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身上有哪些特点?关于他的下场有哪些说法?
黄巢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黄巢是唐末的大牛人,他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有三大特点。
一是出身特殊。
他出身于一个时代贩卖私盐的家庭,家里相当殷实,可以说是典型的暴发户。正如《新唐书》给黄巢的6字评价:世鬻盐,富于赀。
二是本领超群。
因为贩卖私盐在当时是犯法的买卖,而黄巢家族却长期做此行,当然是有相当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家族实力的。因为要时刻预防和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因此黄巢从小就开始习武,练就了一本好本领。对此,《新唐书》给黄巢5字谬赞:善击剑骑射。
三是酷爱读书。
为了洗白家族的污点,黄巢发狠读书,想通过金榜题名的方式博取功名,光耀门楣。然而,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不中,经过数次打击后,黄巢灰心之下开始反思。他认为自己文武双全,却怀才不遇,罪魁祸首是黑暗腐败的唐王朝。出于报复,黄巢写了一首名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举事后,几起几落,后来他所率领的义军曾攻下唐朝都城长安,然而,此后在“克星”的反击之下,竟然一败涂地,不得已的黄巢只好撤军,以保存实力。然而,在退军途中,他又犯了一大致命错误——屯兵于坚城之下,结果他率大军围困陈州近一年都没能拿下这座城。
后来,李克用率大军来增援,局势很快发生了改变。黄巢的军队和其交锋再次大败,其手下将领尚让、葛从周、杨能、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张归余等人都选择了投降。黄巢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围攻陈州,而改为渡过汴河向北流窜。
而李克用可不是那么糊弄的,他率领铁骑展开了猛追,不给黄巢喘息的机会。结果双方在汴州展开了生死大战。结果黄巢军再次大败。
屋漏偏遇连天雨,船破偏遇顶头风。此时又正逢天降暴雨,义军人心涣散,如一盘散沙地选择了四处逃散。黄巢最终只带了一千多“幸存者”向山东逃窜。结果沿途又被武宁节度使时溥“迎头痛击”,黄巢慌乱之中逃往了泰山狼虎谷。
此后黄巢再也没有出谷了,而他是如何终老的也因此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关于黄巢下落,主要有三种说法。
之一种说法:被杀。
据《旧唐书·黄巢传》中有关黄巢死因的记述是这样的:“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按这段推断,黄巢兵败后看到生还无望,为了保存反唐血脉,便让他的外甥林言把自己杀掉。要知道林言不但是黄巢的外甥,还是黄巢身边的禁卫队首领,可以说是黄巢最亲密的人,林言拿着黄巢的首级去投唐请功,不但可以让亲人保全下来,还可换来他下半生的荣华富贵,甚至给其后人东山再起创造机会。
林言最后挥泪斩下黄巢的首级去降唐军,不料中途遇到沙陀人,沙陀人求功心切遂将林言也杀了,将两人的首级一同献给唐军。
第二种说法:自杀。
《新唐书》对于黄巢的死记载和《旧唐书》截然不同。黄巢兵败狼虎谷后,他见大势己去,又不想成为唐军的俘虏,悲观绝望之下,他选择了自刎而死。
第三种说法:出家。
到了宋朝时,关于黄巢下落有新的说法,那就是黄巢当时没有被杀死,而是采取了瞒天过海之计,找了个替身替自己死去,以迷惑众人。
俗话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灯下黑的黄巢则选择了“中隐隐于市”——趁溜到洛阳去了。传说黄巢在洛阳平安地住了几年后,才选择向东南而行,半年后,他选择了在浙江宁波一所叫“雪窦寺”的寺庙“栖身”,每天研习佛法,后来当上了住持,数址年后安死于寺庙,后葬于寺前含珠林。并且有诗为证: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
而关于黄巢究竟是怎么死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