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10)42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允炆削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1399年,驻守北平的朱棣,在朱元璋所留的祖训中查到了一个词汇:靖难。随后早就对朱允炆有所不满的朱棣,便以靖难一词作为自己的起兵口号,发动了清君侧的战役。随着朱棣的绝地反击,朱允炆最终被赶下了皇位不知所踪。许多人都认为,朱允炆采取的削藩手段太过激进,如果他能采用刘彻的推恩令,可能会兵不血刃地让各地藩王束手就擒。事实真会是这样吗?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在朱允炆决定削藩时,户部侍郎卓敬等人就曾建议朱允炆采用推恩令的策略来曲线削藩。汉武帝时期刘彻曾规定:诸侯王死后,爵位一律不准由嫡长子来继承,而是由藩王诸子封侯裂土。如此一来藩王的土地,将会被分割成许多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藩王的儿子们也会陷入内斗中。几代过后刘彻便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藩王曾掌管的土地。要知道大的藩王是有实力抗衡刘彻的,而小的诸侯国却无力抗衡刘彻所推行的中央集权,这便是推恩令的目的。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对于卓敬等人提出的推恩令建议,朱允炆并没有采纳。他反而是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等人提出的,以雷霆手段去削藩的建议。虽然齐、黄二人都主张以雷霆手段去削藩,但二人在削藩的次序上,意见却是不一致的。齐泰主张先削掉势力最强的藩王:燕王朱棣,随后再逐一对周、代、齐等王下手。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燕王的羽翼,除掉周、代、齐等王,然后再对朱棣动手。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策略呢?之一时代背景不同,汉代的藩王已经延续了几代,明朝的藩王们却是刚刚就藩。拿朱棣举例,朱棣服从朱允炆的圣旨,向下推恩。朱棣最多将土地分给三四个儿子,此时朱棣还没有死,虽然名义上封地被几个儿子瓜分了,但封地的实际掌权者却依然还是朱棣。所以推恩令在明朝初年实行,是行不通的。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推恩令需要几代人长时间去过度,才能达到分封裂土的目的。对于汉朝的推恩令,明朝的藩王们必定是熟知的。朱允炆颁布推恩令,既达不到削藩的目的,还会让藩王们知道朱允炆的险恶用心,并对他有所警觉。可以说朱允炆根本等不到,藩王后代们封侯裂土那一天的到来。因为藩王的第二代都是他的堂兄弟,朱允炆的寿命毕竟有限。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其次,汉朝的藩王名义上是没有兵权的,而明朝的藩王们名义上却是有兵权的,其中宁王和朱棣还掌握着很大的兵权。为了抑制藩王们在封地做大,朱元璋给每个藩王的封地都派去了属官。这就是说明朝的藩王有兵权,但不具备管理地方的权力。朱元璋如此做是既防备着儿子,又是需要儿子们领兵却抵抗蒙古人。作为父亲,朱元璋自然能压得住藩王儿子们。但到了朱允炆时,却行不通了。朱允炆颁布推恩令,会暴露自己削藩的目的。要知道此时,可是朱元璋刚刚建立藩王制度不久。朱允炆施行推恩令,是不是在否定朱元璋定下的国策呢?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编者觉得朱允炆以雷霆手段去削藩并没有错。他错就错在,已经决定了以雷霆手段去削藩,却在过程中变得有些优柔寡断。朱允炆先是告知各地藩王们,我准备削藩了,然后才动手。这不就是事还没干成,下让藩王们得到消息,让藩王们有了联手的时间吗?随后在削藩的过程中,朱允炆又下令削藩的将领不准伤害朕的皇叔(朱棣)。这不是优柔寡断,书生意气吗?削藩都已经是下死手了,朱允炆却还讲究仁义。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果然眼看着兄弟被朱允炆逼到绝境,朱棣从朱元璋所留的祖训中找到了一个词汇:靖难。靖难:凡大明君主在位时,后宫干政,朝中奸臣横行,各地藩王可以起兵清君侧。恼羞成怒的朱棣便以靖难一词起兵,讨伐朱允炆。朱棣想问问朱允炆,到底是你皇爷爷制定的藩王戍边的制度错了,还是你削藩的旨意错了。你皇爷爷刚死,你就推翻你皇爷爷定下的制度,逼迫一众叔叔,你朱允炆是不是不孝的昏君呢?如果是昏君你还配坐在皇位上吗?朱允炆得大势却不善加利用,优柔寡断,朱棣不得大势却能把握住时机。这就是朱棣靖难之役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编者觉得除了暴力削藩的手段,朱允炆可以采取,暂时不暴露削藩意图,让藩王每隔两年调换一次藩地(不带兵)的手段。如此调换十年,朱允炆也将兵不血刃的拿下各地藩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3/51524.html

“朱允炆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一个有兵权一个没兵权” 的相关文章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郭待封,唐初名将郭孝恪次子,唐高宗时,得裴行俭提拔升官至左豹韬卫将军。咸亨中,与薛仁贵率兵讨吐蕃,于大非川之战战败,减死除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显庆四年(659年)二月,高宗亲策试举人,900人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5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关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追随刘备关羽,本...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还不知道:飞将军的后人李陵,为什么站在了汉朝的对立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所在的李家世代为将,祖上是秦国名将李信,他的爷爷也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无论脾气,或者心性,简直就是李广的克隆版。李广射箭天下无双,李陵亦是射箭高手,这是其一。李广浑身是胆,天不...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你真的了解黄巢拥兵六十万,攻破长安城,为何却无法推翻唐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880年十二月初一,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破了潼关,兵锋直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僖宗闻讯后仓皇出逃,黄巢坐在金色的肩舆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黄巢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并在长安...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对西汉齐国: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七国之乱时为何毫无存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世人都说,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都是因为他当初开历史倒车,搞了分封制。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刘邦的桌案前。现在有这么一大帮脑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