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此人在朝堂上打死锦衣卫头子,结果因此闻名天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27)310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竑,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正统14年,大明王朝本应如日中天,却因为少年英宗过度的高估自己的武功,结果一场土木堡之变几乎将王朝拖进了万劫不复。因此劫而导致的大量涟漪在朝堂久久不去,被震撼的还包括正在监国的弟弟朱祁钰,兄终弟及。朝堂上不是同仇敌忾,而是先清算旧账,朝臣们大打出手还打死了人,这位未来的景泰皇帝回想起来仍然头皮发麻。

此人在朝堂上打死锦衣卫头子,结果因此闻名天下

8月23,前线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回京师,越来越多的溃兵回来,也带回了绝望。英宗率领20万大军在土木堡遭到围困,缺乏水源和地利导致明军崩溃,瓦剌俘虏了英宗。而煽动英宗出征的王振则被自己人打死,皇帝被俘,在 *** 王朝的历史上恐怕只有靖康之变可比,那场浩劫让北宋亡国。

所以后面的皇帝都不提倡御驾亲征,也许朱家子孙过度刚烈,又或者成祖5次北伐漠北记忆太深,导致明英宗从小就对骑马打仗非常感兴趣,这一天的御前会议在沉重的气氛下召开,留守京师的官员悉数到会,朱祁钰监国,正坐首位。

此时翰林院官员徐珵建议立即迁都,前往陪都南京。在那里,成祖留下了半个朝廷班子,何况南北相隔甚远,还有天险可守,大不了划江而治,就像南宋:“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而当时主事兵部的于谦则愤而拒绝,只是一场溃败,京师还在,帝国绝不至如此,更何况社稷,宗庙,皇陵都在北方,迁都岂不人心尽失?何况南宋建都健康之后,便再也没有北伐的实力,直到亡国,于谦的主战派占了上风,御前会议的天平开始倾斜,既然不能迁都,就只能誓死守卫京师,该如何部署,又变成了朝臣们下一个争论的焦点。

这时,右都御史陈镒奏请诛杀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全族,他一边慷慨陈词,一边痛哭流涕,好好一个帝国,让太监一顿忽悠就推向了亡国的边缘,谁能不气愤:“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朝堂上下顿时汇成一股洪流,要求朱祁钰当即作决断,诛杀王振九族,刚监国的朱祁钰彷徨了,杀人可是大事儿,更何况王振家上下百口,怎么能说杀就杀?他一时难以决断,就想拖延,决定暂时休会,择时再议,可说出的话像泼出去的水,王振的党羽甚众,个个位高权重,此时不将其扳倒,恐怕未来清算,提出动议的朝臣反而会遭殃,一下子,那些主张弹劾的文官便 *** 不止,会议乱了套。

朱祁钰毫无办法,对眼前的局势他深感恐惧,随即便速速退出,这时文官们不答应了,大家想毕其功于一役,于是一拥而入,阻断了朱祁钰的退路。监国的王爷对自己的前途也很没把握,更何况王振同党甚多,他想做个折中的决定,抄王振的家,至于灭族的事儿今后再说,于是当下让马顺操办此事,而此人正任锦衣卫指挥使。

此人在朝堂上打死锦衣卫头子,结果因此闻名天下

令朝臣们震惊的是,朱祁钰的决定明显是偏向王振一党,谁都知道马顺和王振是同伙,于是大家声言应该让右都御史陈镒挂帅,朱祁钰还是不愿意背黑锅,就派了一个太监去传旨,当时百官们越议论越气愤,恨不得马上把王振一党千刀万剐。

太监来了一看情况不对,还没等传旨就想撒腿逃跑,结果被朝臣们围住一顿痛打,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这时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马顺跳了出来,他狐假虎威的教训弹劾的朝臣们,却没想到这下捅了马蜂,户部给事中王竑当即站了出来,痛骂马顺平常作威作福,如今树倒猢狲散还不知死活,说罢不等马顺争辩,王竑跳起来将他扑倒,张开大嘴在他身上撕咬起来,这时大臣们纷纷涌了上来,一阵拳打脚踢,马顺当场死亡,这还不算完,一不做二不休,朝臣们要朱祁钰处死王长和毛贵,这两人都是王振的党羽。

朱祁钰被吓得瑟瑟发抖,对造反大臣们言听计从,随后那两人被揪出来活活殴死,三人的尸体被挂出了城门,那些从边境上逃回来的士兵听说后竞相来到,对着三具死尸又是唾骂又是击打,一时间连民间都议论纷纷。

堂堂大明朝廷斯文扫地,一群文官读着圣贤书,却这般暴躁,这让朱祁钰坐在了火炉上,不过最聪明的人还数兵部侍郎于谦,他琢磨这下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如果不下诏书赦免参与者,今后恐怕是要被清算的,于是于谦找到朱祁钰劝解道,这帮乱臣贼子死有应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今天诸位臣工都是为江山社稷诛杀贼人,请免去他们的罪行。

其实于谦也参与了殴斗,他不仅为同僚说话,更是为自己留退路:“众竞喧哗,班行杂乱,无复朝仪。百官既殴杀顺,益汹惧不自安。”,朱祁钰早想顺坡下驴,便降旨,三人死有应得,参与殴斗者一律免责,于是大明开国以来之一次朝堂上斗殴致死的案子就这样压了下去,众人不再纠缠此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北京保卫战。

王竑打死了锦衣卫头子后,又被于谦提拔,从此扬名立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3/54439.html

“此人在朝堂上打死锦衣卫头子,结果因此闻名天下” 的相关文章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正史上是什么样的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正史上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氏家族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问者大概没读过《史记》和《汉书》,更没读懂汉武帝,跟着人云亦云。正史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汉武帝只杀了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家活得很滋润,后来发展成了河东豪族,三国著名的卫瓘就是他的后人。以我个人对汉武帝...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最后6年,可谓杀了半个朝堂,对于这些有功之臣,他为何会痛下杀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一路逆袭为大明...

张廷玉被连降三级之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欢喜什么

张廷玉被连降三级之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欢喜什么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伴君如伴虎”,在古代封建王朝,为人臣者最怕触碰“逆鳞”,轻者被贬谪,重者脑袋搬家。不管是哪种情形,他们的仕途将变得黯淡无光,而内心深处多半是伴随着绝望。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万人之...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裴秀在地图学上做出哪些贡献?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裴秀在地图学上做出哪些贡献?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刘牢之是什么人?淝水大战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刘牢之是什么人?淝水大战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刘牢之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的后裔,东晋末年战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五胡十六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别时期,出了一个威震四方的豪杰刘牢之。他起初是东晋北府军的一个将领,在著名的淝水大战中一战成名。由于他指挥有方勇猛无比,率领先锋部队首先就旗开得胜,然后趁势...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庞统,道号凤雏。乃是刘备帐下首席军师,同时庞统先生也是公认的智谋双绝,其才不在诸葛亮之下,他本人不但精通谋略,更知晓地理、天文等知识。但是像庞统先生这样的大才,为什么会轻易死在落凤坡?这其中有什么猫腻?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