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宗室、大臣刘繇简介,刘繇在文学上是什么形象?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刘岱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刘繇是汉朝皇室的远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他十九岁时,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堂叔,召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刘繇因此而出名。
后被举为孝廉,拜郎中,迁任下邑县长,因为拒绝权贵的请托而弃职逃离。又被州里征辟,巡行至济南国,济南国相是中常侍之子,刘繇发现他贪赃枉法,于是立即将其奏免。平原人陶丘洪想要让刺史推举刘繇为茂才,刺史说:“去年已经举荐了公山(刘繇兄刘岱),怎么现在又要举荐正礼(刘繇表字)呢?”陶丘洪说道:“如果使君您举荐公山在前,提拔正礼于后,这正是所谓的在长途中驾驭二龙,使千里马驰骋,这难道不可以吗!”
不久,刘繇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除任侍御史,他均未就职,继而在淮浦躲避战乱。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
兴平元年(194年),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他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一度被朝廷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此后,刘繇又击破反叛的笮融,旋即病逝,年四十二。
人物评价
陶丘洪: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王朗:刘正礼昔初临州,未能自达,实赖尊门为之先后。用能济江成治,有所处定。践境之礼,感分结意,情在终始。后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刺。更以同盟,还为仇敌,原其本心,实非所乐。康宁之后,常愿渝平更成,复践宿好。一尔分离,款意不昭,奄然殂陨,可为伤恨。知敦以厉薄,德以报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往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诸葛亮: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陈寿: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士,非其长也。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繇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因避乱到淮浦县,朝廷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属下有其同乡勇将太史慈,却不能尽其才能。 遭孙策攻击,战败,落荒逃往豫章。孙策攻打江东时,刘繇率兵抵抗,为其所败,逃往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