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同样是藩王作乱,汉景帝和建文帝差别怎么那么大?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10)390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后,为了避免出现“春秋战国”之混乱局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皇室子弟一律自食其力,成为庶人,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但是,中国是一个宗法观念深厚的国度,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非同一般。所以,就算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但后世王朝依然继续玩“分封”,让宗室子弟到各地充任藩王,如汉、晋、唐、明,无不是继续搞“分封”,即使他们也知道“分封”容易引起动乱。

事实的确如此,刘邦错误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推行“分封制”,以致爆发农民起义时,皇室成员无兵无用,起不到维护江山社稷之作用,于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继续分封刘氏宗亲为王,最终引爆“七国之乱”。司马炎继位后,认为曹魏灭亡是因宗室力量弱小,于是继续分封,结果引起“八王之乱”,北方五胡趁机入侵,西晋灭亡。明朝朱元璋草根起家,为了保住老朱家江山,继续推行分封,并赋予各地藩王军权,最终朱棣“靖难”成功,建文帝下台。可以说,只要推行分封,允许藩王有实权,叛乱几乎无法避免。

一般情况下,中央 *** 对各地藩王拥有巨大优势,只要藩王敢作乱,朝廷往往能快速将其平定。例如,吴楚“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派周亚夫率30万大军迎战叛军,相持3个月后,在汜水关大破联军主力,一战定乾坤;武则天称帝时,唐朝各地宗室王爷起兵反抗,武则天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各个击破。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朱棣亲兵起兵“靖难”时,只有800兵马,连北京九门都还在朝廷军队的控制之下;而朱允炆手握百万雄师,却打了四年,而且还被朱棣逆袭成功,自己丢失了江山。那么,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可以一战定乾坤,为何朱允炆打了四年还丢失了江山呢?

其一、吴楚“七国作乱”时,名不正言不顺;朱棣则“出师有名”

异姓诸侯被消灭后,刘邦开始大肆分封宗室,让其就藩各地,并在大臣面前斩白马盟誓:“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说的是只有皇室子弟才能封王,其余人等若敢自立为王,则天下英雄可以起来讨伐之、消灭之。诸侯王的职责是保护刘家江山社稷,管好辖区内之事便可,但不许干预朝廷事务。可以说,刘邦在制度上已经明确规定诸侯不可干涉朝廷事务,吴王刘濞不但不遵守“祖制”,而且还在藩地公开铸币,招兵买马,造反之心早已暴露,必然不得民心。

反观燕王朱棣,他起兵“靖难”、“清君侧”可是有十足理由的,因为朱元璋分封藩王时有规定:藩王有责任守卫边疆,藩地军队调动权归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若是朝廷出现“奸人”,藩王有义务带兵入京勤王,铲除奸佞。也就是说,藩王在必要时候,即是朝廷出现“奸臣”时,可以带兵进入京城,保卫朱家江山。燕王朱棣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打出“清君侧”之旗号“靖难”,扬言要进京讨伐主张削藩的黄子橙、齐泰,铲除朱允炆身边的奸臣。也就是说,朱棣起兵不是为了抢夺侄子的江山,而是为了保护侄子,不让其被奸臣所蒙蔽,这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同样是藩王作乱,汉景帝和建文帝差别怎么那么大?

其二、汉景帝战略布局得当,朱允炆削藩行动过激,得罪人太多

汉景帝无疑是一个比较英明的君主,在削藩问题上采纳晁错之建议,重点打击吴楚等早已暴露出造反之心的诸侯,对其他各王则继续安抚。如此一来,不但避免了其他诸侯倒向“七国同盟”,致使朝廷腹背受敌之可能,还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七国同盟”,向国人表明自己不是在“削藩”,而是“平叛”,是在讨伐违背祖宗制度的“乱臣贼子”,从而赢得国人支持。试想,若是汉景帝削藩过激,将全部藩王得罪一遍,梁王刘武还会死守封地,顶住叛军攻势,为周亚夫布局赢得时间吗?

反观建文帝,采纳黄子橙、齐泰之建议,在削藩问题上采取比较过激策略,直接下令剥夺各地藩王之权力,部分甚至被逼至死,全家自杀。如此一来,各地藩王对朱允炆寒了心,不但不支持朝廷平叛,甚至还同情朱棣。此外,朱允炆公开违背“祖制”,必定人心不服,国人认为藩王作乱,错在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正因为如此,朱棣起兵造反时,手握大明最精锐力量的宁王朱权,不但不从背后偷袭朱棣老巢,反而在自己封地里坐山观虎斗。试想,若是朱允炆能将宁王朱权搞定,让其出兵攻击朱棣后方,估计他就是最后的赢家了。

同样是藩王作乱,汉景帝和建文帝差别怎么那么大?

其三、汉景帝手下猛将如云,建文帝则一将难求,双方平叛主将水平不一

抛开其他原因不谈,双方平叛主帅之能力对战争结局之影响非常大,甚至直接影响到平叛之成败。汉景帝时期,虽说继续奉行“黄老之术”,但为了防范匈奴随时南下入侵,军事上也未曾放松,尤其是注重整训边防军,一批名将就此诞生。例如,平叛主帅周亚夫,此人是大将周勃儿子,常年驻守边疆防备匈奴,军事经验没得说,对付吴楚“七国联军”绰绰有余。

反观建文帝,因为朱元璋杀戮功臣太多,名将几乎被杀光,只留下耿炳文一员老将(此人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按理说,耿炳文也不错,虽然打不赢军事天才燕王朱棣,但守住城池不让叛军南下则毫无问题。可惜,朱允炆临阵换帅,让李景隆这草包出任平叛主将,以致朝廷大军屡屡被朱棣击败,几十万大军差点都被玩没了。后来,朱允炆让盛庸挂帅,此人武力值可以,还曾赢过朱棣几回,但发挥不正常,后来就一直被朱棣追着打了。最后,朱允炆亮出杀手锏,即是让徐达长子徐辉祖挂帅,此人是朱棣大舅子,武力值很高,跟朱棣有得一拼。可惜的是,当朱棣千里奔袭南京,兵临城下时,李景隆居然开门迎接叛军,徐辉祖回师救援不急,建文帝只好逃跑了。

综上所述,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与吴楚联军相持三个月后,在汜水关一战击败叛军主力;朱允炆则与朱棣打了四年,还丢失了江山。究其原因,就在于朱允炆与汉景帝不是一个层次的帝王,朱允炆不但“削藩”策略失当,在平叛主帅选择上也是错误连连。试想,若是朱允炆“削藩”行动适当放缓,或首战让徐辉祖挂帅、耿炳 *** 副帅,一攻一守,朱棣岂能逆袭成功。各位说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2/46512.html

“同样是藩王作乱,汉景帝和建文帝差别怎么那么大?”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长得好看气质又好 诸葛亮为何会娶黄月英

诸葛亮长得好看气质又好 诸葛亮为何会娶黄月英

还不知道:诸葛亮英俊潇洒,为何娶“丑女”黄月英为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各路诸侯蜂拥而起,割地称王。彼时,中原大陆上战火纷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是涌现出了不少惊世之才,如群星闪耀星空。很多人在阅读过《三国演义》之后,对其...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赵光义作为兄弟,两人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对于治国来说,两人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

秦朝最后会覆灭与李斯有何关系?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最后会覆灭与李斯有何关系?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秦朝灭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终结。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斯,楚国上蔡人,在郡中任小吏期间,见厕所中的老鼠只能吃脏物且见到人或狗就惊惶逃窜,粮仓中的耗子却吃得肥肥胖胖且无忧无虑,遂大发感慨:“人有无出息与老鼠同理,完全由自己所处环境决定!”为改变环境,...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后升任中书门下侍郎,高平陵政变后,王...

苏麻喇姑为什么每年只洗一次澡 甚是还将洗澡水喝掉

苏麻喇姑为什么每年只洗一次澡 甚是还将洗澡水喝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苏麻喇姑为何只在每年的除夕洗一次澡,还要喝掉洗澡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宫女,她的特殊之处在于她以宫女身份,被康熙皇帝尊为额娘,受到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尊崇,死后不仅皇子们给她披麻戴孝,后来雍正皇帝更是亲自下旨...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一生有何作为

提起管仲这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管仲通过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用人上一系列措施,使得齐国走上春秋“五霸之首”。“华夏第一相”并非浪得虚名管仲号称华夏第一相。此人乃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春秋...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