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清朝时期的总督与宰相有哪些区别?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18)29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起雍正乾隆共同重用的宠臣,人们肯定会想起张廷玉和鄂尔泰,因为这两个人都当了大学士,也都进了军机处,按照雍正朝以后的说法,是“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没进过军机处的刘墉和纪晓岚都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相爷”。

真正有资格被称为清朝真宰相的,在雍正乾隆朝是刘统勋和和珅,此外就是雍正四大宠臣中的张廷玉和鄂尔泰了——太子少傅(三孤之一,仅次于三公)、直隶总督李卫没有当大学士,也没有进军机处,这其中主要原因,还真不是因为李卫不识字:当大学士进军机处,识字并不是必要条件,而且李卫既不是小叫花,更不是不识字,李卫修改过的奏章,饱读诗书的师爷们也自愧不如。

说到李卫当大学士不进军机处,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很多人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都以为养廉银是和珅发明的,为此还遭到了纪晓岚的强烈反对。但事实上,养廉银是雍正皇帝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起施行的德政,纪晓岚不敢反对,也没有理由反对。

读者诸君都知道,明清两朝的官员俸禄基本是一样的,一品大员一年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白银(大致如此,有时候会高一点也有限),至于七品知县,如果不搜刮百姓,那就只能全家一起喝西北风——朝廷发放的俸禄,养一个师爷都不够。

田文镜号称清官廉吏,但是他请邬思道当师爷,一年也得拿出三五千两白银来,而这些钱,其实是雍正皇帝替他出的——雍正给所有地方官员都发放了养廉银,从总督、巡抚到知县,每年都有一万两到几百两白银,更高的养廉银达到两三万两,而当时的亲王年俸只有一万两,能当总督,那可真是“给个亲王都不干”。

揭秘:清朝时期的总督与宰相有哪些区别?

李卫是个富家子弟,说他家财万贯一点都不为过——别人买官都是从县丞县令起步,而李卫直接买了一个从五品兵部员外郎,没过几天,就升任正五品户部郎中,这两个职位,相当于某部副司长和正司长,如果李卫没文化不会算账,康熙(李卫刚当官的时候,皇帝是玄烨)是不会把一省或几省财政审核大权交给他的。

李卫精于算计,而且善于捕盗,能够有这两项本事,就说明他心思缜密智慧过人,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粗犷豪放,弄得雍正皇帝也很头痛:“近有人谓卿任性使气,动辄肆詈。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节不能操持,尚何进德修业之可期?当时自检点,从容涵养。(《清史稿·列传八十一》,下同)”

雍正皇帝对李卫,在包容的同时还重点培养,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你小子别装蒜,我知道你是有文化装没文化,只要你收敛一点,大学士、军机大臣的位子给你留着呢。

揭秘:清朝时期的总督与宰相有哪些区别?

但是李卫“屡教不改”,还振振有词地跟雍正皇帝顶牛:“受恩重,当不避嫌怨。”

李卫出马一条枪,几乎把当时的朝廷重臣收拾了个遍:鄂尔泰、范时绎(范文程之孙,曾任两江总督)、齐苏勒(纳喇氏,曾任河道总督、兵部尚书)都被李卫争得灰头土脸,就是同为雍正宠臣的田文镜,也被李卫修理得挺惨。

李卫收拾了那么多朝廷重臣,是得到雍正皇帝默许的,所以他才在上谕中给李卫吃宽心丸:“时绎不足论,齐苏勒与有芥蒂,或汝礼貌疏慢所致,咎不在齐苏勒。凡审事辨公私最为不易,向日于邻里乡党间先存嫌怨,则又当别论。朕每言公中私、私中公,枢机正在于此。”

雍正对李卫谆谆教导,就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面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 *** 好了,就可以委以重任。

雍正皇帝失望了,李卫一直也没有改,所以即使乾隆继位,李卫也没当上大学士,更没进军机处——兵部尚书不进军机处,李卫真是个奇葩。

但这也正是李卫想要的结果:当封疆大吏收入高,活得自在,远离朝堂纷争,逢年过节给朝中大佬送点“冰敬”“炭敬”,对掌握万两养廉银的总督巡抚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从总督到知县都有养廉银,大学士、军机大臣就没有吗?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从雍正施行养廉银到清朝灭亡,京官们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他们得到的更大一笔补贴是“双俸”,也就是双倍工资——即使张廷玉鄂尔泰官居一品,拿到了两倍工资,也不如七品芝麻官知县拿到的养廉银子多!

李卫甚至可以算历经康雍乾三朝的之一聪明人,他即使当了刑部尚书、署理兵部尚书,也一直当着直隶总督——清朝权利更大的总督,养廉银子当然也是最多的,这时候有人劝李卫进京当大学士、军机大臣,李卫肯定会白眼一翻:“拿根针来,我把脑袋进的水放出来再去吧!”

只要脑袋没进水,李卫就不会放弃封疆大吏的幸福富裕自在生活,张廷玉是没有地方工作经验,只好窝在京城受穷——天子脚下,收一分钱都要战战兢兢。鄂尔泰脑袋进了水,放着好好的兼管广西的云贵总督(一人管三省,养廉银三倍)不当,偏要进京跟张廷玉一较高下,结果被乾隆皇帝收拾得挺惨:“乾隆七年,副都御史仲永檀以密奏留中事告鄂尔泰长子鄂容安,命王大臣会鞫,请夺鄂尔泰官逮问(乾隆指使的),上不许(装好人)。二十年,内阁学士胡中藻以诗辞悖逆获罪,中藻出鄂尔泰门下,鄂尔泰从子甘肃巡抚鄂昌与唱和,并坐谴。上追咎鄂尔泰植党,命撤出贤良祠。”

鄂尔泰辛苦一辈子,最后啥都没捞着,最后连个虚名都被撤销了,而李卫嚣张跋扈一直到死,乾隆也没收拾他,反而给予了他特别的礼遇:“乾隆元年,命兼管直隶总河,二年,嘉卫执法秉公,赐四团龙补服……卫在直隶六年,莅政如在浙江时。病作,乞解任,遣御医诊视。卒,赐祭葬,谥敏达。”

李卫自由自在逍遥快活一辈子,拿着花不完的养廉银在地方当土皇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雍正乾隆两朝皇帝都对他完全信任,这时候我们在佩服李卫精明取舍的同时,也不禁要问一句:如果李卫当上大学士并进了军机处,他能斗得过张廷玉和鄂尔泰吗? 在亲王郡王遍地走、贝子贝勒多如狗的天子脚下,李卫还能快活得起来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2/47816.html

“揭秘:清朝时期的总督与宰相有哪些区别?”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赵云与徐晃的箭术怎么样?孰高孰低?

三国时期赵云与徐晃的箭术怎么样?孰高孰低?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赵云和徐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在演义中,赵云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作为大将,弓马娴熟,箭法自然都要精良。赵云在南屏山接诸葛亮时,曾一箭射断徐盛船帆绳索,徐晃在铜雀台射箭比赛中,一箭射断柳条,夺取锦袍...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李文...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分...

韩信被杀之前 韩信有后悔弃楚投汉吗

韩信被杀之前 韩信有后悔弃楚投汉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临死前,是否会后悔当初他弃楚投汉的选择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清楚韩信临死前的心理活动。但是,一个人的心思,是最难琢磨的,况且时隔久远,更是不容易说清楚。因此,我们只能说存在某种可能性,不能保证就是如此。韩信不会后悔自己弃楚投...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还不知道: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什么曹操始终不敢称帝?是因为他不想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不是不想称帝,只不过是因为在他想称帝的时候被人临门一脚拦住了,在他好不容易把事情摆平后,他自己也就只剩一口气了,与其白白担个贼名,还不如立个牌坊,反正称帝的事有他儿子曹...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刘盆子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刘盆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世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盆子是新朝末年的枭雄,为赤眉军首领樊崇拥立的傀儡皇帝,在位不到两年,在赤眉军失败后随樊崇投降东汉光武帝刘秀。那么刘秀是如何对待堂侄孙刘盆子的呢。一,汉室后裔刘盆子是西汉城阳景王刘章(刘邦之孙,刘肥之子)的后裔,式侯...

有哪些与王拱辰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王拱辰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反对庆历新政,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祐元年(1...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