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金国历史上之一暴君完颜亮是什么结局?曾经为了皇位屠杀宗室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20)340

你真的了解完颜亮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昏君,自然就会有明君和暴君。暴君的特点之一便是为了权利开始不择手段,大肆屠杀宗室贵族,引来许多人的非议。在金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在位十几年,起初对宗室贵族大开杀戒,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到了后期他的野心不断膨胀,想要南下灭宋一统中原,完成自己人生的三大志向。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自己发动对宋战争不断失败,也死在了征战途中。之一:人生经历,历经太宗,金熙宗两朝,不断得到重用

1:初出茅庐,小时候的他就备受关注汉文化

根据史书记载,完颜亮从小就机敏好学,汉文化功底深厚,能诗擅文。又比较喜欢和留守在金国的辽宋名士交往,逐渐形成了他的一种观念,对汉化改革很是钟情。品茶论道,谈古论今,成为文韬武略,态度宽和之人。

金国历史上第一暴君完颜亮是什么结局?曾经为了皇位屠杀宗室

2:很能揣测皇帝的意图,对于这个堂兄皇位虎视眈眈

金太宗死之前本来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无奈遭到众多大臣的坚决反对。只好拥戴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继位,这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金熙宗。他在位前期少年登基,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出来。小时候的完颜亮看到堂兄坐在皇位的位置上很是嫉妒,就有了早晚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但如此,他而且很能揣测皇帝的意图。

3:金熙宗一朝不断得到重用,不断安插自己人充当眼线

完颜亮在金熙宗一朝不断得到重用,天眷三年,他被封为奉国上将军,跟随梁王完颜宗弼前往军中担任官职,管理上万人;四年后被封为龙虎卫大将军,官至光禄大夫;三年后金熙宗召完颜亮到当时的上京城为同判大宗正事,十一月被封为尚书左丞,掌握了权柄。就有了安排自己人的想法,让自己的心腹谋士萧裕成为兵部侍郎。有一次和金熙宗谈话的时候,谈起太祖太宗创业时候的艰难困苦,不禁感慨万分。金熙宗还认为他很忠心,他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第二:杀死金熙宗夺取皇位,对宗室大开杀戒

金国历史上第一暴君完颜亮是什么结局?曾经为了皇位屠杀宗室

1:金熙宗执政后期,不满皇后强势专政,不断演变成失心疯

金熙宗完颜亶执政前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不过由于皇后裴满氏专政,逐渐引起金熙宗不满。再加上连年看惯了杀人,心理不断发生变化,逐渐演变成失心疯。手下的大臣只要犯了一点小事都会被他所杀,有一次看上自己弟弟的媳妇,就把两个弟弟都给杀死。裴满氏有一次和他争吵,实在气不过的他用刀把她砍成肉泥。执意封自己的弟媳为皇后,闹出了不少笑话。

2:完颜亮看准机会,有一次进皇宫,谋害了金熙宗

完颜亮其实一直在等待机会,他心中心心相念的还是自己的皇位。到了皇统九年十二月,要废金熙宗的这些人就来开始准备行动。首先是因为送礼的事情被金熙宗打了一百的大兴国,由于和完颜亮的心腹是亲戚,自然和完颜亮结成朋党。当日傍晚的时候,大兴国用钥匙打开了宫门,金熙宗不知所措为时已晚,最后被完颜亮等人剁成肉酱,完颜亮在他的尸体面前继位,是为金废帝(后面被金世宗完颜雍废除帝位)。

3:完颜亮对宗室贵族下手,大开杀戒,导致宗室凋零

金国历史上第一暴君完颜亮是什么结局?曾经为了皇位屠杀宗室

完颜亮杀死金熙宗“完颜亶”之后,打着皇帝立皇后的缘故把主要的大臣完颜宗敏召到宫中,结果被杀。完颜宗贤料到会有变故,有准备前去皇宫,无奈人数众多自己施展不开,最终力战而亡。金熙宗时对金太宗子孙比较厚待,安排他们到各个地方担任主要官职。完颜亮上台后立马对太宗一脉的子孙下手,太宗子孙70余人被赶尽杀绝。紧接着主要大臣完颜希尹,完颜撒离喝等人全部诛杀。杀完了这些人,接着对太祖子孙下手,太祖一脉基本上被杀干净。这么一来的结果,直接为金国灭亡埋下祸根。第三:一生三大志向完成两个,举兵攻打南宋,最后死在了征战途中

1:完颜亮迁都燕京,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金灭掉北宋后,和南宋划定以淮河为界限。金国占有中原和中国北部的疆土,包括高丽,西夏等附属国。首都却偏安东北,让完颜亮很是头疼。小时候经常读到的三书五经,导致他脑海中留有一个概念,汉化改革。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迁都燕京(现在的北京)。虽然遭到朝中贵族很多人的反对,但得到了许多心腹大臣的支持,于是在1153年让他们离开东北前往燕京,并且把燕京改为中都城。这个举措有效的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金国历史上第一暴君完颜亮是什么结局?曾经为了皇位屠杀宗室

2:一生三大志向完成两个,想要一举灭亡南宋

完颜亮曾经对自己的心腹大臣说道:“我一生有三大志向,之一国家大大小小所有事情,必须经过我同意拍板;第二南下灭宋,统一中国;第三得到天下所有角色美人。有两个他已经完成了,当上皇帝自然国家大事归他处理,皇帝身边更是离不开女人。于是不顾许多大臣建议,执意攻打南宋。

3:最后在战争途中被人谋杀,一代暴君

正隆六年十月,完颜亮分兵四路,对南宋进行了全面进攻。刚开始,战斗打得比较顺利。正在这个时候,在东京辽阳传来一个消息,堂弟完颜雍在群臣的拥戴下于辽阳登基为帝。并且废他为海陵王,这时候军心涣散,南宋方面趁着这次军队大举反攻,大败金军。完颜亮看着这个机会,于是更加下定决心灭宋,有了这个资本再来处置叛逆。结果被虞允文在采石矶打了个大败,这时候金军死伤无数。从东京那边传来消息,只要杀死海陵王的重重有赏,于是被部下活活勒死!堪称一代暴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3/53189.html

“金国历史上之一暴君完颜亮是什么结局?曾经为了皇位屠杀宗室” 的相关文章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完全不同

张辽投降曹操,只被封为中郎将,张郃为何被封为偏将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将投降之后享受的待遇,跟武将投降前的名气,武将投降后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前,分别是吕布和袁绍帐下的大将,因此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后,都受到了曹操的...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前期皇帝子女众多,后期子女较少,甚至都没有子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近亲结婚。清朝皇室一直延续满汉不通婚、旗人不与非旗人通婚的原则,所以清朝皇帝的皇后以及后妃一般都是满、蒙、汉的旗人女子。而皇...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最后选了曹丕做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之所以选曹丕做继承人,主要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曹丕嫡长子的身份,二是因为曹丕本人其实非常优秀。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他不光政治斗争水平很高,而且执政能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