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重臣陆逊是什么人 ?他为什么会有一个愤懑而终的结局
你们知道吴国重臣陆逊是什么人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荆州一战中,陆逊协助吕蒙击败关羽,声名鹊起,而在后来的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更是名扬天下。陆逊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位擅长治国理事的文臣,在吴国中后期,他出将入相,成为朝中重臣,为东吴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夷陵之战结束后,刘备病逝,刘禅登上王位,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重新与东吴交好。在东吴这边,孙权将与诸葛亮来往的事宜全权交给陆逊处理,甚至专门复刻玉玺,放在陆逊家里,以方便陆逊处事。每次与蜀国通信,孙权都会事先询问陆逊,与蜀国往来的文书,也都交由陆逊过目,凡有不对的地方,都在他改正后直接送出,孙权一律不过问。在处理同蜀国关系的事情上,孙权对陆逊的高度信任,确实非常罕见。
陆逊所率军队驻扎的地区缺粮,于是便上书建议众将士屯田,孙权赞同,还表示自己愿意效仿古代君王,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之后陆逊又上书,就减轻民赋、少行重罚等民生之事劝谏孙权,孙权不仅同意,还让相关官员重新写好律法条款,派人送给陆逊,让他自行修改。229年,由于深受孙权欣赏,陆逊又加上大将军一职,在朝中地位至高无上,后来孙权出巡,直接将辅助太子、掌管武昌兵力、荆州及另外三郡事务全部托付给陆逊,朝中之事也由他主持。当时有位皇子喜欢斗鸭,陆逊疾言厉色地加以劝说,让他多读典籍,增长知识,而不应该因为别的事情浪费时间,所幸皇子也知道上进,立刻让人把斗鸭的场地拆了。
孙松是皇室宗亲,也担任军中将领,但是他不怎么整治军中纪律,陆逊知道后,在众士兵面前训斥他,还派人剃了他的头发。孙松一开始十分不服,变了脸色,后来渐渐平静下来,陆逊便告诉他,自己前来是为了提醒他避免过失,虽然忠言逆耳,但是他不该变脸色,孙松只能搪塞过去,说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发怒,是不敢对陆逊有什么怨言的。当时还有位太子宾客,对于治国,一直推崇先刑后礼的观点,陆逊得知后,也对他大加驳斥,并称古往今来都是礼治为先,那些曲解前人的观点不足为取,作为太子宾客更应该重视礼义,力行仁爱。陆逊直言敢谏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但是有他在,武昌确实平稳如常,后来有人去见孙权,对陆逊在武昌的作为很是赞赏,还让孙权放心,武昌一切安好。
曾经孙权就奔丧如何立法一事,向众大臣征求意见,丞相表示凡是奔丧违反法令的,应该判死罪。后来有一县长因为母亲去世,私自奔丧回家,违反了法规,之后他十分自觉地进入狱中等候惩罚。陆逊知晓后,将县长平日里的功绩汇报给孙权,并替他求情,孙权便将县长的罪名减轻了一等,告诫他以后别再犯,自此之后,再也没有私自奔丧的事情发生过。曾有一位将领准备到鄱阳募集军队,对于如何行动向陆逊请教,陆逊表告诉他,鄱阳民众生性强悍,征兵容易,但是容易生出变故,将领不听,强行征兵,果然导致当地发生叛乱,将领本人也被杀。最后是陆逊带兵亲自征讨,叛乱的首领被招安,另外还得到了几千的兵员,叛乱因此被平定,陆逊又加官进爵,派到别处镇守。当时孙权有位心腹名叫吕壹,为人阴险,擅权作乱,在朝中打击异己,手段残忍,陆逊等其他大臣为此事十分忧虑,甚至每次提起这事,就难忍泪水,后来吕壹被揭发处死,孙权也为这事进行了反思,还派人向大家表示了他的歉意。
244年,丞相顾雍去世,陆逊受命接替他的职位,孙权在诏令中称赞他才德兼具,文武齐备,是能担当起治国重任的贤才,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建功立业,安定四方,而且还保留了他原来的职务。当时太子和鲁王就王位继承一事,互相竞争对立,很多朝中或外敌的官吏,都把自己的亲信子弟送来为太子或鲁王效命。将领全琮把这种情况告诉了陆逊,陆逊表示这些年轻人应该注重发展个人才能,凭借才能获得升迁,而不是为了讨好哪边谋取虚荣,从历史来看,支持各派的官家子弟最终会拉帮结派,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正好当时全琮的二儿子是鲁王的宾客,陆逊便建议全琮效法古人,杀子以避免以后家门受辱,全琮对陆逊的建议很是不满,自此对他怨恨深种,之后还陷害陆逊外甥被流放,不过后来鲁王被赐死,全琮的二儿子也株连被杀。
在同孙权关系僵化以后,太子曾派人暗中藏在孙权床底,听到了孙权同杨竺讨论打算让鲁王继位的消息。太子十分惊恐,就派亲信向陆逊求救,让他帮助缓和父子关系,再加上太子太傅也曾与陆逊有所往来,陆逊便同意为他说情,多次上书提醒孙权注意嫡庶有别,然而被孙权察觉到他的疏漏,派人去信责怪他干预宫中事务,而因此事被抓的杨竺,则以二十条罪状诬陷陆逊,陆逊愤懑而终。这样一位文武全才,因为被牵连进孙氏王位继承的争斗中,就这样在被诬陷中愤然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