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不造反 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22)280

对鳌拜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王朝》当中,最为经典的桥段就是17岁的康熙派一群十几岁的小伙子将当时的清朝猛将鳌拜擒杀的故事。主少国疑,康熙最终以十几个少年就除掉了这么一个清朝的“曹操”和“”“司马懿”,不可谓不让人钦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时候的鳌拜在已经觉察出了危险,并且手握40万大军,他为何会一拖再拖,不肯取而代之,最终反而被康熙所杀死呢?

寻根溯源,我们就通过看看鳌拜的历史,来捋一捋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让他一直到最后都不敢谋反。鳌拜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从努尔哈赤时期就跟着清朝(当时是后金)的历代主子作战,一直到康熙时期,可谓是“四朝元老”。他不仅资历老,而且军功赫赫,在争夺战略要地皮岛、清朝国运之战松锦会战以及与农民军的战争当中,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不造反 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

皮岛是毛文龙在后金的后方创造的一个战略要地,由于明军可以从海上骚扰后金的后方,而后金的骑兵却拿毛文龙的水军毫无办法,所以毛文龙成了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噩梦。虽然后来明朝的袁崇焕自己杀死了毛文龙,但是皮岛仍然是后金的一块心腹大患。1637年,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打皮岛。

皮岛是毛文龙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地,这些人如何打得过?久攻不下之后,皇太极只好派出鳌拜前去攻打。鳌拜走之前立下生死状:“拿不下皮岛,我提头来见”。清军再一次攻击皮岛,明军的火器部队非常凶猛,后金军死伤惨重,有退却的心思。这时候鳌拜亲自带头,向明军的火器部队冲锋,后金军受到鼓舞,终于攻克皮岛。

1641年,在松锦会战时,鳌拜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碰到大规模明军队伍,他不等收到上级命令,就对明军连续发起5次冲锋,大败明军。农民军时期鳌拜又建立了许多军功。从这些鳌拜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不是司马懿、曹操那样的人,战争当中几乎没有看到他使用阴谋诡计的历史,反而以勇猛冲锋为主要作战手段,是樊哙、项羽这样的勇士。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不造反 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

而当后面涉及到皇位继承时,鳌拜的一切行为又显示,他是一个对皇太极一家的死忠分子。1643年,皇太极去世,当时的清朝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皇位继承制度。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当时手握重兵又足智多谋,按照当时北方的一贯做法,兄终弟及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多尔衮也非常想自己做清朝的皇帝。

但是他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其中最为激烈的反对声就是鳌拜发出的,他威胁多尔衮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多尔衮最终被鳌拜等人所屈服,不得不立皇太极的儿子顺治为皇帝。但是鳌拜因此受到了多尔衮严酷的打击。

那么当时的顺治多大年纪呢?14岁。所以他的权力被多尔衮牢牢地把控着。然而7年之后,也就是1650年,多尔衮就去世了。这时候的顺治才21岁而已,多尔衮之后权力更大的,不就是鳌拜这些人吗?但是鳌拜没有丝毫异心,辅佐顺治平定了中国,并且最终在1661年成为顺治的辅政大臣,那时候康熙才7岁而已!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不造反 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

我们从历史来看,鳌拜一生当中至少有几次可以成功的当“曹操”和“司马懿”的机会,一是多尔衮刚刚去世的时候,而是顺治刚刚去世的时候;同时鳌拜还有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那就是支持多尔衮称帝,做“从龙之臣”,由此可见,鳌拜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心,他就是一个皇太极手下最勇敢、最忠诚的武将而已,他的背后就是皇太极。

然而等到康熙当皇帝的时候,猛将鳌拜毕竟是四朝元老,性格耿直(打仗都不用阴谋诡计),而且年纪也大了,他说话态度可能会有点儿不太好,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年幼的康熙看来,这就是鳌拜“不臣”的证据,最终杀死了他。

鳌拜死了之后,清军的“军魂”基本就没了,雅克萨之战的时候,清军几万人打俄军800人,久攻不克,最终还是俄军弹药打光才不得不投降的。可见康熙杀鳌拜,实在是一件不怎么明智的事情,他的后人知道了康熙的错误,逐渐恢复了鳌拜的名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3/53436.html

“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不造反 鳌拜背后究竟站着谁”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朱元...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最后结局如何?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的故事。简介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

赵宗旦: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幼时聪慧,选为宋仁宗伴读

赵宗旦: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幼时聪慧,选为宋仁宗伴读

赵宗旦,字子文,北宋宗室,汉恭宪王赵元佐之孙,平阳郡王赵允升之子,封滕王。元丰三年九月廿七日封华阴郡王。元丰五年二月十一日薨。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赵宗旦七岁时聪明如成人,选为宋仁宗伴读。帝即位,获超选,为群从所诋,上书言状,帝曰:“宗旦陪朕幼学,勤劳居...

夷陵之战刘备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会打赢陆逊吗

夷陵之战刘备换成诸葛亮 诸葛亮会打赢陆逊吗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答案是陆逊不会有赢的机会,而诸葛亮也同样不会获胜。双方很可能温汤馄饨水的胶着一阵,然后各自收兵。因为不管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

阳平关之战最后的结局怎么样?曹操是如何获胜的?

阳平关之战最后的结局怎么样?曹操是如何获胜的?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经常有人慨叹,东汉光武帝刘秀是真正的“位面之子”,运气好到爆,人生非常完美,似乎上天都在帮助他。比如昆阳大捷,刘秀几乎已经陷入绝境,突然一阵飞沙走石,帮助刘秀击溃了新莽军队。其实,...

曾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担任了哪些官职?

曾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担任了哪些官职?

曾巩字子固,汉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京郊狂风呼啸,黄沙铺天盖地。曾巩回望工作近十年的京师,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师友的面容不断在眼前闪现,令他心中百味杂陈。离开京城后,曾巩在越州、洪州、襄州、福州、明州、亳州、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