最后还是败给了李自成

最后,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回师,这自然遭到了李自成大军的追击,于是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此战,李自成一方倾巢而出,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明朝将士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这就是著名的汝州之战。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汝州之战和松锦大战一样,都是决定明朝命运的战略性决战,在这两场战役中,明军并非没有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归于失败。

公元1643年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崇祯皇帝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对此,在笔者看来,崇祯皇帝此举,自然让明朝将士更加寒心了,从而加快了明朝的灭亡进程。孙传庭阵亡之后,起义军攻克西安,乘胜取宁夏、兰州、西宁、永昌、庄浪等地。起义军占领西安后,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最终,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京城时,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综上,作为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孙传庭战死沙场不到半年,明朝就正式灭亡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1/42068.html

“孙传庭:曾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最后还是败给了李自成” 的相关文章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613年),本名李雄,渤海蓚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格豪爽,胸怀大志。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帅都督。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开府、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大将军、江州刺史。平定汉王杨...

王衍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衍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的湖北地区出了很多国王和皇帝,也出产了不少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尹吉普,西周大臣、诗人。兮氏,名甲,字伯吉普。尹为官名。乃《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考的作者之一。《大雅》中《崧高》、《烝民》二篇为其所作。《诗经》相传为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生平事迹见《诗·小雅·...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还不知道: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代,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谋划,夺了荆州,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故又称“刘皇叔”,而占据益州的刘璋,也是汉朝皇室后裔。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一些呢?刘备和刘璋的祖上是什...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康熙儿子那么多雍正又不是嫡子和长子 雍正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康熙儿子那么多雍正又不是嫡子和长子 雍正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还不知道:康熙有35个儿子,雍正非嫡非长玩物丧志,为何由他继承皇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千古一帝康熙驾崩,皇帝去世自然是储君即位,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储君雍正非嫡妃长,母家也不显赫。地位普通不说更有资料显示,他玩物丧志,沉迷佛法,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这...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曹操是怎么想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时期曹魏大老板,也就是曹操,或许让无数人一下子便想到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乃是曹操所讲。曹操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将近2000年了,但是从他的这句话...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夜谈道学当初,陆云曾经出游,想逗留寄宿在故人家里,黑夜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