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30)105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庞统,道号凤雏。乃是刘备帐下首席军师,同时庞统先生也是公认的智谋双绝,其才不在诸葛亮之下,他本人不但精通谋略,更知晓地理、天文等知识。但是像庞统先生这样的大才,为什么会轻易死在落凤坡?这其中有什么猫腻?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一、庞统的才能到底如何?是否是浪得虚名?

文章开头说过,庞统乃是一个智谋双绝的大才,身兼治国,辅佐君王成就大业的非凡谋略。同时在民间也有俗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话是真是假呢?历史上真正的庞统他的能力是真的如此厉害吗?

有关庞统能力的高低,可以从两个人身上找到正确答案,他们一个是三国之一高人,他乃是司马徽,另外一人乃是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此二人在当时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都是属于荆州地域的大才。

首先来看看司马徽是怎么评价庞统的?

司马徽:“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司马老先生这句话说得非常透骨,意思就是庞统之才最起码是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

而鲁肃呢?他又是怎么评价庞统的呢?鲁肃:“庞士元非百里才也”,鲁肃这话一看就是当过官的,不是治理百里小地的大才。直接,对庞德才能的肯定。

上述二人乃是当地大才对庞统的评价,自然庞统还有自评:“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可能很多看官不明白,庞统这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便是庞统对自己才华的更佳总结。

庞统认为他的智谋肯定是首屈一指,同时他与诸葛亮相比起来,则有明显优势,那就是自己生平研究最多的就是关于帝王如何成功?在他们成就帝王之业的路途当中,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战略?

说白了,庞统研究的正是如何帮助刘备成为九王之尊的战略。如何做才能让刘备匡扶汉室?

综合来看,庞统的确是一名最顶尖的战略大师。

二、庞统为何轻易死在落凤坡?其中有何猫腻?

公元212年,庞统跟随刘备入川。表面上是帮助刘璋拒敌张鲁,但实际上傻子都明白,庞统他是在找机会谋取益州。如此一来,便让刘备离帝王之道更进一步。

公元212年,张松事件败露之后,刘备便跟刘璋翻脸。不过在与刘璋翻脸之前,庞统便提出了三条妙计。其一,直接挥兵攻打成都,如此可以一举拿下成都,乃是更佳的战略。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其二,并刘璋的部将杨怀、高沛,收其兵力、粮草再打向成都。其三,回荆州老家开开心心过五一劳动节。

刘备左思右想之后,选择了第二条妙计。诱杨怀、高沛二人,斩杀之。随后收其兵力,辎重。

后来,刘备便与刘璋正式交火。

刘璋虽然盘踞川中多年,但刘璋的本事还是离刘备有很大差距。因此,刘璋前期丢了很多城池在刘备手中。而在攻打雒城之时,刘备军师庞统不幸中箭身亡。

上文说过,庞统神机妙算,他又怎么可能会被敌人轻易射死呢?其实,庞统之所以身死与两个人有直接的关系。之一人乃是刘备,其二正是诸葛亮。

1、庞统之死,刘备要负直接责任!

为什么说庞统的死,刘备要负直接责任呢?道理很简单,当时庞统所选的是走小路,而且让魏延跟随一起。而刘备却走的是大路,而且刘备还带上了黄忠。此时的黄忠武力处于中、高峰时期,总之黄忠武力要比魏延强。

作为一军之主的刘备,他绝对是不可能让军师去小路冒险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已经在蜀在将近2年,他不可能不知道蜀中的地形。从地形来看,刘备让庞统去走小路,无异于是把庞统往死路上推。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为何呢?其一小道极难行走,其二乃是在小道之上,如果遇到敌人的埋伏,那么即使手中有数万军队也无法之一时间摆好阵势,如此一来遭殃的也就成了跑在最前面的庞统了。

其次,庞统由于打仗经验缺乏,当时他是走在了最前面,从行军打仗的布局来看,作为一军之主,庞统其实应该走在中军。

上述两点,作为主帅的刘备他是没有给庞统讲明利害干系的。

2、庞统临死之前为何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

其实,细心的看官朋友就会知道,庞统在临死之前,说过一句话,当时因为刘备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要跟刘璋拉开战阵。为什么刘备会犹豫不决呢?很简单,当时刘备收到了荆州诸葛亮的一封神秘书信。

诸葛亮书信之上到底说了什么?

其实诸葛亮的书信之上也就只有几十个字,“亮观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这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强行攻打雒城,主帅身上一定会有大凶险!

庞统后来得知之后,便对刘备明言。此乃是诸葛亮畏我抢取西川之功,故而写此书信阻挡。

其实从诸葛亮、庞统的事情来看。很显然,当时诸葛亮、庞统并不在一条心上的。而作为他们的老板刘备,他是怎么做的呢?支持庞统冒进的战略,同时把诸葛亮的提醒抛在脑后。刘备这个做法不但害了庞统,同时也让诸葛亮心里不舒服。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在历史上,史学家们对刘备有一个公认的评价:“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但不能使之成为合力!哀哉!”

上面这个评价,说明刘备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刘备虽然宽仁,而且手底下也有很多势力、人才。但是刘备却不能完全驾驭他们,例如仅在五虎上将之中,就有3人曾经打过架。

当年关羽,跟黄忠一战。后来,张飞又跟马超大战。在刘备汉中大胜之后,封关羽为五虎将之首,然而关羽却说什么不与老兵为列这样的话。转而刘备升马超为五虎将之一,关羽又马超是什么资历?有什么资格同为五虎上将?

再者,川蜀内部,刘巴、同样看不起张飞,称张飞乃是一个粗俗屠夫。

总体说来,刘备确实是不能把手底下的人才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反而,他们内部之间相互掐起来了。

说到这里,后期的魏延、杨仪他们二人同样如此。由此可见,诸葛亮也同样不能有效地将蜀国内部各个人才拧成一股绳。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总结:庞统之所以无奈死于落凤坡,其原因有二,之一就是与诸葛亮不能共力而谋。其二就是刘备这个老大不合格,内部集团出现了矛盾、看法不一时,不在中间位置尽力调整,反而跟着当事人一起不理智,甚至还把自己的“的卢马”让给庞统。

反观曹操领导的曹魏集团,除了五子之间老大、老二之间有少许的个人矛盾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没听说过有什么内斗、内部矛盾存在。然而即使如此,当年在合肥面对孙权10万大军来犯,李典、张辽、乐进等依然可以把私下矛盾放一放,全力对战孙权。

总体来说,单从格局上来看,刘备与曹操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因为刘备没有做好一个老大的权衡工作,导致庞统临死长叹:“今日吾死,乃天意!”,庞统心里的天是谁?自然指的是刘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2106.html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明初五朝重臣黄淮的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是善终的吗?

明初五朝重臣黄淮的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是善终的吗?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初五朝重臣黄淮的故事。黄淮是明朝初期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出生在永嘉,他的父亲叫作黄性,在元末时期因为家乡时常遭到方国珍的骚扰,所以便只能隐姓埋名地躲避起来。知道洪武末年的时候,黄性才让自己的儿子黄淮出...

朱棣那么能打仗,为什么会被济南城的一幅画吓到?

朱棣那么能打仗,为什么会被济南城的一幅画吓到?

众所周知为了争取那至高无上的位置,皇室子弟自相残杀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其中明朝的朱棣军事能力非常强,可是他为什么会被济南城的一幅画吓到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历史上建文帝上位之后,迫不及待的就对自己的叔叔伯伯们动手了,进行了一系列的削藩行动,面对这种艰难的状况,朱棣决定不再忍耐,...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以蜀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北伐,甚至是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国。而对于诸...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秦宓: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秦宓: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秦宓(mì)(?-226年),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宓善舌辩。早年仕于益州牧刘璋麾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时,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嘉禾年间,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吴大帝孙权授予骑都尉。后来任吴郡西部都尉,和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战役后,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几年之后,和哥哥顾谭、张休...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武则天上位后大肆屠杀 李世民当初为何没有除掉她

对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在位时,为什么不早点除掉武则天?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大唐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开放的国家,但依然没有开放到能接受一个女子做皇帝的事(太宗估计想都没敢想),所以武则天上台后大肆屠杀,只剩下圆滑明哲...