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杨士奇,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大臣杨士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促使明朝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其中,距本文所要说的杨士奇,更是为仁宣之治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杨士奇这位明朝大臣。
首先,杨士奇生于江西袁州宜春县,一岁时丧父。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以史之才推荐杨士奇。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奏请为之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永乐二年(1404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北征,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因此,如同《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一样,在历史上,杨士奇可以视为太子朱高炽的支持者。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杨士奇。在杨士奇的建议下,朱棣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永乐十五年(1417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被释放。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太子朱高炽登基称帝,这就是明仁宗。
明仁宗即位后,杨士奇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华盖殿大学士后,杨士奇得以进入明朝内阁,从而直接参与朝政的处理。众所周知,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后,明朝内阁担负着处理朝政的职责,而就内阁首辅,更是可以称之为明朝宰相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杨士奇书写遗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因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等人可以视为明仁宗的托孤大臣了。在这几位托孤大臣的帮助下,明宣宗朱瞻基顺利继承了明朝皇帝的宝座。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杨士奇负责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
当时明朝屡遭水旱灾害,明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
明宣宗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朝议中的论奏,明宣宗均虚心倾听采纳。此外,朝廷上内阁大臣相处融洽、风气为正。明宣宗即位时,内阁臣七人中陈山、张瑛被改为其他职位,黄淮以疾致仕,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杨”。正是在这三位贤臣的辅佐下,明朝迎来了仁宣之治这一盛世。
三
明宣宗在位时,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促使明朝的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但是,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对此,在笔者看来,明宣宗朱瞻基的英年早逝,自然是明朝的一大损失了。
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朝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皇太后命令朝廷各个部门的议案,均先经过“三杨”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对于杨士奇的这些建议,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杨士奇等人功不可没。
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对于内阁首辅杨士奇来说,因为年事已高,实际上已经有退隐的想法了。不过,对于明英宗朱祁镇,并不愿意杨士奇这样的人才告老还乡。但是,明英宗朱祁镇宠幸的宦官王振,却准备对三杨发难。
四
最后,凭借着朱祁镇的宠幸,王振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不过,随着杨荣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到了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面对这一局面,杨士奇同样无能为力。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犯了法。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把罪状给了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背后很可能还是王振在顺水推舟,想要彻底排挤掉杨士奇这位老臣。明英宗朱祁镇恐怕伤害杨士奇,下诏安慰。杨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
正统九年(1444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对此,在笔者看来,杨士奇的去世,意味着宦官王振几乎失去了一切制衡力量。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王振的唆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这可以说是让仁宣之治的成果一下子就损失殆尽了。总的来说,杨士奇辅佐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这五位皇帝,为明朝的繁荣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杨士奇还是一位著名学者,先后主导了《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的编撰。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