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26)310

刘邦在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封赏了,此时他特意提出了一人,那便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为此,他特意让张良从齐地选择三万户,结果张良却说只愿受封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要知道齐国自古就有鱼盐之利,富庶的很,远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留县所能比的。那张良为何不要这个厚封呢?是他傻吗?还是他觉悟高呢?其实都不是,里面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张良如果要了这厚封,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刘邦当时封赏功臣有两个特点,一来封的都只是侯爵,二来封赏较重的都是早期跟随他的老人,尤其是沛县人。这就说明了当时刘邦脑子里就已经有了非刘氏不得封王的想法,只是时机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罢了。不是沛县老人,是不会得到刘邦内心深处信任的。

这些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刘邦没说,但张良这样的谋略家,是完全可以从一些事情的端倪中猜测出来的。刘邦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看似是给他更高礼遇了,可这恰恰说明了刘邦对他的不信任。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一、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韩国的丞相,在韩国被秦朝灭亡后,他为了报仇,曾刺杀过秦始皇,失手后躲了起来。一直到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他也自己拉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响应,后来觉得自己势单力薄,难以立足,只好率众投奔了驻扎在留县的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结果在半路上遇到了刘邦,便依附了他。

到后来,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共商大事。张良不忘复兴韩国,便对项梁提议说:“您现在既然已经立楚王为后人,而韩王诸多公子中的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借以多树党羽。”因二人之前有旧谊,所以项梁就一口应承了下来,同时还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相当于丞相)。这就说明了,张良首先是韩王的人,其次才是刘邦的人。

二、鸿门宴前夕,项羽要杀刘邦,项羽的叔叔项伯因张良对他曾有救命之恩,便劝张良赶紧逃走。结果张良力劝项伯和刘邦见面,还促成他们成了儿女亲家。于是乎,项伯就提前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使得刘邦在赴宴时,项羽始终都下不了决心杀他。宴席上,范增让项庄舞剑,趁机杀了刘邦,可由于樊哙的保护,没有得逞。

事后刘邦逃走,留下张良和项羽周旋,项羽并没有为难他。这也就是说,项羽也认为张良并不完全是刘邦的人。后来刘邦被封为汉王,张良也并没有随他一起去封国,只是送了他一程之后,就回到了韩王成身边。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早期的张良,其实并不完全是刘邦的人。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三、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诛杀异己了,尤其是当初项羽阵营中的人。比如临江王共讙、燕王臧荼、颍川侯利几等等,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韩信。当年韩信从齐国赶来,参加了刘邦和项羽的会战,用计打败了项羽。结果项羽这边刚死,刘邦立刻就将其兵权给夺了回来,还借口他熟悉楚国的情况,将其由齐王改封为了楚王,这实际上就是让韩信离开自己的大本营。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害怕韩信造反。

韩信到了一个看似风光实则无根的新地方后,即便真想造反,肯定需要准备很长时间,期间的保密工作是很难做的。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逃脱谋反的罪名,被从楚王降到了淮阴侯。要知道,自古以来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为何韩信仅仅是降爵位,这不是很奇怪吗?在这整个过程中,乃至后来韩信被杀,张良一句话都没说。

为何?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天下已经归于一统了,此时刘邦心里想的是如何将这江山留在他刘家,所谓的封赏,不过是一种安抚的手段罢了。敢向皇帝要如此厚封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像后世的曹操、司马昭那样,能够控制皇帝的人;另一种就是找死的人。张良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大谋士,他岂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四、这皇帝既然让你选,不选肯定是不行的,那就违抗圣旨了。但智者就是智者,另外机缘巧合的是,他和刘邦相遇的地方就在留县,要了这么一个天意所在的地方,刘邦还能有何话说?

另外张良要留县还有一层意思,留者,留也,意思就是说,是你刘邦要我留下来的。凭张良的智慧和刘邦的悟性,两人很快就会明白这点,此后两人也是心照不宣,相安无事。

留下来的张良,再也不建一言,不献一策,因为国事有萧何,他实在是没啥事可干。此时的他是多说无益,少说为佳。因为张良是军事战略家,和萧何这类政治家不同,他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有极大的作用,但到了和平年代,基本就歇菜了,无用武之地。所以说张良是智者,他很清楚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良自选留侯,绝对是智者的选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1/43777.html

“张良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何刘邦封侯时要选留县这个地方?” 的相关文章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

崔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饱受爱戴,位列三公

崔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饱受爱戴,位列三公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以蜀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北伐,甚至是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国。而对于诸...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刘仁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仁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历史上,大凡投降敌国的人,如果故国还在,都不会在故国有什么好的评价,叛臣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例外的情况也有,比如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黄权。他在“夷陵之战”时,因回师蜀汉无望,被迫向战争的第三方曹魏...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上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根据统计,我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勤政,有的皇帝便是累倒在案牍之上。那么,康熙帝和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高寿呢?你是不是会说,他们一定是服用了抗衰老的药,因为古代帝王都想追求“长生不老”。事实上,恰恰相反。说到这里,《西游记...

有哪些与李昉相关的轶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李昉相关的轶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补任太庙斋郎、太子校书。后汉时期,进士及第,授秘书郎,累迁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世宗时期,出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