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士到直隶总督,揭秘史贻直的为官之路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史贻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科举考试难度很大: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张之洞26岁考中进士,曾国藩27岁考中进士——左宗棠一辈子都没有尝过进士的滋味。
而在有的“神童”面前,科举考试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比如,史贻直。
史贻直是清朝中期一位很有名气的大臣,生于1682年,是江苏溧阳县人。1700年,史贻直进京参加会试并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时,年仅18岁。无数读书人穷极一生都有可能达不到的高度,史贻直在18岁的年龄就达到了。只能将“学霸”两个字送给这位年轻人。
考中进士只是官场的起点。史贻直进入了翰林院,授任翰林院检讨,为从七品。当年,曾国藩的之一份官职也是翰林院检讨。他们的起点是一样的。不过,曾国藩进入官场后,成为了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不到10年就累迁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史贻直家境一般,出身普通,在朝廷里属于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人缘的“三无”官员,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好在他“性强记,饬举止,善为辞令”,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到康熙末年,已经升迁到从五品的内阁侍读学士。
雍正皇帝继位后,提拔重用了张廷玉、田文镜、李卫等一批 *** 大臣,为己所用。史贻直的身影也出现在这批 *** 大臣里。雍正皇帝安排史贻直在南书房行走。南书房位于紫禁城乾清宫的西南,原本是康熙皇帝的书房,后来成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场所。在南书房行走的官员,需要为皇帝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意见。许多清朝大臣将南书房视为清要之地,以能够在南书房行走作为极为荣耀的事情。
那一年,史贻直41岁。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难免有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但在官场上的收益也非常可观。有了雍正皇帝的信任,史贻直的官场之路走得更加顺畅。不久,他便被提拔为吏部侍郎,接着是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在多岗位锻炼。在清朝,六部尚书多由殿阁大学士兼任,日常工作由侍郎主持,侍郎的权力非常大。
雍正皇帝用人有一个特点,对于自己欣赏的人才,都会外派到地方去担任总督、巡抚。田文镜、李卫都有担任总督、巡抚的经历。张廷玉则因为年岁已高,不方便外出,因而自始至终都在朝廷任职。1729年,雍正皇帝命令史贻直署理福建总督。
那一年,史贻直47岁。
史贻直在福建干了大量实事。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当时,福建水师利用巡查海域的机会,携带货物进行走私贸易,让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史贻直就任福建总督后发现了这一现象,立即下令禁止了这种行为。
福建粮食产量不高,福州、兴化、泉州、漳州4府没有足够的粮食存放到仓库里。史贻直奏报朝廷同意后,将台岛应输兵米更换成谷子运到上述4府,将陈旧稻谷换出来卖掉,存放新鲜稻谷。
1730年,雍正皇帝将史贻直调任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3省的军民政务。两江地区繁华富庶,是清廷的“钱袋子”。不是皇帝特别信任的大臣,绝无可能得到两江总督这个官职。史贻直接到任命后,有些忐忑不安。
因为史贻直是江苏人。
清朝从顺治时期就规定了官员任职的回避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外官回避本省。这就是说,史贻直作为江苏人,不能回到本省任官。他不能当两江总督,也不能当江苏巡抚。就像福建人林则徐不能担任闽浙总督、湖南人左宗棠不能担任湖广总督一样。
史贻直赶紧回复朝廷,以自己是江苏人为理由,请辞两江总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雍正皇帝没有同意。于是,史贻直就成了两江总督,还兼任左都御史。直到一年后,史贻直才被调回朝廷。
不久,雍正皇帝派遣军队征伐准噶尔叛乱。陕西、甘肃属于军队的行道省份。史贻直奉命任职陕西巡抚兼兵部尚书。期间,朝廷曾打算禁止民间酿酒。史贻直奏报朝廷称:“烧锅亦民间谋生之一事,当视年事丰歉,审民力盈虚,加以董劝。”史贻直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肯定。
史贻直是一位办事能力很强,又保持清正廉洁作风的官员,不但雍正皇帝很信任,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依然在政坛屹立不倒。1744年,史贻直步入人生巅峰,授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殿阁大学士是事实上的宰相。那一刻,史贻直位极人臣,无限风光。
1763年,史贻直因病去世,享年82岁。乾隆皇帝追赠为太保,谥号“文靖”,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