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夏侯霸为什么没选择反抗,而是投降蜀国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夏侯霸为何不反抗,而是投降蜀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命太傅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为托孤大臣,两人共同辅助太子曹芳执掌朝政,但曹爽为保曹氏江山,刻意排挤司马懿。
司马懿自知现在的实力还不能与曹爽争锋,所以他一直在避其锋芒,笼络朝臣人心,等待有朝一日可以反击曹爽。而曹爽经过几次三番的试探之后,也被司马懿所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觉得司马懿已经无力反抗了,放心的带着少量军队和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祖。
就等着这个机会的司马懿果断发动政变,带领三千死士闯进皇宫挟持郭太后,逼迫郭太后下诏书罢黜曹爽兄弟的职务,然后又派儿子司马昭带兵占据洛阳城。司马懿料定曹爽得知这个消息后,不敢反抗只能束手就擒,结果曹爽果然没有让司马懿失望。
曹爽最终向司马懿投降,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司马懿就成功窃取了魏国大权,可恨曹爽身为大将军,执掌魏国天下兵马的大权,竟然会懦弱到如斯田地。曹氏宗亲遍布全国,曹爽手上又有天子在手,只要他振臂一呼,司马懿必定穷途末路,凭借一个小小的洛阳城根本不可能抵抗得住。
其实曹爽本来可以向一个人求援的,那就是镇守凉州,抵御蜀国的曹氏宗亲夏侯霸,魏国的雍州、凉州皆归夏侯霸的堂侄夏侯玄所掌管,魏国在这两个州集结了数十万的兵马。只要曹爽向他们求援,让他们领兵前来勤王,试问司马懿拿什么抵挡这数十万大军。
可就算曹爽不向夏侯霸求援,按理说夏侯霸看见魏国有难,他身为曹氏宗亲,不应该袖手旁观才对的,可为什么他最后没有选择起兵反抗司马懿,而是选择南逃投降蜀国呢?
翻阅史料的话可以看见一点端倪,一是司马懿太善于收买人心了,可以说当时他发动政变是普天同庆的事情,司马懿在洛阳城基本没有遇到任何大臣的抵抗。甚至于有很多大臣反过来帮助司马懿,帮忙跑去劝说曹爽,劝他做一个富家翁,把朝政大权交还给太傅司马懿。
加上司马懿信誓旦旦的对着洛水发誓,绝不秋后算账,还有一大票魏国的宗亲显贵做司马懿的担保人,这才让曹爽甘心放弃抵抗,自求平安度过一生。此时的魏国朝野上下都觉得司马懿就是魏国的救世主,他就是魏国的周公、霍光,由他来带领魏国只会让魏国更好。
这其中也包括了夏侯霸,毕竟司马懿伪装的太好了,让世人都相信了他的假仁假义,至于后来司马懿撕下假面具借口曹爽谋反,而诛杀了曹爽三族的时候,虽说朝臣们虽然都傻眼了,可此时大局已定,再无力反抗司马懿。
夏侯霸就算在司马懿刚刚发动政变时有意举兵反抗,可没有曹爽的旨意,也是师出无名使自己落得个叛臣贼子的罪名,等到后面司马懿成功控制大局时,夏侯霸已经无力回天了。司马懿用雍州刺史郭淮取代了夏侯霸侄子夏侯玄的征西将军职位,把夏侯玄调回京城监视起来。
而夏侯霸素来与郭淮不和,夏侯霸感到恐惧害怕司马懿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但自己又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只好选择逃到蜀国,远离是非之地。
可惜了曹操祖孙三代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竟然就这样拱手相让给了司马一氏,不知道曹操泉下有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