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1)107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之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位之争很少有不流血的时候。

贞观17年,唐朝太子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在李治和李泰两人之间旋即展开,当然,一场腥风血雨不可避免。两个人为了皇位各施手段,各位大臣也紧随其后。但唐朝这场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的站位很值得深思,两个皇子都是他的外甥,长孙无忌却站在了李治的背后,而没有选择跟李泰站在一起,这又是为何呢?

一言以蔽之,在长孙无忌看来,不论是李承乾或是李泰继位,都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有自己成熟的党羽,只有年纪尚轻的李治,日后可以为自己所掌控。我们细说开来!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一、唐朝李氏太子之位之争

在古代,在皇家大院,嫡长子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被立为太子、世子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立长不立贤一直是不容置疑的铁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虽说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就是生死之战,这种利益冲突突破了亲情甚至伦理。李世民上位以后,确立太子也是一件大事,自古君王在位立储,都是要首先解决的大事。所以作为李世民嫡长子的李承乾自然被确立为太子不在话下。

要说这位太子李承乾,可能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加上他对老师为师不尊,对父亲阳奉阴违,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甚至干出了“逼宫”的事情,想让李世民早点把位子给他,这不免让李世民凉风背后起、寒从心底生。由于李承乾的心术不正,所以李世民决定撤换太子。但是鉴于自己的切身经历,他不想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弄僵,一直在思考权衡利弊。

二、长孙无忌的“金点子”

李世民在思忖良久之后,想到了四皇子李泰来继承太子。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他很有才华,也很聪明。但是李泰在李承乾逼宫事件中,有谋害亲嫡的举动,而且对于李泰任太子,也遭到褚遂良等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李世民最终觉得青雀李泰杀子传弟的承诺不过是一句谎言而已,所以李泰最终也被否定。

储君之争,从来都不是兄弟间的事,一定都有各自划分了派别的大臣插手其中。就在李世民为立新太子绞尽脑汁的时候,长孙无忌替李世民想了一个点子。长孙为李世民推荐一人,那就是日后的唐高宗李治。长孙为何要推荐李治呢?一来为了解决主子李世民废立太子造成的尴尬处境;二来为了缓和皇子们之间的敌对情绪,不至于彼此交恶,让历史重演;第三,长孙出于私心使然。因为当时李承乾和李泰都有自己的一班人马,唯独李治没有,因为李治年纪尚轻,还没有成熟的党羽,日后若能当得了皇帝,李治肯定会感谢他这个舅舅,长孙无忌也好控制李治、控制皇室。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三、唐太宗李世民的进退与立废

在历史上,立储向来是皇室上演的一幕大剧。因为立储事件关乎国家命运、人民福祉,同样也牵扯到很多王公大臣的切身利益。可以说,这些大臣站对了队伍,就意味着新皇帝的加官进爵,但如果站错了队伍,即将面临的是流亡,甚至是灭族。所以,谁当太子,都会暗藏着腥风血雨、电闪雷鸣。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李治,包括在废立太子上如此慎重、费心思,主要是他联想到自己玄武门发生的种种事情,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以前的人生污点,但他不想让类似的残酷事件在孩子们中间重演,不得不说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李世民终于干了一件大事、正事。后来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承袭了大唐盛世,虽然没有大的功绩,但也没有什么大过,总的来说大唐比较风平浪静。

总之,长孙无忌对李治的看法,实际上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唐太宗曾说过两个字来评价李治——仁懦。李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枚小白,他是十足的好人,但是太懦弱。而这两个字恰恰就是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的理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2333.html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神符:唐朝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神符:唐朝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李神符(579年-651年),字神符,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李亮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神符幼年丧父,居于长安。义宁元年(617年),授光禄大夫,册封安吉郡公。唐朝建立,李神符受封为襄邑郡王,出任并州总管,击败东突厥进犯,授...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对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朱棣也不会造反,是这样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朱标的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接班人了,经过深思熟虑,他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可面对这么年轻且无经验的接班人,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看似给他...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对朱高炽为什么坚持要朱瞻基下南京?朱棣驾崩后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洪熙元年四月,洪熙皇帝朱高炽命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不成想命不久矣,导致了后来皇帝驾崩时太子在外,原本就对皇位野心勃勃的汉王认为有机可乘,在朱瞻基回京途中伏兵,意图截杀皇太子,夺得...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还不知道: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为何最后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奇袭荆州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奇袭荆州已经算是第三次攻占荆州了,这里没有用偷袭,而是用了奇袭,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战况十分不好,因为如果光看这件事情的表面的话,孙权进攻偷袭荆州是没...

乾隆一共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令妃的儿子

乾隆一共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令妃的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有十七个儿子,为何最终传位给令妃的儿子?是因对她的爱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绝对不会是因为爱极了令妃才把皇位传给第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历史上的乾隆不仅没有后人想的那么深爱令妃,甚至可能在他心里都没拿令妃当回事。在乾隆心目中令妃不过是富察皇后的...

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雍正帝为何会调任年羹尧去担任?

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雍正帝为何会调任年羹尧去担任?

胤禛是情仇第五位行第,年号雍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对年羹尧已经非常不满,准备打击他。当时雍正已经把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付诸行动。先是,年羹尧弹劾四川巡抚蔡珽。但是雍正却不听年羹尧的弹劾。本来蔡珽是有罪的,但是雍正却认为...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