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 *** 的范文程,为什么要投奔满清 *** ?
范文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范文程在历史上饱受争议。作为 *** ,他却是满清(后金)的柱国勋臣,可以说如果后金没有范文程这个智囊,可能最终只是辽东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
范文程在后金崛起以及入关统一中原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关键性、决定性的意见。没有这些意见,无论当初被袁崇焕逼得一筹莫展的皇太极,还是后来吴三桂求援时举棋不定的多尔衮,都不敢想象后来清朝会定鼎中原200多年。
满人的骄兵悍将不可谓不多,但是历史上每个异族政权的崛起,实际上都是 *** 和 *** 的脑袋的对决。
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满清,中行说到张元再到范文程。历史上无数人,都是从小“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此家帝王不用我,我便投他家。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祖国培养人才,却于敌国开花。卫国培养了一大批改变春秋战国格局的人才,比如李悝、商鞅、吴起、吕不韦等,但最终都成就了别国。
生于乱世辽东,范文程虽然是大明万历四十三年的秀才,享受着比普通百姓稍高的免部分赋税徭役,以及官府礼遇待遇,但是这一年他才18岁,前途或可预期。
想当年严嵩、徐阶、张居正这些天才读书种子们,在这个年纪也是努力参加考试,过独木桥。如果没有战乱的辽东,范文程在这条路上最终走多远,只能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的八股文一定要达到甚至超越这些前辈们。
但是即便范文程有机会挤进大明的官场,他也会感受到势单力孤,前途渺茫。因为大明朝如果没有“南北榜”,可能大明的官场都只有南方的仕子。即便如此,最终东林党也强大到可以在野仍可影响整个朝局,原因不言而喻。
然而仅仅三年后,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大肆掳掠,并将所得人畜三十万分别赏赐给有功官兵,降民编为一千户。降民范文程从大明的秀才变成了满洲八旗镶红旗下的奴隶,备受歧视和 *** ,这段煎熬岁月有近九年,这九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一定很惨。然后范文程慢慢发现了自己的机遇。
十一年后,皇太极统率满、蒙大军五万余伐明。范文程终于认清了现实,明明自己只是皇太极的文馆,做点抄抄写写的基础文字工作,却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员虎将,参与了对大明的劫掠。一个秀才最终靠着战功,得到游击世职 ,从后金的最基层的崛起,实现了从奴隶到将军再到元勋的蜕变,这或许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炒米以为这应该更真实,而那段努尔哈赤喜迎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文程与范文寀,求贤若渴,句句必奉为圭臬,就留另一种说法里吧。
范仲淹因为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得臣子者若范仲淹者,天下可安矣。先祖的名声是一张华丽的求职名片,但更可能是后辈名声的负担。
在后金虎狼之穴中,从基层崛起到权力中枢的范文程绝非良善之辈,也不会有任何道德洁癖。
范文程虽然可以出入议政王大臣会议,重大国策、国家制度皆出其手。但最终只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
《清实录》记载:“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坐知不发,罚银三千两。”老婆被抢,范文程连个态度都没有,还得靠主子替自己象征性地出头。
郭德纲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未尝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所以不要动不动拿范仲淹子孙的大帽子来责备范文程。大明的灭亡,责任不在于范文程是否是汉奸。
范文程死后,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谥文肃。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可谓哀荣备至。即便爱翻前人旧账的乾隆也未将其打入《贰臣传》。范文程其功若焦大,伺候了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帝王,嘴里没有被塞马粪,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