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班婕妤为什么要去侍奉太后?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16)240

班婕妤为什么要去侍奉太后,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甄嬛传》里的沈眉庄,美丽端庄、温柔聪慧,又不是倔强刚烈。她一入宫便得皇上恩宠,不但遭其他妃嫔妒忌,更是在皇帝让她学习协理六宫后,让心机深沉的皇后和骄纵的华妃深为忌惮。

在宫中几次险些丧命后,她看透了宫斗的残酷和皇帝的寡情。于是选择了去侍奉太后,既远离了后宫的纷争,也为自己找了一处安身立命的荫庇。

当然,沈眉庄是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样一个人,先是受尽皇帝宠爱,然后被排挤被陷害,最后自请去侍奉太后。这个人就是汉代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班家女才貌双全,入宫受宠

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曾任职军中抗击匈奴。班况的子孙后代中,孙子班彪是史学家。班彪的子女班固、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是东汉名将。兄妹三人是班婕妤的侄孙。

班家人就是这么出色。而班婕妤不但天姿国色,还精通历史,擅长音律,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儿。她既能引经据典跟皇帝交流,化解他的烦恼;也能填词谱曲,用丝竹为皇帝解闷。

班婕妤为什么要去侍奉太后?真相是什么

汉成帝对她非常宠爱,进宫不久,就把她从少使(汉宫里低级位分)晋为婕妤(皇后以下有昭仪,昭仪以下即婕妤)。所以,历史上人们就称她为班婕妤。

起初,汉成帝被她的才情风韵吸引,片刻不想离开。于是,他命人造了一辆大辇车,想与班婕妤一同乘坐。结果,庄重持礼的班婕妤拒绝了。

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

意思是说,圣明的君主旁边都是贤臣,而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旁边才是宠妃,她若坐皇帝旁边,皇帝就跟那些昏君一样了。

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打消了与她同坐的念头。消息传到太后与大臣们耳中,太后与大臣都赞不绝口,夸她贤德。

可以说,作为一个后妃,谨守礼教、行事端正,不争宠、不干政,班婕妤做得是无可挑剔的,但也正是这个无可挑剔的贤德,渐渐让汉成帝失去了热情。赵飞燕姐妹入宫,三千宠爱在一身

一次,汉成帝微服出行,在阳阿公主府上,看中一个歌女,把她带到宫中,这个歌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飞燕。

赵飞燕能歌善舞、身轻如燕,汉成帝曾为她做水晶盘,她在盘子上舞蹈,风吹过,差点将她吹到水里,足见她体态的轻盈。她非常会讨汉成帝的欢心,后来又把自己的妹妹赵合德引入皇宫,姐妹二人轮流承欢,三千宠爱在一身,汉成帝已经把班婕妤抛之脑后了。

当时的皇后是许氏,皇帝对她更加冷落。许皇后便请巫祝来设坛乞福求子,并诅咒赵飞燕姐妹。这正让赵氏姐妹得到把柄,告诉成帝说许皇后诅咒宫廷,汉成帝大怒,废了许皇后。

班婕妤为什么要去侍奉太后?真相是什么

赵氏姐妹还想用此事构陷班婕妤,说她也参与其中。结果,班婕妤不慌不忙地为自己辩解,她说:“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还有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肯听信馋说?万一无知,诅咒何益?妾非但不敢为,也是不屑为?”

这话意思就是说,鬼神要是有知,就不会听信谗言;如果不灵验,诅咒也没用。所以,她不仅不敢做,也不屑于做那件事。汉成帝听她说得坦荡,又顾念往昔情分,不但没有惩罚,还赏赐百金。

许皇后被废后,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赵合德为昭仪,整个后宫成为赵氏姐妹的天下。

班婕妤深感自身危机。她左思右想,给汉成帝上了一本奏章,自请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汉成帝准奏,班婕妤移居长信宫。

班婕妤从受宠到失宠,一是汉成帝的原因。汉成帝本身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皇帝。他沉迷美色,贪图享受,识人不明,所以,他并不能真正地体会班婕妤内在的魅力。班婕妤之所以受宠,美貌与才华是关键因素。至于德行,并不是汉成帝看重的。所以,他看到更加美貌魅惑、同样多才多艺的赵氏姐妹时,移情别恋是必然的。

第二是班婕妤自身的原因。她不了解汉成帝,所以给自己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她只想做一个贤德的妃子,帮助皇帝成为一代明君。而汉成帝需要的不是贤内助,而是能让他愉快和享受的美人儿。

比如汉成帝兴冲冲做了大辇想与她同乘的时候,她不但没有受宠的喜悦,反而一本正经地跟皇帝讲道理。这样是事情多了,等新鲜劲儿一过,皇帝肯定会觉得她很无趣。

而赵氏姐妹不但非常迷人,又能处处迎合皇帝、讨好皇帝,她们的受宠也是必然。即便没有赵飞燕,也会有李飞燕、张飞燕出现,班婕妤被遗弃只是迟早的事儿。

好在班婕妤还算聪慧,也足够骄傲,她看到了自身所处的危险,又不屑于争斗,她选择及时抽身。从此,她远离了赵飞燕姐妹,也远离了构陷迫害,虽难免寂寞忧伤,但总算可以不再担忧自身的安危了。

班婕妤为什么要去侍奉太后?真相是什么

受宠之时,班婕妤生下一个皇子,但几个月后,皇子夭折。班婕妤虽受宠时间不短,但再没有生育。

到长信宫后,想到昔日的恩情与今日的孤寂,看着手中的团扇,心中悲伤阵阵涌来。她写下著名的《团扇歌》(也叫《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她借团扇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失宠后的痛苦心情。

她写了好多诗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很高,被称为西汉女辞赋家,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可惜年代久远,她的作品大多散佚,只留下三篇作品。

汉成帝去世后,班婕妤请求去守陵,看守皇陵,比侍奉太后好还要孤寂冷清,40多岁时,班婕妤与世长辞,也葬于延陵。

其实,沈眉庄与班婕妤的遭遇,是后宫女子悲惨命运的缩影,也是整个男权社会女子们悲惨命运的缩影。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他们的命运只系在皇帝一个人身上。受宠的未必幸福,不受宠的也更加孤寂凄苦。

白居易有一首诗写《上阳白发人》,美丽的女孩十六岁入宫,不久就被杨贵妃发现了她的美貌,偷偷把她送到上阳宫,一辈子也未能见到皇上。从青丝到白发,一入宫门误终身。

而班婕妤不仅被誉为后妃的楷模,还是出众的才女,辞赋大家。若非如此,她也会像其他后宫女子一样,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湮没了。从盛极一时的宠妃到孤零零去侍奉太后,个人的不幸造就了一个辞赋家,她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于班婕妤来说,这是幸还是不幸,也只能留给后人来评说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3/52558.html

“班婕妤为什么要去侍奉太后?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汉景帝最后斩杀晁错真的是因为削藩之事?

汉景帝最后斩杀晁错真的是因为削藩之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晁错是汉景帝最忠实的谋士,他一生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帮助汉景帝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急汉景帝所急,想汉景帝所想”。汉景帝所急所想是什么呢?最直接的焦急,就是吴王刘濞要造反。最普遍的焦急,就是藩王们权力太大...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位十分信任的人,他便是傅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俸禄都是按品级来制定的,宋朝重文轻武,那么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一代名将岳飞古时候官员受贿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的俸禄不高,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只够日常基本的开销,如果另外有别的花销,就需要你另想办法了。有了...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起这位纪晓岚大人能被现代人认识,那就多亏了那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6岁的纪晓岚,被人们称为神童,从此一路神童。从乡试,到殿试。从解元,到进士出身。从平民到走进朝堂,这一路纪晓岚31岁。文采出众的纪晓岚,在仕途的路上却变得坎坷。因为他没有得到重用...

蓝玉谋反是真的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执意杀他

蓝玉谋反是真的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执意杀他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执意要杀了蓝玉?蓝玉谋反是不是真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388年,明朝发生了一件震惊三观的“蓝玉大丑闻”,手握重兵的大将蓝玉,在押送元朝皇帝和妃子们回京的途中,奸污了元妃,导致元妃受尽侮辱自杀。此事,激怒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忍了,开国大臣蓝...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为仇。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张德胜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死后配享太庙,他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江淮地区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涌现出了很多盗贼,为了应对这种混乱的局面,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盘踞在巢湖一带,训练了一支十分强劲的...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核: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曾劝谏孙皓不要牢门商才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