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看看六个慢性自杀的大错就知道了
对崇祯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是文人气息充足的地方,经常会有“不为五斗米折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文学情怀,在这样一个文学情怀培养出来的帝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帝王,为什么最后被逼无奈选择了自杀呢?
崇祯帝是朱由检明光帝的第五个儿子,由于早年丧母,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家人。童年所遭受的孤独感、被遗弃感、挫折感,决定了日后他成为皇帝之后的猜疑、偏执、固执的性格。在他继任帝位之后,由于药到病除的解决了心头大患魏忠贤这个阉党毒瘤,所以对自己的决策都十分盲目的自信,但是这些却造成了,慢性自杀的六个大错。
首先,大错之一是他枉杀了袁崇焕。刚开始崇祯十分的信任袁崇焕,以致于袁崇焕真的以为帝王对他是没有猜忌的,所以他用尚方宝剑斩杀了谎报军情,与后金勾结的明朝大将毛文龙,成为了他日后被斩杀的重要理由,后来在于皇太极的对战中运用仅仅两万精兵殊死搏斗,一直支撑在战斗的之一线,使得皇太极无法进攻,原本以为自己是屡战奇功的,但是没有想到崇焕帝听信了皇太极派人传出的“反间计”,说袁崇焕的能够屡次不败都是因为自己和他的合作,这使崇祯帝毫不犹豫的杀了一名抗金大将,自此明朝再无得力战将。
大错之二,以油浇火的“平贼”。由于天灾人祸,所以农民起义到处爆发,就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为“杰出”代表。为了安抚这些饥民,崇祯做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运用花销极大的安抚政策,给百姓耕田领银子回家种田,叛军的头目虽然表面招安得到官职,但是私下里留着后路,私留武器,占据要地,不时派人四处劫掠富户。导致明朝廷花了巨大金额国库空虚,却没有效果。崇祯帝又再下绞杀令,导致稍稍平息的民乱又趁势兴起,还促进了这些叛军和皇太极的进步合作,这也是他的大错之三:轻信农民军“投降的后果”。
大错之四:误用杨嗣昌。崇焕七年任大总督,领兵缴贼。一些方面杨嗣昌的理论知识还是不错的,“攘外必先安内”所以重点放在了国家内部提出“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网”,让“流贼插翅难逃”,但是这些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又加上他用人的错误,为了支持军饷开始了疯狂的收刮民脂民膏以支撑他所谓“插翅难逃的军事防御网”,其实这些还不至于民怨大爆发,然而流年不利,连年干旱毫无收获,这些钱又被打了水漂,毫无战胜的希望,所以更多百姓又选择了起义,如此恶性循环,又使明朝民心越发流失。
大错之五:明清松锦之战的错误指挥。错误之六:与满清犹豫不决的和议。错过了更佳的休整时机,连年不断的战乱,再加上天灾人祸,帝王失策。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破产了。为了不成为俘虏,最后崇祯选择了自杀以此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