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韩信是如何逼得项羽抛弃10万大军自刎?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十面埋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年,刘邦势力对项羽势力经行了围剿。在垓下之围前,楚国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刘邦占领,项羽也无力回天了。可他手下尚有10万大军,仍然有不可轻视的力量。
可在垓下之围,项羽没有选择和刘邦拼死一战,而是轻易地抛弃了十万大军,自己带着800骑兵突围逃走。这个草率的决定直接导致了项羽的失败,他本来还有与刘邦争胜负的筹码。
项羽带着手下逃到乌江岸边时,如果他选择过江,即使卷土重来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他还是可以偏安一方的。可他又选择抛弃江东,在乌江岸边自刎而死。在短短的两三天内连续做出这样两个令后人不解的决定,这都源于垓下之围时,项羽内心的斗志已经被韩信完全摧毁了。
十面埋伏是韩信设下的一个包围圈,他当初究竟是怎么把项羽的全部军队,赶入一个被包围后就无计可施的地方,这些细节并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
总之,这个计谋是十分完美的,项羽的军队被一网打尽,全部被包围在了垓下这个地方,没有任何一支有力量的楚军部队能逃出生天,这导致项羽在包围圈内无法得到任何有可能的援救,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与汉军鱼死网破,要么选择投降。
在韩信设下埋伏之前,楚军还获得了一些胜利,最初刘邦带着自己的军队追击项羽,在固陵这个地方遭到了项羽的反击,汉军大败,不得不躲入营地坚守不出。后来彭越带着军队来支援刘邦,韩信又从齐国带着几十万人赶来援助,项羽只能选择撤退。
可是他的后路已经被英布截断,英布在楚国后方招降了楚国大司马周殷,他们合并成的军队足以挡住项羽的后路。
然后楚军不断收缩,在韩信的战略部署下,他们被驱赶到了垓下,汉军从四面八方赶来,将楚军层层包围,他们围城了长城那样坚密的防线,将楚军围得个水泄不通,项羽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四面楚歌
此时楚国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刘邦的手下占领,包围圈内的项羽与外部的联系已经被完全切断。对于包围圈外的形势,他只能通过判断来了解,他可能料到汉军的其他部队正在占领楚国,但具体的情况他无从得知。
为了防止项羽做困兽之斗,防止他与汉军鱼死网破,为避免大的伤亡,韩信选择击溃项羽的内心防线。
接近胜利并不等同于完全获胜,项羽仍然有翻盘的机会,并且楚汉战争已经接近结尾,也没有必要再造成更大的伤亡。
项羽被包围后还主动与汉军交战过,当时韩信亲自指挥三十万大军迎战,面对项羽的十万楚军,战况最初竟然还处在劣势。因为楚军的质量太强了,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人员大部分都是新兵,硬碰硬占不了优势。
韩信发挥己方的人数优势,令中军向后撤,等楚军继续推进时,再令两翼全面进攻,楚军推进的部分三面受敌,为避免楚军被拦腰截断,项羽只能选择后撤。
这一战的胜利方是汉军,可韩信看出楚军战斗力很强,所以不愿再与楚军交战,他选择用心理战术击溃楚军。
汉军占领了楚国不少的土地,所以补充到了很多楚国人做兵源。韩信就令军队中的楚国人齐唱楚国民谣,其他国家的人一起合唱,顿时,包围圈四面八方都合唱起了楚歌。
再强再精锐的军队,被数倍的敌人包围得水泄不通,一定会陷进斗志消沉的状态,失去了斗志就等于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四面八方的楚歌,直接击溃了楚军将士的心理防线,这等于是抢走了他们的武器。
听到四面楚歌声,楚军将士一定都以为自己的家乡楚国已经被刘邦全部占领,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前有追兵后无退路,绝望的情绪充塞了楚军将士的内心。
项羽也是这样想的,他懊恼地说:“楚国已经被刘邦占据了吗?不然的话汉军内怎会有这么多楚国人!”
正是这种情绪,让项羽放弃了决战的念头,选择抛弃大军带着800骑兵突围。他大概也料到,心理被击垮的楚军可能不会再替他奋死作战了。
逃到乌江时的项羽更加绝望,因为跟着他的800骑兵此时逃得只剩二十多人,就在几天前,他手下还有十万大军,如今十万变二十,巨大的心理落差直接让他失去了理智,又轻易选择抛弃生命,在乌江岸边自刎了。
一切都在韩信的掌控之中,被层层包围的项羽除了突围和投降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布置完毕后,也许韩信每天都在军队里喝茶下棋,就等着项羽做选择。
不管项羽怎么选,这十万战斗力强大的勇士,都要变成十万个丢掉武器的俘虏,一切都在韩信的掌控之中。
这一战,就可以看出韩信和项羽到底是谁强谁弱了。韩信把项羽耍得团团转,让他处在完全被动的形势下,然后做出韩信早就预料好的选择。
韩信真可谓是古今参悟《孙子兵法》最透彻的人,他用兵就如同普通人用筷子那般游刃有余。《孙子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韩信攻心的战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他才能攻必克,战必胜,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